疫苗在預防傳染病中起到了關鍵作用。我國實施兒童計劃免疫以來,許多傳染病的發病率顯著下降。然而,在疫苗使用后,發病情況呈現疫苗時代的特點:兒童發病逐漸下降,成人發病逐漸上升。有的傳染病正在威脅著成年人的健康……
專家指出,凡未經過白喉、破傷風、麻疹、流行性腮腺炎、脊髓灰質炎、乙腦、流腦、乙型肝炎等自然感染而獲得免疫或未接種疫苗的成年人,均可能患上這些傳染病。目前,疫苗可預防的部分傳染病在少數成年人中仍保持一定的發病率。因此,對疫苗可預防的疾病,每個成年人也應得到適當保護,予以相應的免疫接種。
疫苗接種
★白喉、破傷風類毒素疫苗接種
我國白喉發病率年齡高移,成人對白喉免疫水平下降,錫克氏反應陽性率較高,因而有必要對少年和成年人進行白喉類疫苗接種,對發生傷口破損者也需作破傷風類疫苗注射。目前,我國已有統一配方的低單位成人用白、破二聯類疫苗,可供少年和成人加強免疫。
發生創傷機會較多的人群應及時接種。由于成人接種該疫苗容易引起過敏反應,接種劑量宜用低劑量。少年和成人不作為常規注射,如果遇到白喉、百日咳流行時期,或接觸到病人時,可以先用抗毒素先行被動免疫,之后,再行類毒素全程免疫。打之前沒有必要檢查抗體。
★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接種
據報道,近年來我國麻疹發病年齡高移,少年和成人發病率占相當大的比例,原因是有的地方只抓基礎免疫而忽略加強免疫。
麻疹疫苗成人復種劑量為0.5毫升。另外,腮腺炎男性患病者中約有20%并發睪丸炎,危害較大。本病疫苗一般都是和麻疹、風疹制成聯合疫苗注射。麻疹疫苗、水痘疫苗、腮腺炎減毒活疫苗注射一次后,免疫期6~10年,所以僅兒童時期接種過一次是不夠的。
★乙肝疫苗、甲肝疫苗接種
我國大約有1.3億(占10%)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者,成人特別是那些經常接觸血液及錢幣的人員尤需接種乙肝疫苗。甲型肝炎病毒只表現一個血清型,目前尚未發現有病毒變異。因此,接種甲肝疫苗后血清抗體水平升高,人體安全性能好。
甲肝疫苗一生只需接種一次即可,有效免疫期為20年。成年人化驗如沒有乙肝表面抗體形成,可以按照0、1、6個月分三次接種乙肝疫苗。乙肝表面抗體維持時間的長短取決于個體免疫差異、遺傳因素以及病毒隱性感染等。
★流腦菌苗、乙腦疫苗接種
乙腦的高發年齡雖是15歲以下的少年兒童,但成人的發病率仍占相當大的比例。流腦菌苗接種量為0.5毫升,于三角肌處皮下注射一次即可。從非流行區到流行區工作的人員也要接種乙腦疫苗。乙型腦炎疫苗免疫期只有1年,所以應該在每一年的流行期加注一次。
★風疹疫苗接種
成人患風疹時癥狀較輕,有時可無自覺癥狀,但孕婦若感染了風疹病毒,不論癥狀輕重,都可能引起流產或胎兒畸形。因此,育齡婦女在孕前應進行風疹疫苗注射,接種3個月內避免妊娠,接種之前無需檢查身體。
★其他疫苗接種
從事環衛和污物處理的工人,應作白喉、破傷風二聯菌苗接種,酌情還可作傷寒菌苗、霍亂菌苗、脊灰疫苗等接種。
除了計劃免疫要求接種的疫苗外,仍有一些有效的疫苗可以根據情況及時接種。如水痘、流感、甲型肝炎、出血熱等疫苗可在當地流行前選用;成人也可在流行季節到來前接種疫苗,如流行性乙型腦炎是在夏、秋季蚊子活動猖獗時流行,在蚊子出現前1~4周注射乙腦疫苗,就可達到預防目的;到疫區出差、旅游,在臨行前1~4周可注射相應疫苗……
預防接種后反應
疫苗雖已經過殺滅或減毒處理,但是仍保存著一定的毒性,而且,疫苗在制作過程中難免會混有一些雜質,尤其是異種蛋白質(細菌、病毒和毒素也含有或本身就是異種蛋白質),進入人體后可引起過敏反應,發生注射部位紅腫、全身有些發熱、不舒服,甚至出現蕁麻疹,這些都是常見的現象。
一般來說,打了防疫針后免疫力的強弱與疫苗的質量有關,不能根據注射處有無紅腫來判定預防接種的效果。若注射疫苗后體溫高于39攝氏度或紅腫過大,則應及時找醫生處理。
疫苗能管多久
疫苗不同,免疫時間長短也不一致,有的疫苗一生只需要接種1次,有的則需要定期復種。如卡介苗只需要接種1次,口服脊髓灰質炎活疫苗出生后2、3、4個月必須連續3次口服,4歲時還要加強1次。乙腦疫苗免疫期為1年,第二年起,每年加強1次。
什么情況下不能接種疫苗
有下列情況不宜進行預防接種:
1.正在發熱,體溫超過37.5℃,應查明發燒原因,治愈后接種。
2.正患急性傳染病或痊愈后不足兩周,應緩期接種。
3.患有活動性肝炎、活動性肺結核、腎臟疾病、嚴重心臟病不宜接種。
4.腫瘤患者應用免疫抑制劑時不宜接種。
5.患有神經系統疾病,如癔病、癲癇病、大腦發育不全等疾病也不宜接種。
6.過敏體質,有哮喘、蕁麻疹、接種疫苗發生過敏者不宜接種。
7.重度營養不良、嚴重佝僂病、先天性免疫缺陷者不宜接種。
8.妊娠期、哺乳期及月經期應推遲接種某些疫苗。
接種疫苗并非絕對安全,需要在醫院進行,由專業人員進行操作,以防不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