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陽醫院職業病與中毒醫學科朱鈞副主任醫師最近在門診診治了這樣一位患者。一位中年男子全身色素沉著,皮膚過度角化及疣狀增生,特別是手掌和足底分布有許多直徑0.4~1.0cm角樣或谷粒狀角化隆起,部分已聯合成較大的疣狀物,個別部位形成經久不愈的潰瘍,呈菜花樣潰瘍灶。憑借職業病多年的工作經驗,他腦海里迅速作出了“慢性砷中毒合并皮膚癌”的初步診斷。當進一步仔細詢問了患者的接觸史后,更加印證了初步診斷。原來該患者習慣性便秘十多年,有人告訴他,服用牛黃解毒片能夠敗火、清腸,根治便秘,于是他開始口服此藥,用藥史竟長達8年。
進一步的尿砷化驗、皮膚病理活檢證實了朱大夫的診斷。一周后尿砷明顯超標,是正常值的20倍;病理活檢確診皮膚癌性病變。朱大夫告訴患者身上皮疹的來歷:牛黃解毒片功能清熱解毒,主治火熱內生、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由于療效好,為臨床家庭常用藥物。早在我國元代《咽喉脈證通論》書中,就詳細記載有組方,其中含有雄黃,別名石黃、天陽石、雞冠石,主要成分為二硫化二砷。文獻報道,如果牛黃解毒片儲存不當,二硫化二砷就有可能氧化為有毒的三氧化二砷,長期或超量用藥及不規范用藥,就存在慢性砷中毒的潛在危險。慢性砷中毒主要表現為砷性黑變病、周圍神經病、肝腎損害。古代中醫大師曾言,“中病即止,不必盡劑”,講的是雖然中藥歷史悠久,毒副作用相對較小,但是如果不注意用藥的療程和病情的主證,受傳統用藥習慣的影響,長期濫用,就會出現嚴重的毒副作用,也就是說“內服宜慎、不可久服”。
慢性中毒時對砷性皮膚角化病及砷性黑變病可以采取驅砷治療,應用特效解毒劑二巰基丙磺酸鈉肌肉注射;同時給予靜脈輸入含巰基的還原型谷光苷肽,口服甲硫氨酸片;對于砷性皮膚癌,可以進行局部病灶手術切除、激光、冷凍。
(網摘)
編輯 / 趙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