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演講會場,我請聽眾朋友用1分到5分的標準,舉手表示自己的快樂程度,1分是很不快樂,5分則是很快樂。
結果,大部分的人都舉3,就是不好不壞,普通快樂的意思。
突然有位男性起身發言,他說:“我快樂嗎?我的老天,我最怕人家問我這個問題了。一問我就不知所措,天知道什么叫快樂。這叫我怎么回答啊?所以不問還好,一問,我反而不快樂起來。”
接著另一位女士站起來笑著補充:“我還以為只有我一個人一頭霧水,胡亂舉手。真是太好了,原來大家都一樣,隨便舉舉,根本搞不清楚什么是快樂。”
大家大笑一陣,掌聲更熱烈了。
說實話,我們絕大部分人思考過這個問題,我快樂嗎?你我也常常祝福別人“祝你健康快樂”,健康我們懂,但是快樂到底是什么?
如果你問心理學家的話,心理學家的答案是:快樂就是我們對生活的滿意度,也就是我們對生活各個層面所產生的滿意與否的感覺。更具體地說,如果有一個平衡的生活,我們自然就會覺得快樂了。
那么,生活滿意度該從什么指標來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以下3個重要指標。
快樂指標一
生活滿意度
第一個生活滿意度指標是“生理健康”滿意度,也就是你對自己的身體情況有什么感覺,是否感到滿意。
我想這個容易懂,我們都有過經驗,當自己生病了,失去身體健康時,怎么都快樂不起來。
要讓自己更滿意生理狀況,最好的建議是要有定期運動的習慣。不曉得你有沒有固定運動的習慣,專家建議我們,每星期至少做2~3次有氧運動,每次維持30分鐘以上。無論是打球、游泳、跑步、跳舞還是騎車,都是很棒的有氧運動。
有些懶骨頭可能會問,運動是為了身體健康、長命百歲,跟快不快樂有什么關系?如果真的是為了要更開心,坐在電視機前吃零食不是更爽嗎?
其實,運動除了讓我們身體健康之外,它也是最好的EQ(情商)秘方之一。我個人認為,如果只能提供一個EQ保健品,我會毫不猶豫地推薦“運動”。
人在運動時,除了其他生理反應外,持續的運動還會增加荷爾蒙“腦內咖”的分泌。而腦內咖可以說是我們體內的嗎啡,會讓我們排除焦慮,感到愉快。這就是為什么在運動后,我們會覺得high,不用吃藥,去運動就行了。
另外,研究也發現,有固定運動的人,他們的挫折忍受度比較高。換言之,他們的EQ比較高,對自己更有信心。
所以,親愛的懶骨頭們,除了看電視吃零食,運動會讓你更快樂!
在生理健康方面,第二個重點,是要維持均衡的飲食。在這一方面,我們都聽專家說過,要少吃刺激性食物,注意飲食習慣等等。
這些聽起來像是陳詞濫調的建議,事實上對我們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因為我們吃進去的食物,會影響體內荷爾蒙的分泌,進而影響情緒。
如果能每餐依蛋白質(30%)、脂肪(30%)、碳水化合物(40%)的比例用餐,并少量多餐,避免咖啡因等刺激飲料,你的EQ指數就不會太差了。
以我個人而言,原本是個咖啡癡的我,在兩三年前戒掉咖啡之后,發現自己為小事抓狂的情況大為減少。有差別,真的!
快樂指標二
親密關系滿意度
我們維持親密關系的對象,包括了家人及伴侶兩方面。請想一想下面的問題:
自己的家人和伴侶是否給了我們該有的支持?回到家時是否有被愛的感覺?
在生活中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們第一個想要傾訴的對象,是不是我們熟悉的家人與伴侶呢?
如果這些答案都是“是”的話,相信你的親密關系滿意度就會很高了。
為什么親密關系這么重要呢?
因為親密關系可以說是一個人的EQ樁腳,當樁腳穩固的時候,大風大浪都難以動搖。所以平常令人火冒三丈的事,一旦談戀愛后,頓時變得微不足道,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你自覺樁腳還不夠堅實,那就請趕快行動,加強跟每個家人及自己的另一半的互動吧!
快樂指標三
人際關系滿意度
也就是我們的社交活動。你常跟朋友來往聯絡感情嗎?你有許多朋友嗎?
在你回答之前,想提醒你,這里指的不是那些酒肉朋友,我們所談的,是深刻且有意義的人際關系。
所以如果只是電話本上多了很多人名,并不代表我們的人際關系因此跨出了一大步。
不妨在跟朋友接觸的時候,多交換一些彼此內心的想法與心得。如果每次在一起只是談“最近天氣怎么老是不下雨”這些不關己的事情,恐怕沒辦法讓彼此情誼變得深厚!
據《大眾健康》
編輯 / 王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