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科學家首次對生活在人體皮膚上的細菌進行詳細的調查,結果發現:人體皮膚實際上是一個細菌“動物園”,這里大約生活著250種細菌,其中一些是“常住居民”,另外一些則屬于“流動人口”。
科學家認為,這一發現對人體微生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科學家發現,單是在每個人的前臂上就生活著大約182種細菌,共分為91類,其中有8%的細菌沒有被科學家正式記載。
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日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該研究項目由美國紐約大約醫學院的微生物學家馬丁·布雷塞教授主持。
至少有250種細菌
布雷塞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們估計人體表面至少生活著250種細菌。”
布雷塞強調說:“一個好的動物園也不過有100種或者200種動物,我們目前在人體皮膚表面發現的細菌種類就有這么多,僅僅是人體的前臂就是一個不錯的細菌‘動物園’了。”
據估計,人體微生物數量與人體細胞數量比例為10∶1。人們一直在試圖研究人體的全部微生物生態,本次研究可以說是這一努力的一部分。
人們通常將人體皮膚表面的細菌分為4個種類,它們分別為葡萄狀球菌、鏈球菌、丙酸菌和棒狀桿菌四類。在本次發現的細菌當中,有大約54.4%可以被歸為這4個種類當中的一種。
科學家發現,在每個人的皮膚表面,有大約3/4的細菌與別人皮膚表面的細菌不一樣,這表明各人皮膚表面的細菌種類很不相同。研究還發現,男性皮膚上的細菌與女性皮膚上的細菌也有著顯著的差別。
“常住居民”和“過客”
令科學家感到驚奇的是,人體皮膚表面的細菌種類會在幾個月內發生變化,那些占“支配”地位的細菌變化不大,但那些身為“過客”的細菌則處在不斷的變化中。“這表明,皮膚本身也具有一定的除菌功能,一些適應性強的細菌留了下來,其他的細菌則來了又去。”馬丁·布雷塞教授說。
雖然很多細菌會引起人體疾病,但它們仍然“堅持”居住在我們體內。比如,在我們的消化道內就居住著大量的細菌,其中一些細菌對我們的消化起著重要的作用。
馬丁·布雷塞教授說:“人體表面的許多細菌還不為人們所知。我們將終生與細菌為伴,但我們沒有必要去恐慌。對于我們來說,它們并沒有想象中那么有害,有些細菌甚至對我們有益。”
細菌能形成“保護層”
“如果沒有一些有益的細菌,人體機能就不能維持。”布雷塞實驗室的同事占高博士說。
“確切地說,我們體內的細菌實際上是身體的一部分。”布雷塞說,“它們已經在動物體內生存了10億年。”
“在我們看來,許多細菌實際上在對我們的皮膚起著保護作用。這就是我不主張過于頻繁地洗澡的原因,因為我們會將一些有益的‘保護層’洗掉。”布雷塞說。
據《廣州日報》
編輯 / 王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