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黎明現象”,是指糖尿病人在清晨出現的高血糖,一般在凌晨3點左右血糖開始升高,持續到上午8~9點,“黎明現象”多發生于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黎明現象”的發生與體內多種內分泌激素有關,如生長激素、糖皮質激素和胰高血糖素等,這些激素與胰島素的相互對抗使血糖穩定在一定水平,從而保證人體的正常需要。但糖尿病人的胰島β細胞已受損害,當生長激素和糖皮質激素的分泌在午夜逐漸升高時,糖尿病人不能分泌足量胰島素來拮抗,因而就會出現黎明時血糖異常升高。另外,精神緊張、睡眠不好也可在黎明時出現血糖升高。
需要指出的是某些糖尿病人服用降血糖藥物過量時,在夜晚也出現反應性血糖升高,或者降糖藥用量不夠,整個晚上至次晨的血糖同樣表現為居高不下。以上兩種高血糖的治療與“黎明現象”血糖升高完全不同。為了明確診斷,必須全面了解出現血糖升高前一天晚上所表現的癥狀。如果前晚深夜出現乏力、心慌、饑餓、出汗等低血糖現象,多為反應性高血糖,需減少晚餐前降糖藥物劑量;若無上述表現,而尿糖、血糖持續升高,此為降血糖藥劑量不足所致,需增加晚餐前降糖藥劑量。
一旦確診為“黎明現象”,首先要消除精神緊張,改善睡眠條件,合理飲食,適當運動。同時,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降糖藥物的調整,注射胰島素要根據應用胰島素的劑型實行不同的調整。如果注射速效胰島素,則在早餐前將胰島素注射提前到清晨6點,或者是在晚上12點注射2個單位,注射后進食少許食物;或將晚餐主食分1/3的量到睡前吃,在進餐前注射胰島素2~4個單位;晚餐前注射中效胰島素,口服降糖藥的人,則應將晚餐1/3的主食留在睡前吃,就餐前半小時服用優降糖半片。除了調整降糖藥物外,睡前口服賽庚啶或注射生長抑制素均可抑制生長激素和糖皮質激素分泌,以控制血糖異常升高。
據《健康生活報》
編輯 / 一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