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少女之痛:天何生我女兒身
1975年,鐘小華出生在四川省資中縣銀山鎮的一個山村。小時候,鐘小華就顯得缺乏女孩的柔弱。14歲時,月經初潮來臨,鐘小華手忙腳亂。初潮過后,她察覺身體發生了緩慢的變化,胸脯在漸漸地鼓脹。這讓鐘小華充滿了驚懼,卻無力阻止。與此同時,她對“同性”表現出強烈的好感。鐘小華和梅梅青梅竹馬,兩人之間只相差兩歲,又在一個村子,還是遠房姻親。不過,兩個人真正有來往是在1990年的秋天:13歲的梅梅升入初中,正好和當時15歲的初二學生鐘小華在一個學校。
從那時開始,鐘小華就為自己的性別焦灼、痛苦了。她喜歡梅梅,一心一意地對她好。鐘小華說:“我能感覺到她對我的信任和依賴,她的心事我都知道,可我的心事她根本就不明白。她十七八歲時就到深圳打工,從流水線工人做到主管。有次春節她從深圳回來,我去看她,她天真地對我說:‘你要是我男朋友就好了。’我一輩子都記得她當時說話的表情,記得我聽到這句話時復雜和沮喪的心情。”
整個少女時代,鐘小華時常陷入莫名的幻想。她將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男主人公,為追尋所愛的女孩,不辭千辛萬苦。當時,香港電視劇《射雕英雄傳》風靡內地,鐘小華迷上了女主人公黃蓉,“她聰明,伶俐,活潑”。鐘小華將自己想象成敦厚的“靖哥哥”(郭靖),如此性別幻想讓鐘小華覺得很充實。隨著閱歷漸深,鐘小華的“怪癖”非但未減,反而加深。
二、為了愛情:手術給我男兒身
1998年,梅梅的父母讓梅梅早些結婚,一向唯父母之命是從的梅梅,通過媒人和同鄉的一個男青年“戀愛”了3天,便閃電式地結了婚。
婚后,梅梅很快又去深圳打工了,不到一年,生下一個女孩。為了能夠親近梅梅,鐘小華成了這個孩子的“保保”。在四川農村,“保保”就是干爹、干媽。眼睜睜看著自己心愛的人嫁給了別人,鐘小華心里如同打翻了五味瓶,她對自己身為女性充滿了憎恨。這時,她從報紙上看見一則變性手術的報道,知道做這個手術可以“拯救”自己后,“做手術”就成了當時鐘小華心中最大的夢想。
2000年,鐘小華也去深圳打工,但在深圳找工作特別不順,因為她的“女兒身”和“男子氣”,她在找工作時聽得最多的話就是“不男不女的人我們不用”。于是,她只得又回到家鄉找出路。同年,在外打工的梅梅也回到了家鄉。梅梅和丈夫過了一年多的日子,發現丈夫整天只知道打麻將賭錢,不能承擔起作為丈夫的家庭責任。梅梅去找鐘小華,告訴她自己準備離婚的決定。梅梅的這個決定,著實讓鐘小華陷入極度興奮之中:一對兒時的朋友,從此又可以像兒時一樣在一起了。
2001年梅梅離婚后,帶著孩子和鐘小華在成都做起了小生意,她們租了一間小房子包粽子賣。鐘小華做手術的第一期費用3.6萬元,就是這么起早貪黑、一個粽子一個粽子地賣出來的。得知梅梅和鐘小華一起在成都做生意后,梅梅的父母很不高興,強行把她接回家中,反鎖在屋內。鐘小華得到消息后,也急忙趕回老家。她不敢找梅梅的父母理論,唯有每天呆坐在梅梅家的對面山坡上,低聲哭泣,有時一坐就是一天。
鐘小華要做變性手術,不能不告訴父母,可當她把這一想法說出來,就像是往平靜的湖面扔下一顆炸彈。鐘小華的父親第一個反應就是:“你給我一包毒鼠強吧!”
鐘小華花了很長的時間去說服父親。她告訴父親:“你‘兒子’自己都不快樂了,又怎么能好好地孝敬你們,讓你們快樂呢?”最終,非常傳統的父親被說動了,還主動幫她湊了一些手術費。
2003年年初,在某電視臺記者的幫助下,鐘小華和梅梅來到深圳某醫院進行手術。手術從早上8時持續到晚上9時許,其間鐘小華做了一個夢:自己坐著醫院的救護車,聽見醫生說:鐘小華,到醫院了。過了很久,鐘小華迷迷糊糊醒來,發現是醫生正叫著他的名字。鐘小華艱難地睜開眼睛,一位醫生說:“恭喜你,鐘小華,手術很成功,你現在是一個男人了。”
“我如釋重負,從來沒那樣輕松過。”鐘小華稱,被推出手術室時,只見梅梅正坐在手術室外哭泣。手術進行了13個小時,梅梅也一直在手術室外坐立不安。手術后,鐘小華死去活來的疼痛讓梅梅擔心得三天三夜沒合眼。這一切,鐘小華都看在眼里,心里暗自發誓:“我一定要讓梅梅做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變性手術徹底改變了鐘小華的性別,也重新樹立了他人生的信心。2003年5月31日,鐘小華出院。出院后,他第一次昂首挺胸、正大光明地走進了男廁所。
三、歷經磨難:有情人終成眷屬
手術后,鐘小華變性的秘密在家鄉資中銀山那個范圍內是掩藏不住了,梅梅的父母也知道了事實。鐘小華和梅梅遭到了來自梅梅父母最強烈的反對——父母故伎重演,把梅梅反鎖在家里,不讓她出門。“那段時間,天天都睡不著,我整個人都變形了。”鐘小華說到這里搖搖頭,把臉深深地埋了下去,“我想,她的父母總不可能鎖她一輩子吧?一旦放她出來,她可能再次到深圳去打工,所以我決定去廣州等她。”
2003年8月,在廣州的鐘小華突然接到一個深圳的電話,話筒那頭傳來梅梅的聲音。他們重逢于深圳喧鬧的街頭。隨著時間的推移,眼看不能阻止梅梅和鐘小華在一起,梅梅的父母只得很不情愿地接受了他們的既成事實,對他們的事,采取不過問、不干涉、不幫助的“三不主義”。這樣,他們又回到成都賣粽子,籌備第二期手術的錢。不久,鐘小華做了第二次手術,從生理上完全變成了一個男人。
2003年12月31日上午,一年的最后一天,身材嬌小的準新娘梅梅幸福地依偎在男友鐘小華身旁,紅紅的臉上浮現出淺淺的微笑。對他倆來說,這一天有著非凡的意義:他們將趕回老家四川省資中縣,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為了這一天,他們已經等待了太久、太久。誰也不會想到,一頭短發、身材略顯消瘦的準新郎鐘小華在半年前還是女兒身,經過變性手術,他在5個月后才領到那張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頒發的性別為男的身份證。
在回老家的路上,梅梅臉上有著絲絲憂愁。“擔心父母不同意嗎?”鐘小華問道。梅梅的擔心并非多余。此前,梅梅的父母曾強烈反對兩人的戀情,在反對無效后,父母對兩人的感情表示沉默。此次回老家登記結婚,梅梅必須先回家取戶口簿。
下午3時,鐘小華和梅梅一起來到縣民政局。得知兩人前來申請結婚登記,縣民政局社會事務股魏股長很意外。“鐘小華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你?”當魏股長問起此事時,梅梅啞然失笑。梅梅稱,在她眼中,鐘小華正直能干,會體貼人,“這是緣分吧,上天注定我是他的新娘”。按照當地的規定,鐘小華和梅梅可以直接在鄉里辦理。鐘小華給魏股長道出內心的憂慮:如果在當地辦理,可能會給雙方家人帶來壓力。
“馬上辦!”搞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后,魏股長親自動手,審核兩人的身份證和戶口簿。簽字、按手印、貼相片……不一會兒,兩個大紅的結婚證遞到兩人手中。
接過結婚證,鐘小華和梅梅緊緊地抱在一起,半晌也沒有分開……
四、前路茫茫:眾里尋他千百度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們的生活卻在一夜之間發生了天大的改變。
婚后不久,得知梅梅和鐘小華的愛情傳奇,成都一家媒體來小店采訪了他們。采訪的時候,記者承諾保護他們的隱私權,不報道他們的真實姓名,不刊發他們的照片。可當梅梅和鐘小華看到報道的時候,他們卻傻眼了:報紙上不僅公開了他們的姓名,還詳細地寫出了他們小店的位置,更令人氣憤的是,報上還刊登了他們的好幾張照片,畫面清晰,讓人一望就知道是他們兩人!
刊出的照片和報道,給梅梅和鐘小華帶來了很大的負面效應:從前他們的小店顧客盈門,生意紅火,而自打“傳奇”見刊,他們的生意便一落千丈。女兒去上學,總是滿含眼淚地回家,委屈難言。來小店的人倒是多了,但他們多半不是真正的顧客,而是前來看“稀奇”的人。那些人對梅梅和鐘小華指指點點,就是很少有人買粽子。“看,那個男的就是女人變的,是人造男人!”“他們怎么做‘那事兒’啊,唉,我都為他們擔心!”“是男是女,生就的命,他們卻逆天而行!造孽!簡直是沒有人性!”風言風語傳入耳中,令梅梅和鐘小華痛苦萬分。他們也曾給報社打電話,可報社說,他們如實、客觀地報道,是新聞工作允許的。他們去找律師咨詢,律師說他們和記者當初沒有簽訂協議,人家那樣報道、那樣解釋是合理合法的。
生意做不成了,梅梅和鐘小華只得收拾回家,回到資中老家山區。可當他們下地勞動的時候,挨鄰處近的鄉親們卻不約而同地從四面八方趕來,遠遠地看著他們,有說有笑,指指點點;當他們逢集上街的時候,不一會兒,趕集的人便蜂擁而來,如同看西洋景一樣看著他們。就是梅梅和鐘小華的父母和兄弟姊妹,下地勞動、趕集、走親戚,都常常遭遇難堪。輿論如山,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農村人那些粗話讓人受不了,被當成“活寶”一樣的場景,對他們一家造成了深深的刺激,也激起梅梅的父母再次對他們的結合產生強烈的反對。為此,梅梅的父母責令他們離婚。
鐘小華和梅梅原本以為,小華變性以后他們就能一心一意地掙錢,一門心思地撫養女兒,一家人快快樂樂過上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誰知道竟然會這樣!2005年6月,實在承受不住社會壓力的梅梅離家出走了,她到了江蘇后給鐘小華打來電話,哭訴自己的無奈與不舍。鐘小華知道梅梅是個好姑娘,不僅原諒了她的不辭而別,還時不時地從成都乘上30多個小時的火車去江蘇看望她,給她做飯、洗衣服。這種靠通話和短暫相聚以解思念之愁的日子雖然僅僅過了一年,但在他們的心中,卻顯得如同一個世紀,漫長得讓人疲憊和心碎。他們感到,他們的心在漫長的等待中,已經失去了往日的激情,而時不時因為生活瑣事和性格的差異導致的吵嘴,也讓他們身心交瘁。
鐘小華再也坐不住了,2006年6月3日晚上,他決定去江蘇找梅梅,他要接梅梅回家。
6月4日下午,鐘小華踏上了去江蘇的火車。去之前鐘小華沒有告訴梅梅,他想給梅梅一個驚喜。火車開了32個小時,在火車上,除了晚上睡覺,其他時間鐘小華都坐在窗邊發呆。6月6日早上,火車終于到達南京,“哇!離我老婆越來越近了。”鐘小華走出出站口大叫起來,坐了32個小時的火車好像一點也不累的樣子。
江蘇衛視《超級調解》欄目組得知此事后,表示愿意加入到幫助鐘小華尋妻的行列中來。6月7日下午,電視臺對鐘小華進行了訪談,鐘小華坦誠地向大家敘述了自己的感情經歷,毫不避諱地說自己雖然是個變性人,但也應該享受和常人一樣的待遇,他希望大家對他“不要當怪物一樣看待”。他說,如果他和梅梅的感情真的走到了盡頭,他愿意放手,但如果是外界因素阻撓他們在一起的話,他就決不會屈服。
在去吳江的路上,鐘小華很少說話,很長時間都是一個人定定地望著窗外出神。記者問他有沒有想好見到梅梅會做些什么、會說些什么,他搖搖頭說:“現在我心里很亂,我都不知道該怎么做。”快到吳江市區了,鐘小華更顯得坐立不安,他不停地翹望著前方,每路過一個路牌只要有提示吳江還有多少公里,他都會湊前一點去看。“等一會兒就是他們吃午飯的時間了,我好想給她親自做一個菜。”鐘小華突然提出,并要求記者跟他一起到梅梅所在工廠附近找個餐館:他要親手做梅梅最愛吃的肉丸子湯給她帶去。
6月9日上午10時,在江蘇電視臺的演播廳里,兩人終于面對面了。江蘇電視臺還請來了心理專家,試圖打開他們的心結,可沒想到情緒激動的梅梅一上場便態度堅決地表示要和鐘小華離婚。
當節目錄完、鐘小華準備下臺來找梅梅時,才得知梅梅已經離開了南京。鐘小華對梅梅的懦弱表現很失望,“難道為了愛而變性也是一種罪過嗎?梅梅啊,你以前那么堅強,為什么現在卻屈服于社會的壓力?社會啊,你為什么不能對我們寬容一點”?
五、愛恨難言:勞燕分飛成陌路
就這樣,由于社會輿論的無形壓力,由于梅梅家里的壓力,鐘小華和梅梅的婚姻走向了深淵。
2006年8月11日上午9時,全國第一例變性人離婚案件——31歲的變性人鐘小華與妻子梅梅的離婚案,在四川省資中縣銀山鎮人民法庭準時開庭。兩個半小時的庭審結束后,鐘小華得到了“準予離婚”的判決結果。
2007年,元旦剛過。初冬的成都,雖然氣溫有點低,但我們坐在鐘小華的飲食店里,卻沒有感覺到寒冷。
我們和鐘小華談到未來,談到愛情,談到婚姻。鐘小華坦陳:“我的這一次愛情和婚姻是失敗了,而且失敗得慘不忍睹。但我不相信我的命運永遠就是這樣的!蒼天有眼,我的明天必將是一片蔚藍的天空!”
是啊,鐘小華為愛變性,他成了一個“敢吃螃蟹的人”。他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是多么的了不起啊!他的行為,不僅無可厚非,而且理應受到尊重。當代社會是一個開放的、多元的社會,我們應當容許別人的追求。
作為家鄉人,鐘小華對我們傾訴著他的苦惱與理想:兢兢業業做事,踏踏實實做人。爭取在以后的人生路上,能夠找到自己稱心如意的伴侶,度過自己未來的人生。
鐘小華店里的人越來越多,他得去忙了。歲月如流,生活如歌。我們衷心地祝愿鐘小華在以后人生路上,生意興隆,一帆風順,事業、愛情雙豐收!鐘小華說:“我喜歡聽到這樣的美好祝福。醉后方知酒濃,愛過才知情重。但愿我的未來不是夢!”
說罷,他盯著店門外。我們抬眼望去,只見大街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
編輯 / 程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