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這樣愜意的生活似乎與現代人漸行漸遠。而無錫悄然出現一群病人,他們擇山水而居,與花鳥為鄰,尋覓一方僻遠清凈之地進行“生態養病”。
隨著城市居住密度的提高,市區的空氣今不如昔。而現代人都明白,環境與健康的關系密不可分,一些病人,特別是癌癥患者,尤其需要一方清凈之地養病,他們渴望住進“天然氧吧”。無錫著名景區黿頭渚的犢山村里,就租住著這樣一群人。徐女士是最早租住在這里的,她10年前患乳腺癌,8年后癌細胞轉移擴散。在堅強地完成一次次化療后,她通過閱讀報刊,了解到癌細胞是厭氧的,一些有錢人得了癌癥紛紛住進郊外的別墅,沒錢人何不利用現有的條件,到黿頭渚附近租老屋居住?她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在破敗的老式木結構屋里靜養,對著廣福寺跪拜,對著太湖叩首,她現在每天笑逐顏開。某公司總經理張先生,5年前患急性胰腺炎,去年查出胰腺癌。他在醫院經過常規治療后在家休養,身體逐漸消瘦。于是,經人介紹,他租住到黿頭渚犢山村,每天到櫻花林、蒼鷹渚、萬浪橋散步,到蘭苑喝茶,他寄情于山水之間,漸漸地忘卻了疾病的恐懼,3個月后,他到上海華山醫院檢查,專家說不是胰腺癌,而是慢性胰腺炎。一場虛驚,如果不在此陶冶情操,放松心情,被病魔嚇也要嚇個半死。周先生患了“癌中之王”——肝癌,曾經恐懼過、彷徨過,在犢山村租住后,在林中鍛煉,在池邊觀魚,在湖邊散步,如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病魔早忘在腦后,生命體征一切正常。
據悉,如今的犢山村里,已陸續住進了許多癌癥患者。一些沒有租住在這里的患者還特地乘車來到這里,呼吸新鮮空氣,大喊大叫,非常愜意。據有關部門檢測,無錫市空氣中含氧量最高的地方在黿頭渚充山隱秀景點一帶。而對于病人,尤其是癌癥病人,非常需要氧氣清新十足的地方休養,因此,惠山腳下、蠡園、梅園附近都成為病人“生態養病”的好去處。與一些病人長期租住不同的是,另一些病人則喜歡小住一段時間,有的結伴租住到吳文化公園附近,有的到浙江竹林邊,呼吸新鮮空氣,吃吃無污染的農家菜,過“人間仙境”的日子。而經濟實力較強的人家,還考慮起在蠡湖新城等地置業,為家中病人選擇養病的好住所。
據《江南保健報》
編輯 / 王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