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糖尿病患者,說起我對糖尿病34年來的自我保健體會,可能對大多數病友都有借鑒意義。
1972年我在工廠當辦事員,當時體形較胖,身高160厘米,體重70千克。有一段時間我覺得外陰奇癢,去婦科檢查沒有異常,便懷疑是糖尿病引起的,一查血糖,空腹血糖9.8毫摩爾/升,餐后11.3毫摩爾/升,甘油三酯18毫摩爾/升,血清呈乳白色,被診斷為糖尿病。
當年我才40歲,對糖尿病缺乏認識,只知道該病治不好,一時情緒很低落,非常悲觀。當時只有D860降糖片,沒有降脂藥,治療也不正規,時間一長也就破罐子破摔了。結果導致體重下降、消瘦、抵抗力減弱,不僅外陰瘙癢,又發展成尿路感染、發燒,就住院了。住院期間,我認識了一位老干部,她也是糖尿病患者。她安慰我說:“你千萬不要悲觀。我從自己多年來與糖尿病的斗爭中體會到:患病在天,治病在人。要做到既來之,則安之。人生有很多磨難,有的磨難靠別人的幫助是能夠克服的,唯有健康是任何人也幫不上忙的,只能靠自己。相信只有認真治療,才可以使自己少受罪,家人少受累,節約醫藥費,造福全社會。”聽了她的話后,我逐漸端正了態度,平衡了心態,開始按照醫生的指導進行正規的糖尿病治療。
1976年優降糖上市后,我開始服用,當時效果還很好,但到了1983年,日服6~8片,空腹血糖還經常在10毫摩爾/升以上,出現消瘦、乏力,腹瀉和便秘經常無緣無故地交替發生,醫生說是并發了糖尿病腸病,用復方地芬諾酯治療后,腹瀉明顯好轉。到1988年,又合并了高血壓、冠心病,我在非常不情愿的情況下,用上了胰島素。開始時是使用短效胰島素,1日3次注射,現在用的是諾和靈30R,每日36單位。自從用上胰島素以來,血糖控制較好,空腹7毫摩爾/升,餐后2小時10毫摩爾/升左右。
1994年的除夕夜,我發生了急性心肌梗死,住院兩個多月,總算保住了生命。后來,我經常出現心絞痛,每次發作,我除了及時服藥外還進行吸氧治療。吸氧治療的效果很好,但是更換氧氣瓶太麻煩了,就想買一臺醫用制氧機,由于價格太高,一時舍不得買。朋友對我說:“榮譽是過去的,金錢是留給后人的,只有健康是屬于自己的。為了身體健康,該花的錢一定要花,不要舍不得。”我一聽很有道理,就下定決心買一臺。10多年來,我每天吸氧1~2次,每次30~60分鐘,再配合藥物治療,現在,我的心絞痛很少發作。
我的甘油三酯血癥是家族性的,一般降脂藥不頂用,我就吃進口的力平脂,效果很好,血脂從18毫摩爾 / 升降到2.1毫摩爾 / 升。醫生說:“你心梗10年了,身體還能保持得這么好,真是不簡單。”
經過30多年與糖尿病的抗爭,我悟出了一個道理:自我保健非常重要。常言說:三分治療,七分療養。我的體會是:三分醫生,七分自我。在這30多年的抗病斗爭中,我只住過4次醫院,也就120余天,絕大部分是自己在治療。因為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很多治療、監測是需要自己完成的,自己不學習糖尿病知識,光靠別人是絕對不行的。經過多年的實踐,我總結出“六自”的自我保健方針:
一是自我體驗:如口干、乏力、多尿、多飲和許多并發癥的癥狀,最先感知的是自己。一旦有了癥狀,要及時就醫,及時調整藥物。
二是自我監測:尿糖、血糖、體重、視力等檢查,是要靠自己去完成的,并做好記錄。在我患病初期的20年中,全靠測尿糖來監測血糖控制情況,而且用的是班氏液燒沸法,我總是盡心盡力地去做。我可以做到每排尿1次,燒1次尿糖。血壓增高后,為了減輕家人的負擔,我學會了自測血壓,每天6~10次,光檢查記錄就寫了10多本,做到這一點,沒有毅力是不行的。用胰島素治療后,1天2~3次的胰島素注射都是我自己注射的,基本上不麻煩家人。由于我做到了這一切,現在尿微量白蛋白陰性,眼底正常,僅有輕度白內障,在藥物作用下,血壓、血糖基本正常。
三是自我治療:服藥、吸氧、注射胰島素、康復鍛煉,都要自己認真完成。
四是自我控制飲食:剛開始,這是一件很難的事,家人為了不讓我難受,全都跟著不吃甜食。后來,隨著自己對糖尿病知識的了解,飲食控制成了我的自覺行動,控制飲食對我而言不再是一件難事。
五是堅持科學生活方式,堅持合理運動:由于我身患多種疾病,不運動是不行的,但運動量過大也不行。現在,我堅持每天上午、下午各慢跑半小時、打一套太極拳,自我感覺良好。
六是自學糖尿病診療知識:我買了很多有關糖尿病、高血壓的書,還訂了保健類雜志,每本我都認真地學習,從中吸取有益的養生保健知識。
以上的自我保健措施,全要靠自己完成,完全不需要醫生,只有當自己出現了不認識的癥狀、藥物不能自我調整時,才需要去看醫生,請醫生檢查、指導。我經常對病友們說:“養病不能全靠醫生,特別是糖尿病這樣的慢性病,要立足自我調整,堅持自我保健。只有這樣,才能保持健康,活得自在。”
據《祝您健康》
編輯 / 趙明建
E-mail:zhao163yoji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