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雖然是恒溫動物,但也會隨著氣溫的變化而變化。你可知道,氣溫升高或降低時,你的身體會呈現出什么樣的狀態,需要注意哪一種健康問題嗎?
●當氣溫低于零下8℃時,人會感覺到難以忍受的嚴寒,甚至出現凍傷皮膚的現象。此時應注意防寒,避免凍傷、風寒、感冒等疾病。
●當氣溫低于4℃,會嚴重影響大腦的思維效率。你需要注意在防寒的同時,多做些運動,保持機體的活躍。寒冷的天氣也會增加肝臟內糖原的轉化、肝酶的形成和肝細胞的呼吸。
●當溫度降到10℃以下時,人容易感到沉悶、情緒低落。不妨看看笑話,或是做做熱身運動。
●當氣溫低于15℃時,人體與外界的熱量交換以人體失熱為主,你得注意保暖。
●在15℃~20℃時,安靜狀態或輕度運動量的身體,一晝夜會放散2400千卡~2700千卡的熱量。其中有75%靠空氣的對流和熱的直接輻射放散掉,有25%是靠汗液的蒸發放散的。
●18℃~20℃時,人的工作效率最高,不妨把最難搞定的工作放在這個時候去做。
●20℃~22℃的情況下,人的心情最為舒暢,與家人出游最宜。不過,那也是各種細菌最活躍的時候,還得注意個人保健。
●一般情況下,當氣溫超過28℃的時候,人體會感覺稍有不適,但問題不大,通過平時鍛煉等提高免疫力就能感到神清氣爽。
●溫度超過30℃時,對流和輻射散熱就大為減少,大部分體熱要靠汗液的蒸發放散。注意多喝水,避免虛脫。
●空氣溫度高于32℃,人們會普遍感到悶熱難忍。此時你得注意多喝水,開窗透氣。
●當超過33℃時,人體的熱量不易散出去,體溫增加,可能大汗淋漓、心情煩躁,還易產生過激行為,嚴重時還會中暑虛脫,甚至導致死亡。這時要保持平靜的心情,多喝水排熱。
●人體皮膚的平均溫度為33.9℃。
●達到35℃,是癌細胞繁殖的最佳溫度。
●人體的正常體溫是36.5℃。
●外界的氣溫接近37℃的時候,人體不但不能以對流和輻射的方式散熱,反而會吸收熱量,這時熱量的放散,只能依靠汗液的蒸發了。如果熱量不能及時由汗液蒸發放散出去,體溫調節機能發生障礙,就會帶來體內蓄熱,導致體溫升高,生理上開始出現不適的癥狀。你可以通過多喝水、靠空氣的對流(吹風)來蒸發汗液,帶走相當的熱量。
●當外部環境一旦超過38℃時,人體的調節功能便會發生阻礙,體溫會升高。此時健康人可以通過一段時間,由體內生理機能進行調節,但慢性病人的機能比較弱,不能及時調節,體溫會隨氣溫升高而升高,加速耗氧,長時間會造成腦缺氧,出現中暑癥狀如頭昏、惡心和嘔吐等病理現象,嚴重的甚至會使人休克。這個時候,你最好不要在密閉環境中干重體力活兒,不要在烈日下行走,要多喝水,多休息。
溫馨提示:氣溫對肝、脾、膽以及血壓、血液成分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如果天氣忽冷忽熱,就會通過脾臟影響交感神經系統的功能,增加紅、白細胞和血小板的輸出。氣溫劇烈變化時還可能引起膽囊代謝紊亂,形成膽結石。當有冷空氣入侵時,人體的血壓升高,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便會增多。這時,失眠、精神分裂和心臟衰竭現象也會加劇。當有暖空氣影響時,伴隨著氣溫的上升,人體血壓降低。
據《家庭保健報》
編輯 / 一迪
E-mail:FMD@T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