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的海外留學生總數已超過50萬人,其中政府每年公派留學人員有2000人左右,其余都是自費出國留學。中國留學生人數已居全世界首位,這些留學生分布在103個國家求學。近幾年來,中國的自費留學熱更是一浪高過一浪。在北京、上海、深圳以及省會城市留學生年增長幅度在25%以上。
低齡留學
我國留學人群近年來呈現低齡化趨向,18歲以下的小留學生數量已占到中國留學生總人數的一半以上,在南方一些城市甚至占留學人員的70%至80%以上。
高中以下的小留學生的日益增多,低齡留學的熱度逐年升高,不僅造成家庭教育投資的巨大浪費,而且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不理性的教育方式導致家庭盲目投資,高中沒有畢業就去留學,初中生也留學,甚至連小學畢業生也爭著辦出國留學手續,舍得對孩子進行智力投資是時下的一種普遍社會現象。孩子剛上幼兒園,便在父母的帶領下,參加各類培訓班;上了小學,參加各類競賽;升入中學后,家里開始考慮擇校……家長望子成龍成鳳迫不及待,低齡留學是幼兒培訓的延長,是小學競賽的升級,是另一種方式的擇校。盲目的教育投資,剝奪了孩子的學習自由權,導致孩子對學習的反感和各類悲劇不斷發生。
盲目出國
家長送孩子出國本身就是一種風險:把所有的賭注都押在孩子身上,全靠孩子自己在異國他鄉奮斗,留學雖然有鍍金的希望,對于普通高校畢業生來說,更多的則是困難;貸款是第二個風險:孩子出國留學,需要高額的生活費用,雖然打工能掙一部分費用,但是大部分還需要家長承擔,一邊償還貸款,一邊承擔孩子在國外求學的高額生活費用,家長會處于左右為難的地步。
目前,許多普通收入家庭選擇送子女出國鍍金,必須向親戚朋友借錢給孩子辦理留學簽證。學生出國后第一年的學費和生活費雖不犯愁,從第二年開始,就惟有靠打工賺錢來學習和生活了。
按說,出國留學的應當是優秀學生,可是在中國的自費留學生中有一大批是成績不理想的高考落榜生。其實,國外的正規大學同樣對學生的成績有很高的要求,想“混”進去談何容易。盲目留學倒是給很多國外雜牌大學和私人學校帶來發財良機。
不少家長誤以為孩子小,接受能力強,很快就能過語言關。哪里想到,本來成績就不好,又要過語言關,那就更吃力了,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加之十幾歲的孩子自制能力差,面對花花世界很容易沉迷于玩樂之中。一旦被學校開除,無人管了,整天游手好閑,在國外成了小混混、小流氓。有的留學生由于成績太差和出勤率等原因被注銷簽證之后,往往不敢告訴家人,選擇“黑”在國外,靠按時提取父母寄來的學費混日子。
留學垃圾
出國留學,這在許多人眼里,不僅很有面子,而且很有出息。把書都讀到外國去了,那得有多大本事。過去,出國留學只是極少數人的事。如今,不但有出國潮,還出現了留學熱。然而,留學的多了,麻煩也多了。
大連的張先生近來就很頭疼,病根就在留學的兒子身上。前兩年看著上高中的兒子學習成績不佳,考大學無望,張先生盤算著不如讓兒子出去搞張洋文憑。因此,咬牙湊錢送兒子去了德國。然而,經過兩年,兒子不僅與張先生預期的國際性人才沾不上邊,甚至連德語都沒學好,整天沉溺于網絡游戲,整天同一幫同樣來自中國的小留學生吃喝玩樂,成了花花公子。為了不讓兒子在外繼續墮落,張先生只好親自赴德把兒子押回來,花了70萬,培養出個留學垃圾,是張先生萬萬沒有想到的。
一名來自北京的18歲小留學生說,很多周圍的同學一到國外就迫不及待地與異性建立起同居的關系,而且這種現象激發了更多人去尋找另一半的渴望。他們在朋友面前展現著如夫妻般的恩愛,但看透了,其實雙方只是為了排解留學期間彼此心靈上的孤獨與苦悶。
在中國自費留學生群體中,有一些人熱衷穿名牌、住豪宅、開寶馬、進賭場。他們大多是富人子弟和官員子女。這些留學生并不在意自己能否拿到學位,一天到晚只是隨心所欲地花錢,在美國買房都是現金,出手闊綽能“嚇壞”美國人;在英國,一些來自北京和東北等地的“闊少”,一雙鞋、一只包都是幾百英鎊(1英鎊約合14元人民幣),他們有自己的私家車,能買得起寶馬的也不乏其人;在加拿大,“闊少”的年齡主要在18歲至25歲之間。出手最闊綽的留學生不一定都來自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而是一般容易被人們與貧困聯系在一起的中小城市,甚至是小縣城。山西、貴州、內蒙古、河南等地的富足留學生,常常令人瞠目結舌,吃高檔穿名牌開奔馳駕寶馬。有一個中國女留學生開著奔馳車去餐館應聘服務員,“嚇壞”了餐館老板。老板問她:“小姐,你是來吃飯的吧,看你這跑車也不像是做服務員的主兒啊!”該同學堅持要做服務員,但老板最終還是沒敢雇用她。
需要冷思考
一名自費留學生按年均消費8萬元算,中國家庭送子女出國留學一年的費用達約320億元人民幣。國外一些大學和大批私人學校,看準了中國人的出國留學熱這塊經濟大蛋糕,通過各種中介紛紛向中國的“投資者”拋來了繡球。這類學校考試入學門檻很低,只要有錢就行。
比資金流失更令人扼腕的當是成批量人才資源的流失。高精人才的大量外流,不僅使中國的先期人才培養費付之東流,而且削弱了中國在國際經濟技術競爭中的實力,提升了競爭對手的人才優勢。
至于出國是否就是成功的捷徑,也因人而異。有的人就是留在國內好,在國外反而不能發揮自己的才干。比較適合留在國內發展的人,可以用短期出國、經常出國的方式開闊眼界,既加強與國外的交流,又可以在國內成就自己的事業。那種不惜到國外刷盤子而放棄國內事業的做法,顯然是不可取的。找準位置的出國留學學習,確實能夠對今后的工作、前程產生巨大的影響。老一輩一些人走出國門去求學、求路、求真理,從他們成功的先例中可以找到啟發。來點冷思考,有助于走上正確、理性的人生道路。否則,得不償失,落個“這輩子能把留學投入的錢,賺回來就滿足了”這種地步,到底是誰的悲哀?
(吳麗倩摘自《藍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