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前五步,起跳、翻騰、入水……
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步調,小小的水花四濺的聲響,跳水館里此起彼伏的器械聲、跳水聲、叫喊聲,他都熟悉得猶如自己的心跳。
2007年6月初的一天下午,陜西游泳中心跳水館。已經宣布退役的跳水奧運冠軍田亮在完成動作后習慣性地甩了甩濕漉漉的頭發,微笑著朝陜西跳水隊的隊員們和教練們揮手,逍遙而去,留給水池一個背影。
跳水,如今不過是他的健身項目而已,不再是生命中的唯一。
走好自己的路
田亮有一大堆頭銜,陜西省游泳中心副主任、田亮跳水學校校長、董事長、清華大學研究生……唯一失效的,是那本運動員證。
6月中旬,首都機場。田亮正要前往香港參加一個新聞發布會,相隔很遠就看到了一大群穿著國字號運動服的運動員。“那一定是練習跳水的小隊員,一看就知道,感覺特親切。可他們是誰啊,我怎么一個都不認識?現在國際上有什么青少年比賽?”他問了自己一連串的問題,但沒有答案。一時間,他想起了當年初出茅廬的自己,一樣無所畏懼,一樣是無名小卒。
最終,田亮沒有走近那些小隊員,而是大步離去。“看到那鮮艷的國字號運動服,我有很多感慨,”田亮說,“但我今年就要28歲了,要學會走好自己的路。”
退役后的日子
今年3月初,田亮辦完了退役手續,其實,當時他轉戰商業“賽場”也將近一年了,戰績不俗。
2006年,他成立了“陜西田亮體育發展產業公司”,還開辦了跳水學校。去年底,田亮公司的項目之一、號稱西部地區首屈一指的陜西網球場落成,包括8片室外和4片室內球場。有能干的總經理和齊心的智囊團隊做后盾,田亮無論在何時何地都可以遙控公司業務。
但他最得意的還是田亮跳水學校。2006年7月,他收獲了在商海的“第一桶金”。小學員們在畢業時不但領到了結業證書,還拿到了專門為他們拍攝的DVD。第一批學員進行匯報表演后,有幾個苗子被田亮的恩師張挺看中,吸收進入了業余體校。
“我辦跳水學校的目的很簡單,讓小朋友在正規的學校教育以外多一個可以選擇的樂趣和愛好。讓更多的人了解、熱愛跳水。我也不一定非要培養出冠軍來,以培養興趣為主。”
進入商海,田亮并沒有忘記曾經的運動員身份。退役運動員鄒春蘭、艾冬梅的困境,以及湯淼、王燕等人遭受意外傷害的消息,都讓他心情異常沉重。
“運動員太不容易了,退役后的最好結果是去上大學,但大多數人因為文化課差得太多了,連學都上不了。那些有幸進入大學的人也在彷徨,不知道將來能找到什么工作。”
“我特別希望能夠做些對退役運動員有意義的事情,現在我還處在事業的摸索期,等時機成熟了,我希望能夠像李寧大哥那樣,幫助解決運動員的就業問題!”說這番話時,田亮收起了陽光笑容,取而代之的,是滿臉的嚴肅和認真。
在學習中成長
從西安交大畢業之后,田亮于2005年被清華大學體育人文社會學專業錄取為碩士研究生,但因為備戰十運會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他辦理了兩年的休學手續。

2006年,田亮在半工作狀態中深切地感受到了知識的匱乏,今年9月,他將正式進入清華大學開始學業。
他首先面臨的是語言關。要讀研究生,必須要有英語六級的水平,這對于常年訓練的田亮來說絕對是“高難度”。據悉,清華大學很可能為跳水王子設計一套與鄧亞萍當年相似的培養模式,留學英國或美國某個高校惡補語言。
不過,田亮的要求并沒有那么高。“只要能與人用英文交流就行了,以前出國時總是需要翻譯,否則就是個啞巴。”
據悉,學校已經為他找了一位資深教授,進行一對一的輔導。一堂課下來,經歷過賽場上大風大浪的田亮就有點招架不住了,他半開玩笑地說:“我的壓力可大了,教授水平太高了,我的英語又太爛了。估計再多上幾堂課,教授的英語就被我給徹底毀掉了。”
除了語言,他最想充電的就是商業管理知識。他自稱在沒有跳水的時間里,學會了“從書本中找答案”。“以前當運動員時,沒有時間和精力認真坐下來看書。如今,我可以靜下來一天什么事都不做,就是看書。”
“只有跳水,我可以不謙虛地說我是專家,但在其他領域里,我都是小學生水平。有太多的東西和事物需要去學習和領悟,我現在的每一天都好像在惡補!”田亮感慨道。
演員田亮
日前,由香港知名導演劉鎮偉執導的電影《出水芙蓉》中,田亮扮演了一個角色。
這是田亮第一次“觸電”,田亮認為可以從過程中學到很多東西。“它給了我一個很高的人生舞臺,同時也讓我在舞臺中實現更多的人生夢想。以前比賽總是準備了很長時間卻只有一次機會,而演戲被NG還可以重來……”
演戲NG了可以重來,但運動員經歷呢?恐怕永遠沒有NG的機會了。
談到這個話題,田亮的臉上流露出一絲感傷。但他堅持認為,運動員早晚都要退役,無論曾經多么風光。“我用了一年多的時間來說服自己,想通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競技比賽永遠都是只有一個第一名,有你沒我。在這一點上,我已經做到了,也證明過自己了。而在其他領域里,沒有人那么在乎第一,只要個人竭盡全力、爭取更好就行。很多時候,反而更需要團隊精神和大局意識。”
“退役了,我有一些失落,但更多的是海闊天空的感覺。很多事情我都愿意也有勇氣去嘗試。就像以前跳水那樣,我不怕失敗,大不了從頭再來。”
(袁 翰摘自《新聞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