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人是一個善于自嘲的民族,在現實生活中俄羅斯人更是利用幽默為自己找臺階,如一個學生午飯后上課時在課堂上打瞌睡,他會幽默地解釋說:吃過飯后肚子撐大了,肚皮一繃緊,把眼皮也拉下來了。
又如有人問一對夫婦誰在家里說了算,妻子說:“我們家他(指丈夫)是頭。”丈夫幽默地應對說:“不錯,在家我是頭,可她(指妻子)是脖子,頭到哪兒都得聽脖子的。”
俄羅斯人始終幻想著天上掉餡餅,盡管奇跡不常發生,但他們很坦然,常常很幽默地進行自我安慰。碰到生活富裕的歐美人,俄羅斯人的幽默機智表現得更為淋漓盡致。
如一個西方人領俄羅斯同行參觀自己的家,他說:“這是我和妻子的房間,這是我女兒的房間,這是我們的餐廳,后面是客廳……”
俄羅斯人一邊聽,一邊不住地點頭,最后說道:“我也和你一樣,只不過xoCwgDJOHqY7m2dOQ7Haxr7PRXRfT6Cn5CeB22NV+mI=房間之間沒有隔開。”
又如,一個美國農場主對俄羅斯人炫耀說:“我從農場的這頭開車到那頭需要2個多小時。”
對此,俄羅斯人則說:“我的車也是這樣破,常在路上拋錨。”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政局動蕩不安,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但是人們依然幽默樂觀。
“別佳叔叔,你說是我們現在好,還是赫魯曉夫時代好。”
“當然是赫魯曉夫時代好。”
“為什么?”
“那時候我老婆年輕啊!”
俄羅斯人的幽默就是這樣無所不在。
(林 慧摘自《海外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