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我站在天桂山頂峰,聽著身邊千百人成誦《羊皮卷》里那些關于愛、勇氣以及勵志成功的句子時,我一點兒也不覺得幼稚或好笑。相反,我從內心深處隱隱生出一種敬畏與感動。或許,在這些虔誠的朗誦隊伍里,有人因此而踏上成功的舞臺。
一直以來,我對那些所謂的培訓嗤之以鼻。
五年前,所在單位領導拿出8萬元讓我們幾個人去參加為期一周的培訓,我當時聽了,以為領導一定吃錯了藥。“怎么不把這8萬塊錢分給我們呢?”我私下里嘀咕。培訓課僅僅聽了一上午,就逃之夭夭。
2007年5月20日,因為采訪的關系。單位派我前往鄰近北京的河北省會石家莊,到后才聽朋友講,采訪目的地在河北平山,第二天早晨出發。
第二天清晨5點半(實際上是5月20分,我將手機時間調快了10分鐘),朋友就在房間里叫喊起來:“廖哥,快起來,都5點半了。”說完他就匆匆洗了臉,說了一句:“我先下樓了。”就出了門。
我以最快的速度刷了牙、洗了臉,套好外衣,也跟著沖了下去,一邊沐著清晨的涼風,心里一邊暗道:“這么早,犯得著嗎?”
猖狂者的課堂
我們乘坐的大客大約是8點20分到達平山境內天桂山景區的,一下汽車,明媚的陽光撲面而來,加上天桂山景區地處深山,空氣清新,遠處層巒疊嶂、白云漂渺,仿佛一下子進入了童話里的秀麗世界。
說實在話,作為記者這一行,就是個苦行僧的命。日夜奔波在采訪的途中,偶爾就是身臨其境在秀麗如畫的山水中,也是身負采訪重任,無暇顧及身邊的美景良辰。
這一次,似乎有了某些微妙的變化,我沒有采訪任務,如果說就是有采訪任務的話,那也是明天后天的事了。當前的角色就是,混跡在這三百來號來自河北各地的企業家里(其中大多數來自石家莊),一個字:玩。
我是一個進入角色很慢的人,當身邊的所有人都高舉雙手,熱情歡呼時,我卻在一邊犯傻:“身邊的這些人難道真的就是企業家嗎?怎么越看越覺得這里就像一堂傳銷課呢?”甚至我一度開始懷疑,那邊名片以及名片上聲名赫赫的職務都是假的,難道這些猖狂者就是日進斗金的企業家,他們不去賺錢,跑到這深山老林里大呼小叫的干什么?

就像再冰冷的石頭,在溫暖如春的懷抱里終究要被捂熱一樣,我那冷酷的內心也開始有了變化。
一個上午過去了,到中午吃飯時,我也舉起了雙手,猶如身邊那些熱情似火的人,高聲誦起了《羊皮卷》,當我讀到“我的愛心定能溫暖他們,就像太陽的光芒能溶化冰冷的凍土”時,我感受到了自己內心深處的顫抖。那一瞬間,我明白了一個淺顯至極的道理:如果一個人有足夠的愛心,這個世界就沒有什么不能冰雪消融了……
就在我一步步被思巴達的這種潛移默化式的教育同化時,沒想到更大的挑戰還在后頭。
踏火
白天的課堂一直沿續到夜晚。
因為課堂的氣氛過于熱烈,我就乘隙出來走走。此時,西邊的天空中掛著一片新月(農歷四月初四),突然之間,月落烏啼那種意境閃現在我腦際,而遠處的天桂山卻顯得更加蒼翠、雄偉。
猛然間,我的身后“嘭”的一聲巨響。接著,一股火柱沖天而起,將四周的一切照得朗如白晝。原來,是思巴達的助教們在操場中央燃起了篝火。看著那一堆熊熊烈焰,我的心中卻一點也興奮不起來,甚至還隱隱有一絲擔擾:我能赤足走過這堆熊熊大火嗎?燒傷了怎么辦?還有明天的爬山活動,身邊這座高聳入云的天桂山,對于我這個左腳(粉碎性骨折)曾經受過傷的人來說,是否意味著一項新的挑戰。
思巴達的助教們還在往那堆熊熊燃燒的木柴上澆汽油,看著那一根根燃燒著并發出噼哩啪啦響聲的木柴,我在內心卻打起了退堂鼓:實在不行,那就不冒這個險吧?萬一真的燒傷了,月底前往新疆采訪的計劃就付之東流。
人往往生活在一股氣中,這股氣也可以說是傲氣,也可以說是賭氣。
當我回到教室,看著身邊的人一個個神情激昂地寫灼傷自負(據說,每次走火下來,總有那么幾個灼傷足底的人)的保證書,我也隨手寫了一份。暗想:實在不行,就悄悄逃走唄。
助教們已經將炭火鋪成了一條約10米長的走廊,看著一個個勇士們踏上火路,我遽然間勇氣暗生:“他們能走,我肯定也差不了多少!都是一雙赤足!”
就這樣,我也跟在隊伍的后面,將雙足浸水后,口喊“冰涼”,勻速踏上了炭火之路……
人就是這樣,如果沒有嘗試,有時,連自己都不會相信自己的潛力和勇氣。
當我勻速走過大約10米長的燃燒的木炭鋪成的火路之后,我知道,從此,我沒有什么不敢去嘗試了,甚至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自身的偉大。我想,從今往后,我將迎來一個全新的我,成功之門已經朝我敞開。
人之一生,往往就像探索中前行。對于成功的探索,對于真理的探索,對于真善美的探索,對于普通人而言,這種探索就像一層窗戶紙,一旦捅破,你就會破繭而出,迎接你的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回到北京后,我從網上查閱了許多資料,探究我為什么赤足能從燃燒的炭火上踏過,后來才得知:當你的雙足過水之后,勻速(記住:一定要勻速,否則一定會灼傷!)從炭火上踏過時,會在足底與炭火之間瞬時形成一個氣體隔熱層,時間很短,大約只有0.4秒時間,但這短短的0.4秒足以讓你踏出一步。然后,重復這樣的動作,直至勻速走完全部炭火。
在這里,有兩點特別重要:一要勻速,二要有足夠的自信……

歡呼雀躍
踏火之后,我隨機對一些身為企業家的學員們進行了采訪。興奮之余,他們也和我一樣,沒有了早先的矜持與拘謹,這時都已經徹底亢奮起來,有人在歡呼,也有人在跳舞,還有人在扯著噪子在唱歌。在這幽深的山谷里,這種像是在歡慶勝利(其實,也是一種勝利,一種挑戰自我的盛宴)的聲音傳播得很遠、很遠……
無獨有偶,就是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突然看到一篇中國學者關于美國文化及生活習性的文章,他總結出美國的文化只有一個字:秀。認為美國佬在生活中永遠離不開“作秀”,大到政治“秀”,小到生活“秀”。一個人一生就是一個“秀”的舞臺,明星“秀”、運動“秀”、歌舞“秀”、表演“秀”,甚至生孩子這樣的家事,只要有機會都要拿到大庭廣眾之中“秀”上一把。
反觀我們國家,千百年來的傳統就是內秀外慧,有再多的想法、有再多的激情,都只能自己放在內心里,歡樂與痛苦、成功與失敗、無論是幸福的歌唱還是痛徹心肺的哽咽,都是自己獨自來承受。心理學家認為:人要學會釋放壓力,只有學會釋放了壓力,就學會了生存,就會離成功越來越近。
想到自己這么多年來一直在從事著新聞媒體這一行工作,卻一直矜持地將自己約束在一個固有的圈子里,以至自己的思維越來越狹小,甚至都有一點固步自封的自傲。但是,這幾步小小的踏火卻豁然開朗了我,我似乎看到了一個全新的我向自己走來。
在隨后的互助登山比賽(一人蒙眼,另一人攙扶,直至山頂)等活動中,我似乎越來越放得開了,看著那些平日里正襟危坐的企業家們一個個變得歡呼雀躍起來,完全融入到這個集體中了,心底隱隱生出一聲浩嘆:這些打開了封閉之門的企業家們,迎接他們的將是一個怎樣光芒四射的未來。
短短一場關于踏火的游戲,思巴達就給我們這些自以為老“道”的大人們上了一堂關于“勇氣”的課程,這一堂課我相信所有的參與者們都會終生難忘,且會終生受益。
>>鏈接:
劉一秒,主要作品有《動力成功學》、《被領導的力量》、《攻心銷售》、《激發孩子的夢想》、《如何發揮影響力》、《經營你的長處》、《提升領導力的三項關鍵》、《如何讓(她)再多愛你一點》、《如何激發孩子的競爭力》等,現任思巴達教育集團總裁,深圳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執行秘書長。2000年至2002年,曾創造了在18個月內在全國開設106家公司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