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哀、遺憾,甚至憤怒。
在中國商人雜志聯合多家網站對“問題SD卡”事件的互動追蹤調查中,這種心情一直籠罩著我們。
中國大陸的消費電子產品已經普及到驚人的程度:一個鄉下人進城很容易買來一部廉價手機,方便自己去謀生;一個貧困的大學生,咬咬牙,也可以擁有一臺二手的筆記本電腦,謀劃自己的未來;更有不計其數的中國人,無論是偏遠的窮鄉僻壤,還是繁華的大都會,都可能體驗一把用數碼相機來攝影的快感。
然而,1000個手機用戶,1000個筆記本電腦用戶,10000個用享受過數碼攝影的人群中,也許只有一個人見識過小小的SD卡,10個使用過SD卡的人中也許只有一人對它的功能、部件和原理有基本的了解,而10個對SD卡有基本了解的人中,也許只有一個看了相關的解釋才能勉強弄明白“不兼容”這個概念,這些對SD卡有更多了解的人,又有幾個人能搞清楚SD卡出現問題的那些復雜的技術說明呢?
太多人對SD卡的陌生,導致SD卡出現問題后,似乎跟中國市場的現實利益無關,也跟普通消費者的尊嚴和權利無關。與其說“1000萬顆問題D卡拋售中國大陸”被一口咬定屬于媒體“惡意炒作,競爭者惡意攻擊”的“傳聞”,還不如果說,這是未來科幻片里的一個荒誕的情節。
中國的消費者再容易被忽悠,只要記住兩個事實也就夠了:
臺灣四大控制芯品制造商之一慧榮的茍嘉章曾向媒體表示:的確有幾十萬顆問題SD卡流傳到市場上。
既然已經有幾十萬顆拋售在市場的問題SD卡被證實,那么為了解決整個問題是有成本的,更改一顆Flash芯片讓已經流入消費者手里的問題SD卡的問題消失需要20-30美金
這筆錢已經超過了問題SD卡的市場價格,顯然需要上游廠家三星公司和下游的廠商的來分擔。三星以及下游的涉嫌廠商都不愿意干;如果不去動Flash芯片,而只更改控制芯片,據茍嘉章講,整個成本其實很低,也沒有人愿意干,因為SD卡出現問題的責任上下游廠家都有份。
這就是為什么相關問題廠商紛紛推卸責任的原因。
當各家廠商極力洗清自己,把臟水潑到對手那里去的時候,問題SD卡事件已經不單純是一起有可能積極解決的質量問題,而跟一個企業在市場上的商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有關。
我們不關心究竟有幾十萬顆,幾百萬顆,還是上千萬顆問題SD卡“流傳”到中國大陸,我們更關心一個問題:在中國市場,消費者的錢是不是錢?跨國公司是如何將一部荒誕劇表演到令人目不忍睹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