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重他的人品
問:金蝶為什么選擇何經華來做公司的CEO,最看重他哪些方面的能力和經驗?
徐少春:何經華是一位充滿激情的人,也是一位專業能力很好的管理人才,也很有意思的是我們都是O型血,性格相似,也很談得來,我很喜歡這個人,他是我們金蝶合適的、想要的CEO。金蝶最看重的是何先生專業的經驗,專業的知識和專業的管理能力。
問:眾所周知,何經華曾在金蝶的競爭對手用友做過兩年的總裁,金蝶在選擇何經華做CEO時,他的這一經歷在多大程度上促進了你們對他的選擇?
徐少春:我們選擇何經華先生是看重他的人品、專業的能力和經驗。我們相信何經華的加盟有助于幫助金蝶提升核心業務的競爭能力。金蝶和用友已經相互很了解了,我們不需要通過何先生來了解用友。
問:金蝶CEO一職之前一直是由你兼任的,是什么時候做出找一個CEO的決定的?
徐少春:坦白的講,最近兩三年來金蝶一直在全球范圍內尋找CEO,這是金蝶發展戰略的需要,金蝶的目標是2010年要成為亞太區中小企業ERP市場的領導者,成為中國企業管理軟件市場的第一品牌。
另外,作為一個香港上市公司,為了更好地改善公司治理結構,主席與CEO分別由不同的人擔任是必要的。
最近兩三個月內做出的選擇
問:請何經華擔任公司CEO的決定是什么時候做出的?
徐少春:這是最近兩三個月內做出的選擇,當然這之前我們經歷了兩年的準備工作。關于CEO我們有很多候選人。準確的說,是在2006年12月9日召開的董事會上正式做出委任何經華先生擔任公司CEO的決定的。
問:金蝶是你一手創辦并做大的公司,能做到現在的規模很不容易,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之前你一直兼任公司的CEO,金蝶長這么大你這是第一次請一個“外人”來管理,外界想知道你今后能給何經華多大的權力?
徐少春:可以這樣說,如果不能使何經華先生充分發揮他的能力和作用,我為什么要請他來呢?金蝶是一個制度化的公司,公司中的每一個角色都有自己的定位和價值,我相信他能發揮自己作為CEO的作用。
問:何經華曾有“打工皇帝”之稱,他在金蝶的年薪是否方便透露,是否會比在用友的時候更高?
徐少春:作為香港上市公司,高管的年薪等信息我們會在聯交所要求的相關報表和文件中披露,請大家到時關注。
問:委任何經華做公司CEO的同時金蝶又首次設置了首席架構師一職,并由你來擔任該職務,我們想知道這一決定當初是怎么設想的,之后金蝶首席架構師和CEO怎樣分工?
徐少春:首先,我想談一下對首席架構師的理解,首席架構師是要對公司的產品和服務,特別是產品,能夠不斷的去定義和優化,能夠規劃和優化產品架構。我想這也是我們公司戰略的核心。第二,為什么我不當CEO以后,要擔任這樣一個職務呢?我是希望能有更多的時間走到市場一線去,能有更多的時間與客戶交流,去面對并研究它們在管理上的挑戰。能有更多的時間思考公司的戰略問題等。
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在全球化的時代,中國企業一定要有自己的管理模式,我對研究這種管理模式很有興趣,希望通過對各個行業領先企業管理模式的研究,總結他們管理模式上的共性,希望能幫助中小企業提升管理水平。

另外,你知道互聯網和移動通信技術發展很快,金蝶希望在這兩個方面也能有所突破,我們的產品也面臨向互聯網方面的轉型。本人也有興趣在這一方面進行研究,希望去開拓金蝶新的產品和應用模式。
何經華不是神也不是救世主
問:由于何經華在中國管理軟件市場的特殊經歷,業界對他未來發展都很關注也有很多看法,金蝶對何經華肯定有更大的期待,他正式上任后,何經華希望他能給金蝶帶來哪些改變,對他有什么期待?
徐少春:坦率的講請他來做公司的CEO,我們本來想低調、很務實的去推進,也為他創造好的條件和氛圍,沒有想到這個事情在社會上引起那么大的反響,這確實是始料不及。在此,我也代表公司向社會各界對金蝶的關心表示感謝。
但何經華不是神也不是救世主,我們也不希望他在一年之內能給公司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我們還是希望他能和員工一道共同努力,通過團隊的力量來循序漸進的推進公司整體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我和他達成的共識是低調的務實的推進工作。我們希望在現有基礎上何經華能有一些傳承和創新,我們給了他一個較長的時間。
問:這個“較長的時間”是多長,是否方便透露?
徐少春:我們雙方約定第一個階段是4年的時間,即到2010年,在這個階段結束之前,實現我們的約定。
問:這個約定是否是你之前談到的,到2010年使金蝶成為亞太地區企業管理軟件市場的領導者?
徐少春:對,是這樣。第一階段實現之后,馬上是第二個階段,以我對何經華的了解,我們的合作一定會很好,根據我們之前達成的共識,我們希望能把國內的管理軟件提升到一個更高的水平。
問:2010年之后,也就是與何經華在金蝶第二階段的目標是什么?
徐少春:四年之后的事情很難說,但我堅信我們能很好的合作下去。
問:如何看待何經華加盟后與用友的競爭?
徐少春:其實,管理軟件市場未來的競爭主要是在中外競爭,中國本土的廠商和國外廠商之前的競爭。所以請對手不要害怕,不要擔心,我之前說過,“盯對手不如盯客戶”,怎樣發揮本土廠商的優勢這是我們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本文來源:www.sina.com,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