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到東莞市常平鎮一家公司任業務員的張某在工作期間,該公司業務經理許某對其謊稱未婚,要求與張某建立戀愛關系,并許諾愿意與其結婚。張某與許某確定戀愛關系后,便租房同居。5月,張某發現自己懷孕了,于是催促男友結婚。
本就有妻室的許某不愿跟已有身孕的張某結婚,勸其去做人流手術。6月1日,許某將張某帶到醫院,診斷為子宮內早孕45天,事后做了人流手術。但術后,原先承諾會好好照顧女友并為其支付營養費的許某卻不見人影,也未支付營養費。于是,張某開始懷疑男友可能是有家室的人。
同年7月7日,在張某的一再追問下,許某才坦白了其已婚的事實。聽到男友已婚且有兩個小孩的事實后,兩人中斷了戀愛關系。
隨后,張某便以“侵害貞操權”為由,將許某告上法庭。她認為,許某通過欺騙的方法奪去了自己最珍貴的貞操,因此要求法庭判令許某向其賠禮道歉,賠償精神損失費3萬元。而許某辯稱,貞操權不是獨立的權利,法律上沒有明確規定。即使有侵犯行為,沒有發生嚴重后果,也不應賠償。
東莞市人民法院主審法官表示,此案中,被告許某明知自己已有配偶且生有孩子的事實,卻向原告張某謊稱其為未婚,使原告信以為真與其同居,并致使原告懷孕及中止妊娠,給原告造成了身體和心理的損害,構成侵害原告的貞操權。因此,被告依法應承擔精神損害賠償責任。
在“貞操權是否能作為當事人的訴訟內容”這一問題上,法院認為,貞操權是男女均享有的以性行為為特定內容的一項獨立人格權,應受到法律保護。雖然貞操權尚未被立法明確規定為民事權利,但在貞操權受到侵犯的情況下,當事人所受的精神傷害及肉體傷害是無可置疑的。因此,司法機關應本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憲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予以保護。
近日,東莞市人民法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條、第七條、第一百零一條、第一百三十四條的規定,判決被告許某自本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五日內賠償原告張某貞操權受到侵害的精神損害撫慰金兩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