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欽是我國知名的青銅藝術家。他歷經10多個春秋的磨礪,先后完成了極具中國傳統藝術特色的熏爐、香爐、歲寒三友罐等100多種、千余件藝術極品的制作,蜚聲海內外。他的青銅作品清新、流暢、凝重而自成一派,先后以國之大禮為泰國皇室詩琳通公主、法國前總統密特朗、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等多位國家政要所收藏,并成為中國政府對外文化交流的佳品。他被譽為當代最具前衛性的青銅藝術家。而在他事業成功的背后,有著一段鮮為人知的感人的愛情故事。
愛情的陽光灑在心頭
1991年初的一天,在大連工人大學學習的24歲的王欽經人介紹,認識了本市沙河口區一家幼兒園的教師,22歲的李利。兩人一見如故,很快就相愛了。王欽大學畢業后不久,兩人便走進了婚姻的殿堂,次年喜得一子明明。
王欽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大連柴油機廠鑄造車間做技術員。但對我國古老的青銅制造的喜愛,使他無論工作多么繁忙,仍孜孜不倦地研究青銅制造的工藝。
1997年,李利辭職經商,先后經營過食雜店和五交化商店。
1999年5月中旬,王欽也辭了職,專門從事青銅器研究。
1999年秋,在妻子的鼎力支持下,王欽臨摹、制作的第一批青銅器問世,他還在青銅器上刻上了“王欽仿制”的字樣。他的作品一經問世,就在青銅界小有名氣。
在文物店,王欽的青銅制品成了國內外客商們的搶手貨。人們不知道王欽是哪個朝代的人,但卻對他的青銅制品很感興趣。
一晃3年過去了,王欽制作的青銅器也有10多種,200余件,并且經過文物販子的倒騰,他的收入也頗為可觀。但是,他仍不快樂。一天,王欽指著家里一堆自己制作的青銅器對妻子說:“這些東西,雖然出自我手,可我也就如同一臺復印機,重復前人的工藝,沒有自己的創新。”李利說:“按你的天分,現在是你發揮自己個性的時候了,你應該走一條自己的路。”于是王欽決定停止仿制,創作出有自己風格的作品。從此,王欽潛心揣摩,認真創作,決心讓中國幾千年的青銅文化藝術在自己的手中升華。
從天而降的打擊讓他懵了
2004年7月,著魔似的王欽天天坐在家里畫草圖。望著丈夫憔悴不堪的面容,李利心里難過極了。
家里沒有空調,唯一的電風扇也壞了,為了給丈夫降溫,李利就拿著大蒲扇站在他的身邊扇,還特意準備了一個齊膝深的水桶,讓丈夫的雙腳放進去,每隔一段時間就換一次涼水。這樣,丈夫身上只有少許汗珠,而李利則是滿身汗水。一個夏天下來,李利瘦了近5公斤。但是,青銅制造技術日臻成熟的王欽,對設計的草圖卻一次又一次地否定,情急之下,他把十幾個方案全都付之一炬,一切從頭開始。
王欽所從事的青銅藝術,是需要大量費用做支撐的。它有別于其他門類的藝術,涉及到工藝美術、雕塑、模具的設計制作和藝術鑄造等30多道工序。一套做工講究的模具,就達十幾萬元。而這些資金基本上都是做買賣的愛妻李利提供的。她節衣縮食,就是為了攢錢給丈夫搞青銅器研究。
2004年10月,王欽經過潛心研究,終于設計出八卦太極熏爐的草圖。他高興地對妻子說:“這次我終于創作出了屬于自己的青銅器作品,這絕對是我藝術生涯一個新的分水嶺!”李利真誠地為丈夫高興:“這些年的努力,終于換來了成功,祝賀你。”
王欽開始了前期準備八卦太極熏爐模具的制作。經常給他打下手的妻子李利,一段時間以來總是顯露出疲倦的神態。王欽關心地說:“到醫院看看吧。”李利卻說:“沒啥,休息一下就行了。”
不久后王欽到沈陽辦事,當晚突然接到兒子明明帶著哭腔打來的電話:“媽媽暈倒好幾次啦,她不讓我告訴您,怕您分心,我這是偷偷給您打電話……”王欽大腦一片空白,什么也沒有說就掛上了電話。這夜,他睜著眼睛呆呆地坐了一夜,他有種不祥的預感。在靜靜的夜里,回想這些年來妻子對孩子、對自己精心照顧的一幕一幕,王欽不禁淚流滿面,哽咽不已……
當王欽急匆匆地回到大連時,妻子李利的情緒和神態卻沒有異常,但王欽硬拖著妻子到醫院體檢。檢查完后,醫生單獨把王欽叫進辦公室,沉重地說:“你妻子得的是白血病,晚期了。”王欽緊緊攥住醫生的手說:“你一定要救救她,她是好人啊。”醫生無可奈何地搖搖頭。王欽一陣暈厥,險些栽倒在地。這突如其來的噩訊,讓他懵了!
真情在悲哀中綻放
2004年12月29日,李利住進了醫院,但她依然笑呵呵的。她對丈夫說:“你別天天往醫院跑,安心做你的事,早點把熏爐做出來,我也好一飽眼福。”妻子仍然對生活充滿著火熱的激情!這份純美深深感動著王飲,他在內心感嘆道:我一定要創作出一件藝術極品來安慰即將離去的愛妻!
可是,青銅藝術品的制作相當復雜,光是做蠟型就得個把月,然后是澆鑄,打鋼模,繼而是打磨拋光。這是一個復雜而又漫長的制作過程。
為了趕工期,王欽像瘋了似的,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以前,他只要把創作圖設計出來,其他工作都由工人完成。這次他卻懷著圣潔的心情,每道工序都自己精心操作,他在靈魂深處告訴自己:做漂亮些,完成得快些,讓妻子在去世之前能看到自己的作品。
蠟型做完后,電解銅時,黃綠色刺鼻的煙霧撲面而來,王欽在含鉛、銅等有毒煙霧的熏染中一站就是七八個小時。一天下來,身上散發出難聞的氣味。為了不使妻子擔心,他總是在水中泡上半個小時,等身上氣味散發干凈后,再精神抖擻地趕到醫院。
李利的病情開始惡化,經常昏迷。每次李利從昏迷中清醒過來時,她的目光就在室內搜尋丈夫的身影。當看到高大、魁梧的王欽用憐愛、關切的表情看著她時,她就從容了許多,臉上痛苦的表情也轉為純純的笑意。
在溶溶的月光下,夫妻倆在病房里談了很久。李利望著窗外的月牙兒,說起自己小時候的一件趣事,笑了起來。忽然,她停頓了一會兒,雙手捧起丈夫的臉說:“王欽,你要答應我一件事。”王欽用力地點了點頭。
李利說:“不管我將來怎樣了,你一定要把青銅器的研究繼續下去,你有這個天分,你是干這個的料,我相信我的丈夫是最優秀的。”面對妻子懇求的目光,淚水又一次蒙住了王欽的雙眼。一個行將離世的人仍在關注著丈夫的事業,令他心痛不已。李利輕輕抹去丈夫的眼淚說:“王欽,不要哭,我知道你的心里是最苦最累的……”最后,她有些哽咽地說,“其實,我是多么不愿離開你呀。”王欽一把摟過妻子,兩人淚眼相對,相互訴說著永遠也說不完的知心話……
這天,王欽回家收拾東西,在衣柜里他發現妻子為兒子準備好了不同年齡的4套毛衣褲,禁不住放聲大哭起來。其實,妻子是知道自己的病情的!
2005年7月30日夜里10點多鐘,李利停止了呼吸。
3天后,王欽創作的第一件青銅藝術珍品——太極熏爐制作完成了。他小心翼翼地把它抱到妻子的遺像前。雖經努力,但他還是未能讓妻子在離世前看到他們共同努力的結晶。他幻想著妻子在天國看到工藝精湛、雕鏤純美、造型奇妙、古樸典雅的熏爐時,開心地笑了……
在生命遠逝后光大的藝術
妻子的病故對王欽打擊很大,他變得更加沉默了,但他并未消沉,而是更加勤奮起來,他似乎覺得冥冥中妻子在關注著自己的事業。他常對人說:“我努力地經營自己的事業并不僅僅是因為我摯愛它,更多的是因為我的妻子。”
愛妻走了,王欽的耳畔常常響起她在彌留之際的囑咐:“你要攀登青銅藝術的尖峰,這不光是你個人成功的事情,也是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于是,王欽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青銅藝術之中。這些年,他食不甘味,時常因思念妻子而潸然淚下。更多的時候他在想:一定要了卻妻子的遺愿,用自己的心血回報妻子的愛,回報社會,回報我愛的、愛我的親朋好友。
此后,王欽的青銅器作品屢屢攀升藝術的高峰,他相繼制作出香爐、雙耳罐、壽星罐、鎮災龜、阿彌陀佛像、黃金萬兩罐等100多種,1000余件的青銅作品,深受海內外人士的喜愛。他被稱作“運用了東方美學原則”、“激發了深邃、莊重東方文化精神”的真正的當代東方青銅藝術家。
王欽成名人了。對于單身的他來說,自然有許多人關心他的婚姻大事,還有不少妙齡女郎主動找上門來。先后相處過一些,可女郎們都一一退卻了,不是因為他的清貧,也不是因為他對事業的專注,而是因為他對前妻的那份癡情!這份癡情讓每一個后來者既感動又妒忌。
近日,記者對王欽進行采訪時,他說:“我總覺得冥冥之中,妻子在關注著我的事業。我只有在事業中不斷奮斗,才能撫慰亡妻的在天之靈!”(本文拒絕任何形式的轉載、摘編。)
責編/紫君
E-mail:zijun00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