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十七大報告從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和社會管理六個方面闡述了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提出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
國家發展正在進入一個全面改善民生、共享發展成果的新時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將不僅是人民生活持續提高的社會,而且是人民生活普遍得到全面改善的社會。
對民生問題的全面而深切的關注,是胡錦濤總書記十七大報告的重要特色。報告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現階段在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衛生、居民住房、安全生產等民生方面確實存在著較多問題,承認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還未根本扭轉,城鄉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還有相當數量,并在客觀認識現存民生問題的基礎上,突出地強調了社會公平、正義、共享的發展理念,將全面改善民生、實現國民共享發展成果作為國家發展的重要目標指向,從而正式宣告了全面改善民生時代的到來。
一方面,報告明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強調國家要走共同富裕道路、發展成果要由人民共享,強調要堅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的結合點。另一方面,報告提出了全面改善民生的具體目標。到2020年時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使我國成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質量明顯改善、生態環境良好的國家。這些闡述揭示了新時代的民生改善將不再是一部分人也不再是某一個方面,而是要惠及全體國民,要讓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得到較大改善。
報告對民生的深切關注與高度重視,集中地體現在對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社會管理等事關民生的六個方面所提出的具體而明確的政策取向上。
在教育方面,隨著義務教育免收學費雜費等的推行,報告提出了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新目標,同時提出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首次清晰地明確了教育事業的公益性,強調了我們國家要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從總書記的報告可以看到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將在維護公益色彩的條件下走向均衡發展與全面發展,這表明了教育作為民生之基,將進入了更高層次、更為公平、更為全面的新發展階段。
在就業方面,報告除強調繼續實行積極就業政策外,突出地強調了全面培訓勞動者、建立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形成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的制度、規范和協調勞動關系、維護勞動者權益的取向,這意味著就業作為民生之本,執政黨關注的程度在提高,不再是強調簡單的就業人數的增長,而是在擴大就業并盡可能地實現充分就業的同時促使勞動者素質及就業質量得到同步提升,這明顯是值得廣大勞動者高興的一個強烈信號。
在收入分配方面,不僅強調了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而且指明了作為民生之源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向,這就是初次分配與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首次明確提出初次分配也需要考慮公平問題,再分配要更加突出公平,這對于以往效率優先和初次分配只強調注重效率的流行觀點是一種合理而科學的矯正;報告首次明確提出了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兩個比重的提高具有非常強烈的時代背景與時代意義,它的落實將從根本上扭轉國民財富增長迅速而國民并未同步富裕的失衡發展格局,將從根本上扭轉資本所有者收益長期畸形偏高、勞動者所得長期畸形偏低的強資本弱勞工失衡格局;報告還強調了要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貧標準和最低工資標準、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表明了讓國民合理并同步分享經濟發展成果的取向;報告還首次提出要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這意味著國家將從保護私人財產的層次發展到鼓勵國民利用財產直接創造財產性收入。報告中的這些內容有許多新意,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執政黨在對待財富分配上的觀點與政策取向。如果作為民生之源的收入分配制度能夠按照上述思路邁進,現階段存在的分配失范與不公現象將被逐步消除,一個符合現代文明與社會公正的收入分配制度將得到確立,它帶來的必定是城鄉居民生活普遍性地得到持續的改善。
在社會保障方面,報告突出地強調了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并通過這一制度安排來解除人民的諸種生活后顧之憂、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一方面,報告明確提出了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這是對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滯后于經濟發展水平的一種促進,它意味著我們國家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不僅進入了發展快車道,而且將進入定型、穩定、可持續發展階段;另一方面,報告不僅提出了全面建設社會保障體系及這一體系的建設內容,還提出了要逐步提高保障水平,這是對國民福利應當與國民經濟發展同步的一種科學闡述,它意味著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將不會永遠是低水平的制度安排,而是能夠與經濟增長同步和不斷增進國民福利的制度安排。
在醫療衛生方面,報告著眼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強調要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這是對過分迷信市場力量的一種科學回應。從報告可以看出執政黨對公共衛生事業的全面設計,這就是堅持預防為主、以農村為重點、中西醫并重,實行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開,強化政府責任和投入,完善國民健康政策,鼓勵社會參與,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從近年來國家快速推進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積極開展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試驗,可以預期,一個覆蓋城鄉居民的醫療保障體系將在近年內得到確立,它將從根本上免除國民疾病醫療的后顧之憂,切斷疾病與貧困之間的鏈條。
在社會管理方面,報告強調增加和諧因素,重視維護群眾權益,突出安全生產管理與監督,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等。
從胡錦濤總書記的報告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國家發展正在進入一個全面改善民生、共享發展成果的新時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將不僅是人民生活持續提高的社會,而且是人民生活普遍得到全面改善的社會。(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