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橋布利勛爵出身貴族,喜好收集鳥類。他擁有整個歐洲最棒的鳥舍:他的鳥舍寬敞的連老鷹關在里面也不覺得壓抑,舒適的連蜂鳥和白頬關在里面也覺得氣候宜人。但是很多年以來,其中最好的一間鳥舍卻依然空著,上面貼著一標簽:“鳳凰。產地:阿拉伯。”
許多鳥類權威機構早就明確地告知斯橋布利勛爵鳳凰只是傳說中的一種鳥類或者早就滅絕了。但斯橋布利勛爵并不相信這種說法:他的家庭一直都認為鳳凰是存在的。每隔一段時間,斯橋布利勛爵都會收到一些經營鳥類的商家聲稱他們有鳳凰出售的資料,但經鑒定,實際上只不過是一些黃鶯、金剛鸚鵡、染成桔黃色的土耳其禿鷲或其它一些雜交的鳥類。最終,斯橋布利勛爵還是親自去了一趟阿拉伯,幾個月后,在那他不僅找到并捉住了鳳凰,而且安然無恙地把鳳凰帶回了家。
那是一只非常出色的鳳凰,具有迷人的氣質,與鳥舍里其它的鳥兒們相處融洽。它剛到英國就在當地引起了一陣巨大轟動,鳥類學家、新聞記者、詩人、富商爭相前來參觀;即便當此事不再成為新聞,參觀人數下降之后,那只鳳凰也無慍怒或積怨之感,照樣享受它的美餐,對此非常滿意。
供養如此之鳥舍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所以斯橋布利勛爵死時已一文不名了,鳥舍也被出售。如果擺在正常年代,比較珍貴一點的鳥,當然那只鳳凰就更別提了,總會被歐洲動物界或美國私人鳥類愛好者以競標的方式爭購,但斯橋布利死時恰逢世界大戰,養鳥的費用和鳥食都很難覓得,《倫敦時報》出面呼吁動物園能夠購置這只鳳凰,并說如果這么做就意味著整個英國的鳥類愛好者都能擁有這只珍禽;并把以此籌集起來的資金,創建命名為“斯橋布利基金”。于是,鳥類愛好者、學校學生都紛紛以這種方式捐款,但他們募捐的金額有限,缺乏大額的捐款。因此,處理斯橋布利勛爵后事的執行者最終決定將那只鳳凰由能提供更高金額的坦克瑞德·波得羅老板收購。
波得羅老板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認為那只鳳凰是個便宜貨,那鳳凰本分而且親切,能很好地適應周圍的新環境,不需花太多錢去喂養它,也不招惹小孩子。雖然鳳凰并沒什么特技,但波得羅老板很希望靠它撈一筆。斯橋布利基金的名頭最有助了,幾乎所有關心鳳凰的人都千方百計籌措資金,為得是見它一面,其他不捐助的人也寧愿花5先令相當于雙倍門票的價格來看看那只神奇的鳳凰。
但很快生意就蕭條了,雖然正如波得羅老板所說,那只鳳凰依舊可愛、親切,但降低門票也沒用,因為鳳凰太本分、太傳統,而人們則喜歡關注諸如滑稽可笑的猩猩或食人的鱷魚的新鮮事物。
一天波得羅老板問他管家拉姆基:“自從最后一個傻瓜付費參觀那只鳳凰以后多久了?”
“大概有三個星期了,”拉姆基回答道。
“把那只鳳凰宰了,” 波得羅怒道:“一周還要花費七個先令去給那只鳥去投保,我倒不如給去坎特布雷大主教堂投保。”
“現在公眾都不喜歡它,它太安靜,這就是麻煩所在。我已經嘗試過把它與漂亮的鸚鵡、交趾支那雞等其它鳥類放在一起,甚至連上帝也知道我的用心了,但它卻不屑一顧。”
“那我們換一只活躍一點的鳳凰試試呢?”波得羅說。
“不可能,目前發現的就這只。”
“繼續!”
“我的意思是說你有沒有看過那標簽上的說明?”
于是,兩人便走到裝鳳凰的籠子前,那只鳳凰看到他們很有禮貌地扇了扇翅膀,但他們關心的并不是它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