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丁永明
不妨這樣來看待這件事:如果米開朗基羅的“大衛”是用頭發做的,他也一定想讓它擠入美國密蘇里州獨立市蕾拉·科胡恩的博物館里——倘若蕾拉還能找到空地方來放它的話。事實上,館長兼美容師蕾拉·科胡恩的這間小小的“頭發博物館”已經被1000多件古色古香的發編藝術珍品所充滿,它們當中有花環、戒指、還有十字架。有一次,科胡恩將一些藏品拿到外面去展覽時,一位女士怎么也想不通這些東西竟會是頭發做的,以致于差一點要把頭鉆進玻璃櫥窗里面去看個究竟。
對于到科胡恩的這間頭發博物館來參觀的客人而言,這些展品介紹了一門失傳已久的手藝。“在維多利亞時代,發編藝術是很流行的,”63歲的科胡恩解釋說,“許多人把家庭成員的頭發收集、保存起來,編織成有紀念意義的裝飾性物品?!边@里就有一種這樣的珍寶:它是一條1952年出品的花毯,原料取自一個家族內156位成員的頭發。另有一只18世紀晚期出品的花環,是將兩姐妹進修道院做修女之前所剪下的發辮編織在一起的。
農場主的女兒科胡恩收藏她的第一件發編藝術品是在1969年,在一家老古玩店里。由于人們一度認為發編會帶來晦氣,故已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被焚毀,所以維多利亞時代的發編藝術品現存甚少,更顯珍貴。最近在倫敦博物館參展時,一位講師告訴科胡恩,她戴在手上的18世紀發編手鐲是如此貴重,實在不宜在公共場所佩戴。
至今,科胡恩不肯出讓她的藏品。最近她開始編織自己的家庭花環,用的是43歲的兒子布魯斯、40歲的女兒琳達和6個孫兒孫女的頭發。盡管這要耗費她數年的時間來制作——每一縷發絲都必須墜上小型的重物以使它們保持垂直——科胡恩堅持認為這樣的努力是值得的。她說,“發編藝術是把你所愛的人的氣息保存在身邊的一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