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制作一張唱片
意大利有一位名叫喬萬依卡洛·特羅姆別第的人,利用長達30年的時間,借助最原始的錄制設備,獨自一人錄制了著名作曲家威爾第的歌劇《阿依達》。
還是在少年時代,特羅姆別第就開始了這一艱巨的工作,他在麥克風前先唱阿依達,然后唱阿莫納斯羅,接著再唱阿達米斯……就這樣,他唱了歌劇中的每一個角色,用錄音機錄制下來。要說特別困難的是合唱,由于祭司的合唱至少要有30人,所以,特羅姆別第不得不將這首合唱反復唱了30遍。在這以后,他學會了演奏各種樂器,從小提琴到鼓,從大管到單簧管,從小號到英國管。他輪流將樂隊的各個聲部錄在磁帶上,最后把它們合為一盤磁帶,制成一個完整的交響樂隊的音響。
特羅姆別第的這一整套工作,都是在一個租借來的地下室進行的,為的是不讓任何人知道,他常對家里人說他去加班了。他還特意記錄了大象的腳步聲、馬蹄的踢踏聲,還有在最著名的詠嘆調結束時的鼓掌聲。為了在第一幕結束時造成喝彩的效果,他一人不得不鼓掌3000次,每一次要整整延續1分鐘。因為他認為,在演出時至少會有3000名觀眾。按照他的設想,其中至少會有400人喊“布拉沃”(好)!121人要叫“太妙了”!36人要叫“再來一個”!作為一名現實主義的藝術家,特羅姆別第還用12種極不相同的聲音喊道:“笨蛋,滾到養老院去吧!”前兩年的一個晚上,在擠滿了4000人的一個劇場里,首次放送了這一劃時代的巨著。聽完以后,除極少數吹毛求疵者外,聽眾們異口同聲地說:“妙極了,簡直是一張真正的唱片!”
搞怪音樂無奇不有
美國一位叫凱奇的作曲家有一首樂曲《4分33秒》,演奏者打開鋼琴蓋,一音不奏,坐上4分33秒整,然后罷了。作者認為這幾分鐘的“音樂”就是臺上觀眾中所有的期待感和耐不住期待而發出的響動和講話地質。韓國有人寫了一首鋼琴曲,名日《無題》,“演奏”這段曲子時,將琴不斷地往墻上撞,直到把墻壁撞出窟窿,作品就算完成。德國有場音樂會短而奇,只奏一曲名為《冰大提琴》的作品,演奏者用弓子拉一把冰凍而成的“大提琴”,演奏姿勢沒挑兒,就是聽不見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