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藏北無人區湖泊科學考察散憶

2007-12-29 00:00:00范云崎
書屋 2007年12期


  編者按: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譽。它的隆起是近數百萬年來地球自然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揭示其奧秘,具有獨特的科學意義。新中國成立以后,國家組織了多次各種類型的“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二十世紀中國科學口述歷史叢書》已將這一專題列入出版計劃。本刊從中選擇湖泊學家范云崎先生的口述史料發表,主要是回憶他于1976年身赴藏北無人區考察的經歷。
  范云崎先生是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1938年生。1964年畢業于南京大學地理學系,曾任南京地理與湖泊所黨委書記、副所長。長期從事湖泊水文學研究。主持或參與完成了《青藏高原湖泊志》、《西藏高原河流與湖泊》等五部科學專著的編寫。
  
  1.我參加了藏北分隊的考察
  
  我從南京大學地理系畢業后,到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研究所工作。在文革中,研究所一度被下放給省里,改稱江蘇省地理研究所。1973年成立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的時候,我們這個省轄所沒能及時參加。當時所黨委書記、革委會主任名叫蔣宗魯,他認為青藏高原湖泊研究很重要,就親自去北京找了孫鴻烈〔1〕,要求我們所也參加青藏考察。當時孫鴻烈是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考察隊隊長,所以1976年我們才參加了青藏高原考察隊。任務確定后,我們所十八位搞水文的同志都參加了體檢,最后就挑選了我和區裕雄兩人參加。
  那年,青藏高原考察隊有四個分隊,我參加的是藏北無人區分隊。在半年多時間的考察中,我在藏北無人區考察了大大小小三十多個湖泊,收獲很大。
  我們按照湖泊考察規范帶了各種設備,包括橡皮船、超聲波測深儀、深水溫度計、化學分析箱等,用來測量水深、水溫、化學成分、湖流、生物、含鹽量等;通過湖水的斷面考察來評價水量平衡,湖水的物理、化學性質等。
  1976年4月23日,我們離開南京赴青藏高原。在準備階段,蔣宗魯書記要求全所支持青藏考察,讓全所二百多人為我們開綠燈,還專門召開了座談會,并為我們買了當時最好的照相機——珠江牌120相機。蔣書記還讓一位黨委委員朱通華同志負責護送我們到成都。這種情況當時受到了孫鴻烈隊長的大會表揚。
  5月1日我們從成都飛到拉薩市。我那時三十八歲,因為身體較胖,高原反應很嚴重。在成都出發時稱量了體重,到10月22日離藏回到成都時再稱,整整減少了二十三斤。
  我參加的藏北隊是最艱苦的一個隊,隊長是王震寰同志〔2〕。全隊有三十二位考察隊員,其中科技人員十六名,共十二個專業。他們是:李炳元、張知非、鄧萬明、馮祚建、李明森、陳宜瑜、文世宣、郎楷永、李渤生、范云崎、張普金、蔣忠惕、張家盛、陳百明、劉關鍵、姚宗虞。多數是一個人一個專業,比如說搞湖泊的就是我一個人。我同時要考察湖泊地貌、化學、水文、生物等。在南京時我就向許多專家學習,學會了使用各種儀器。還有十六位是輔助人員,有人民畫報社的、上海科教電影制片廠的,還有報務員、炊事員、醫生和駕駛員等。科教電影片《世界屋脊》就是詳細記錄我們隊那次野外考察、生活情況。我們的副隊長江措同志是一位藏族干部,曾經在西安民族學院學了三年漢語。他當時還是雙湖縣副縣長。
  
  2.離開色哇時鬧了一個笑話
  
  我們考察的第一階段的計劃是騎馬考察,由當地政府募集馬匹和召集民工,共有二十三位民工參加,募集了六十五匹馬、一百零七頭牦牛。帳篷、行李、儀器、馬料等等都是牦牛馱,民工負責管理這些牦牛和馬匹。
  起初傳說考察區有叛匪,需要一個班的戰士跟著,后來計劃有變。因為色哇再往北去,氣候更加惡劣,沒有草,也帶不了那么多馬料。沿途極稀疏的紫花針茅草(這個草馬和牛都吃)這一百多頭牲畜可能就吃不飽了,如再帶戰士和馬匹,牲畜就更吃不飽了。后來還給我們每人發一支槍,以解決安全問題。
  在拉薩適應和培訓之后,5月29日早晨兩點鐘,汽車送我們到達最后一個居民點色哇。那時那里只有二三十戶人家。
  色哇海拔四千七百多公尺,條件很艱苦。因為缺乏維生素,我們每人的嘴唇都裂開了口子,不能笑著大聲說話,有些人連吃飯都困難。當地人就給我們送酥油,讓我們喝酥油茶,說喝酥油茶嘴唇就不干裂了。我不喜歡那個味道,根本喝不下。但有些人能喝,可是他們的嘴唇還是開裂。所以說明那個地方確實是十分艱苦的。
  到色哇后,我們一方面學習騎馬,一方面在營地周邊進行科學考察。王震寰隊長是軍人出身,還教我們打槍。現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的陳宜瑜〔3〕和中科院動物所的馮祚建同志喜歡打獵。我們在那里吃過原先給皇帝上貢的雪雞,就是他們打的。王震寰隊長對打野生動物有三條原則:一是制標本的時候可以打,二是遭到動物襲擊時可以打,三是改善伙食的時候可以打。
  6月9日出發。那一天我記得非常清楚,因為發生了很有意思的事情。
  因為是正式進入無人區考察,大家都十分重視。我的日記記下這樣一段:
  
  清晨,天還未亮,大家就起身了。拆帳篷、整行裝、備馬車,整裝待發。早餐吃的是大米飯和紅燒兔子肉。昨天下午動物專家馮祚建和水生生物專家陳宜瑜二人為今天啟程專門上山獵獲了十九只野兔,除早餐大家吃個夠外,每人還分帶一條腿和一段腰身,以備途中之需。
  我們一切準備就緒,各人牽著自己的馬,整齊地站在前來夾道送行的藏胞中間。
  九點整,當王隊長仍似當年騎兵團團長那樣用鏗鏘有力的聲音下達“上馬出發!”的命令時,一個意想不到的場面出現了:先是突然有幾位隊員因馬受驚而跌倒在地,然后其他馬匹也跟著亂蹦亂跳,全然不聽指揮。頓時,隊員們跌的跌、爬的爬、人仰馬翻,歡送場面一片嘩然,好不熱鬧!
  原來,今天各位隊員都是全副武裝打扮:身穿顏色鮮艷的鴨絨衣,肩挎半自動步槍,胸前掛著照相機、望遠鏡,腰間的皮帶上還掛著羅盤儀、高度表、兔子肉等等。再加上黑色的墨鏡、白色的太陽帽等,有的乘馬似乎早已不認識自己這樣威風凜凜的主人了,于是突發了上述令人啼笑皆非的尷尬一幕。
  
  不過“騷亂”很快就平息了。
  離開色哇時,全體居民夾道歡送。我們在色哇集訓時,這里的藏胞對我們很好,教我們騎馬,送我們羊奶、馬奶和糌粑,我們和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臨別時刻,彼此還都有些依依不舍,因為我們北上昆侖山考察后回去是從西邊走,可能永遠不會再到色哇了。我看見好幾位同志和不少藏胞眼睛里都含著淚花。
  
  3.考察開始了
  
  6月9日,我們終于向藏北羌塘無人區進發了。二十七名隊員,二十三位民工,六十五匹馬,一百零七頭牦牛,隊伍浩浩蕩蕩。我的裝備最多,有橡皮船、各種儀器,大箱子小箱子,大家戲稱我像個馬戲團的團長。
  我認為這是人類科考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因為這是人類第一次在雨季橫穿整個羌塘地區進行多學科大規模的綜合科學考察。它將會永載史冊。
  我們離色哇后進入茫茫荒野,完全沒有路,而且土質松軟,也完全沒有人煙。
  為了照顧我工作,王震寰隊長安排安營扎寨時多數都放在湖邊。當然,湖邊一般有水,而且地形比較開闊,也比較適宜宿營,各個專業也都有工作可做。進行湖泊考察,我一個人不行,陳宜瑜、文世宣、李炳元、李明森等很多同志都來幫助我。當然也是互利互惠,如陳宜瑜也利用橡皮船采魚及生物樣品。文世宣是研究古生物的,李炳元是研究地貌的,所以他們上山,我就幫助他們采樣,下湖他們就幫助我采樣。在野外,我們各學科都是這樣互相幫助的。
  
  4.餃子、綽號與洗澡
  
  王震寰隊長是很會安排生活的。我印象很深的是他安排我們吃了一頓羊肉水餃。那是我們在雅曲亞都山的拉登加日阿,海拔五千一百四十米。出發已經十幾天了,大家高山反應很嚴重,還要工作,都疲勞不堪。加上每天只有早晨和晚上有飯,中午就是壓縮餅干,而用高壓鍋做的飯經常是夾生的,所以我完全沒有胃口。那天扎營后,大家看看天色還早,又到周邊去采樣工作。等到天色黑下來時,才陸續回到營地。沒想到王隊長給了大家一個驚喜!我不記得是誰上午打了一只藏黃羊,而王隊長和炊事員忙了四個小時,給我們包了羊肉水餃!我現在都還記得水餃的鮮美,我那天一下吃了兩飯盒。總之,大家爭先恐后。后來我看見案板上的餃子全都沒有了,也不知道王隊長他們吃上沒有。
  
  那天吃完餃子,大家的情緒馬上高起來了。我們就圍坐在用野牦牛糞燃起的篝火旁,燒了茶,沖了麥乳精,互相開玩笑、講笑話。我們隊里的同志來自祖國各地,講話發音常常鬧笑話,也就成了他們的綽號。如姚宗虞的綽號是“阿絨衣(鴨絨衣)”,因為他是蘇北人,“阿”和“鴨”的音分不清。李炳元的綽號是“打娃(打滑)”,因為他是常熟人,“滑”和“娃”分不清。李渤生的綽號是“野牦牛”,因為他身強力壯,力大如牛。馮祚建的綽號是“親王”,因為他和西哈努克親王長得很像……大家還打趣說某某人偷看老婆照片啦,誰給女朋友寫情書啦,逗得大家哈哈大笑。雖然氣溫已是零下,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可是氣氛還是很快樂。在野外,我們也會享受著這種常人無法享受到的樂趣。
  為了慶祝黨的生日,王隊長決定“七一”讓大家休整一天。我們那天宿營在阿木崗日雪山附近。王隊長讓炊事員早晨炸了油餅,并和副隊長江措一起幫廚。郎揩永是個愛開玩笑的人,他一早起床就大喊:“今天油炸大餅是限量供應的,起來遲了吃不到不要怪人哪!”盡管王隊長大聲辟謠,說不要聽他瞎說,可是大家還是紛紛從帳篷里鉆了出來,一會兒就把兩大盆油餅吃光了。雖然那里的天氣一會兒晴,一會兒又是雨雪,可那天中午天公作美,晴空萬里。我們趕緊拾來好多牛糞燒了幾大鍋水,大家抓緊陽光燦爛的時刻擦澡抹身換衣服。有幾位年輕同志抵不過營地旁嘩嘩流水的誘惑,竟然脫光衣服跳進湍流的冰河里沖了個痛快!洗好的同志三三兩兩躺在石頭上閉著眼睛曬太陽。我們從成都出來就沒有再洗過澡了,身上長滿了虱子,還有牛、馬身上的跳蚤也來騷擾,而且我們每天不是遇到刮風就是遇到下雨、下雹子,所以那天真是感覺舒服極了。大概只有經過我們這樣野外生活的人,才能感覺到這種莫大的享受。
  晚上準備會餐。那天真是下了一番功夫,弄了八個菜一個湯,其實一半都是罐頭,再就是我們自己打的黃羊肉做的菜。管理員李繼勇還特意拿出了從北京帶的二鍋頭酒。大家興致勃勃席地而坐,連拍電影的都架好了機子。可是王隊長剛說完祝酒辭,一陣狂風突然刮了起來,我們放在地上的佳肴立刻蒙上了一層土。而且太陽落山,氣溫驟降,湯菜很快就冷了,全倒了大家的胃口,這場“盛宴”只好草草收場。
  那里天氣非常惡劣。最典型的是早晨起來刮呼呼的西北風,不一會兒又開始下冰珠,中午就變成鵝毛大雪,鋪天蓋地。冰雪打得人眼睛都睜不開。水壺里的水都結了冰。一會兒突然云開霧散,太陽出來了,可是沒過多久,又飄來烏云,天昏地暗,又是冰珠又是雪。我們基本都是在海拔五千多米以上考察,原以為高山反應是我們的最大問題,后來才感覺到,高原反應的確很嚴重,但是比起風、寒、雹、雪這些惡劣的天氣,缺氧好像可以降至第三位第四位了。
  
  5.終于找到雙湖了
  
  從色哇出來,我們就再沒有見到一個生人了。按照計劃,我們要在考察進行到三十天之后到雙湖辦事處補充給養,與車隊會合,然后進行第二階段考察。雙湖在藏語中叫錯尼。雙湖辦事處也是雙湖縣籌備處。我們的副隊長江措就是雙湖縣副縣長。它可以說是全國最小的一個縣,只有二十多個人,卻要管轄十來萬平方公里的無人區。可是到7月10日快四十天了,我們還沒有找到雙湖。這時我們的給養已經很少了,不在雙湖補給,我們第二階段的任務就無法完成了。另外,家里給我們的信件等也只有到雙湖才能看到,所以大家都有些焦急。原因是什么呢?我們有一部電臺,報務員姓李,按規定他每天都要在上午八點和下午兩點給拉薩、那曲發報,報告平安,也為在突發事件來臨時可以求援,也和雙湖聯絡。李炳元手里有一份地圖,按照地圖上的位置和電報機發出的聲音判斷,雙湖應該就在西邊附近了。可是雙湖給我們發報,讓我們繼續往北走,又說他們在一個雪山旁邊。如按他們說的雙湖,我們估計還需要走半個月。但是我們分析他們指的那個雙湖旁邊沒有雪山。我們判斷可能他們的地圖和我們的版本不一樣,所以我們堅定地朝西走。
  11日一整天行軍,天氣總是不好,一會兒鵝毛大雪,一會兒又是雨,一會兒又是雨夾雪,中午變成落湯雞,下午衣服又凍得硬梆梆,騎馬凍得發抖,下馬走又喘不過氣來。每人饑腸轆轆,可是還是看不見雙湖。
  13日下午五點了,雙湖還沒有影子。這時我們決定扎營。江措副隊長安排營地后立即爬上一座小山,很快他就喊起來:“找到雙湖了!找到雙湖了!”大家一聽,都往那小山上跑,拿出望遠鏡看。果然在離此地二十多公里處有十幾頂帳篷,還看見了紅旗,還有汽車。大家都歡呼起來。有人激動地向天上“嘭嘭嘭”地放槍。我們立刻用電臺通知雙湖辦事處明天中午會師。
  晚上,王隊長決定會餐,要管理生活的姚宗虞同志把平時舍不得吃的各種罐頭都拿出來。那天晚上,月光如洗,我們大家還是坐在牛糞點燃的篝火旁,回憶第一階段騎馬考察的情景,人人感慨萬分,這四十七天的艱苦經歷歷歷在目啊!
  在大家暢談的時候,我還注意到每天都睡得最晚的王震寰隊長,這時竟然早早地就鉆進帳篷睡著了。我想,一定是這么多天,他一顆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
  第二天到達雙湖以后,除了做些休整,我們各個專業還對周邊進行了考察。
  
  6.藏胞民工功不可沒
  
  7月29日,與我們朝夕相處五十多天的二十三位民工就要返回原籍了。他們要把一百多頭牦牛、馬匹再趕回原籍。從色哇開始,我們騎馬行程七百多公里,而他們全憑兩條腿走著,還要照顧馬匹、牦牛、裝卸物資,幫我們搭帳篷、撿牛糞。可以說,我們的成功里有他們的一半功勞。他們質樸、吃苦耐勞的精神,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27日晚,我們開了一個歡送會。王隊長講話,江措副隊長翻譯。會場上一片歡聲笑語。一位老藏胞在舊社會受盡凌辱,沒有人拿他當人看,可是在我們這里,大家親如兄弟。所以他工作非常勤奮。聯歡會上,他多次向大家深深鞠躬,一再振臂高呼:“毛主席亞古度!”“共產黨亞古都!”他熱淚盈眶,不斷伸出大拇指對我們說:“圖吉齊、圖吉齊!(謝謝)”。那天晚上大家都即興表演,又唱歌又跳舞,還有詩歌朗誦。我也被這種氣氛感動,竟然毛遂自薦跳了一段藏族舞“金珠瑪亞古都”,受到大家的熱烈鼓掌和喝彩。
  28日,隊里跟他們結清了工資,發給他們糌粑、酥油、糖果等,我們和他們依依惜別。
  從第二天開始,我們就開始了第二階段的考察,坐車考察。
  
  7.在巴毛窮宗有一場虛驚
  
  8月2日,我們到巴毛窮宗考察。我的日記里有這樣一段記載:
  
  從亞克錯西側繼續北上。很快看見了一個占地數十平方公里的火山群。遠遠望去,幾十座大小怪山紛雜林立,黑色巖體、外形奇特、非常壯觀,這便是羌塘著名的古老火山巖區巴毛窮宗。我們繞過一座雄偉如屏的方形山嶺,又翻過了幾個較小的山口之后,于下午三時許終于來到了一群黑色錐狀山叢環抱的山間盆地,見二至三公里開外的一處好似人工建筑物擋住去路。王隊長便命令隊伍停止前進。因為5月在拉薩集訓時,曾聽說巴毛窮宗地區曾是1959年至1960年間西藏叛匪殘余勢力最后盤踞固守之地。后來解放軍剿叛匪時也曾在此居住過,因此情況可能比較復雜。如今又見到眼前這大片奇山怪石,自然更增加了我們幾分警惕。大家紛紛舉起望遠鏡仔細觀察那好似人工建筑周圍的動靜,試圖搜索是否真有什么特殊情況。這時副隊長江措和李渤生、陳百明主動請戰,要求帶著沖鋒槍先進去探個虛實,并約定如無情況,便向空中鳴槍三聲作為信號。王隊長考慮后同意了他們的請求。我們留下的同志很快各自找好有利地形隱藏起來,有如大敵當前,提心吊膽地等著三位勇士的回音。
  
  大約二十分鐘過去后,突然聽到三聲清脆槍聲劃破長空,大家蹦得很緊的心一下子放松下來。立即走出臨時“戰壕”又上車向目的地進發。
  
  巴毛窮宗藏語為“英雄的女神”,海拔四千九百二十米。那里是有一個人工建筑物,看起來很像土匪建的土堡壘。這是我們兩個月以來除雙湖之外看到的唯一一處人類活動的痕跡。有幾位同志還特意登上去看看。這里到處都是玄武巖,說明這里的地質歷史與火山活動有關,還有一股從火山巖山坡上流出來的溫泉,地圖上標為“東大泉”,每秒五點六升,由于是弱礦化水,非常好喝,我們用它來煮稀飯非常好吃。泉水周圍盡是各種動物的足印,還有動物的白骨,甚至人的白骨,令人毛骨悚然;還有散落的銅錢、碎玻璃,令人產生遐想。
  為防不測,那天晚上王隊長讓我們站雙崗,每班兩人兩小時,從晚上十點開始。
  
  8.喝泥漿也香甜
  
  在藏北無人區,最經常碰到的問題就是沒有能飲用的水。我是搞水文的,所以我有一個水測箱,水里的有害物質很快就能檢測到,所以安營扎寨的地方,我說可以才扎營。8月8日我們離開三十號營地后,連續兩天沒有找到水,大家沒法兒吃飯,更談不上洗臉刷牙了。再找不到水怎么辦?大家都很著急。因為兩天大家滴水未進,如果再找不到水,恐怕會有生命危險。
  后來我們突然發現在瑪爾果茶卡東側有汽車輪子的印子,我們討論后判斷是解放軍測繪戰士當時為了衛星圖的準確性而進行地面調繪時來過這里,而且他們可能一直跑到昆侖山。當時大家開始熱烈討論,一種意見是不要走太遠,應該在瑪爾果茶卡周圍尋找水源,否則路走得太遠,精力會消耗太大;另一種意見是應該跟著汽車印北上,因為這里實在太干燥了,肯定不會有水。我認為瑪爾果茶卡是個鹽湖,湖水不能飲用,而它的周圍不但氣候極為干燥,而且地形非常平坦,根據前面考察經驗,在湖周圍是不會有入湖地表徑流的,再就是越接近湖邊土質越松,越會有陷車的危險,但是從地圖上看往北有山,找到水的可能性比較大。后來大家還是聽取了我的意見,繼續北上。
  這一段路真是十分不順利。由于缺水,汽車水箱常常開鍋,風很大,黃沙漫天。我們每個人從頭到腳都蒙上了一層黃沙,渴得嗓子都要冒煙了。
  中午,有隊員從望遠鏡里發現遠處有黑點移動,又在地上發現了野牦牛的糞!這說明附近肯定會有水源。到下午一點左右,走在前面一輛小車里的幾個同志看到一處凹地有點濕。有幾個性急的隊員下車立刻用鐵锨挖起來。大約一米深之后,真的見到水了!大家都高興極了。原來這段干河谷底一米左右的滲水層下面是一層黃色的糊狀湖相沉積,透水性能差,所以一些水能保存在它上面的沙層里。
  大伙兒有的挖坑,有的檢牛糞,一會兒挖出了五個坑,每個坑都舀出了半臉盆泥水。我簡單測試一下確實是低礦化水,于是稍稍沉淀一下,大家就迫不及待地燒水。開鍋后,隨隊醫生張雙民說:“別慌,沉淀一下再喝。”可是誰都等不及了,紛紛用這個泥漿開水沖奶粉、麥乳精、泡壓縮餅干就吃起來。一邊吃還一邊說,這是可可西里山神給我們送來的可可茶啊!當時能喝到這樣的水,對我們真是莫大的享受啊!
  下午,王隊長命令我們繼續前進。后來,在美麗的映山湖附近,我們終于發現了山上流下來的清澈泉水,并扎下寧貢曲久隆營地。
  
  9.未至昆侖,我抱憾終生!
  
  在青藏科考中我有一次抱憾終生、至今仍然耿耿于懷的往事,就是我與昆侖山喀拉木倫山口考察失之交臂。
  到昆侖山喀拉木倫山口考察是本次考察的目的地。只有二三天路程了,可是這時交通成了問題。在寧貢曲久隆營地,司機們說汽油不夠了,如果全部車都去,就無法返回雙湖辦事處,尤其是卡車太耗油了,所以建議只讓兩輛省油的吉普車去。這樣只能去十二個人。于是,一時誰去誰不去成了棘手的問題。
  我們是十二個專業、十六名科學考察隊員。必須去的人有駕駛員兩位、人民畫報社記者和副隊長江措,就剩下八個位子了。每個人都想去,而且每個人真是也應該去,畢竟這是我們本次考察的最后一塊土地。所以開會討論時,要么每個專業都強調本專業的重要性,要么大家都不吭氣,誰也不讓步。后來王隊長命令同類專業的只去一位同志,最后就剩下三取二,三個人里只能去兩個。王隊長反復動員,大家就是不吭氣。
  那時已經是半夜十二點了,溫度是零下十度。大家還在露天圍著篝火開會討論。我的思想斗爭非常激烈。考慮到明天一早要北上,一切都還要準備,怎么辦?我咬牙表態說:“我顧全大局,可以留下來。但是希望去的同志幫助我采樣。”我的高姿態立刻得到了王隊長的響應。
  這大概是我一生中最郁悶的時刻。我的“高姿態”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了。第二天,送走了北上的同志,我和沒有去成的另外兩位同志,發瘋一般地跑到很遠的一個山溝里大喊大叫,大肆發泄了一番。直到今天,一想起我沒能北上心里仍然感到萬分的惋惜、萬分的遺憾!因為那里有多個著名的未被考察的湖泊需要我們去認識,去了解,而且在我的有生之年可能不會再有機會去那里了!
  現在想來,也許很多人不理解,因為到昆侖山喀拉木倫山口考察,真正是十分危險。沒有電臺,沒有地圖,前面是什么情況誰也不知道,而且我們的身體已經嚴重虛弱,如若北去,甚至不知道能不能回來。可是我們當時全然沒有考慮這些問題,心里想的就是怎樣能親自踏上每一塊未知的土地,所以我的心情除了遺憾還是遺憾。
  
  10.在尼瑪,我們就像到了人間天堂
  
  8月29日,我們南下尼瑪,結束了羌塘無人區的科學考察。下一個階段是到阿里地區。那里地勢相對較低,氣候也相對好一些,而且水源也相對充足。
  那天出發因為基本上是原路返回,所以決定沿途不停,日夜兼程,驅車三百多公里,直奔尼瑪。路上我們還是不斷碰到陷車和下大雨,直到半夜才吃上離開駐地的第一頓飯。大家坐在車上打了個盹兒,就又出發了。第二天中午,我們突然看見幾個牧民在湖灘上放羊,真是又驚又喜!這是我們從6月初離開色哇,除了在雙湖看見生人之后,第一次見到人類的活動。到下午五點左右,我們終于到達了尼瑪。
  尼瑪是西藏自治區申扎縣的區委所在地。說是區委所在地,不過是三至六個由泥房子組成的大院子,另外周圍還零星搭建一些帳篷。雖然簡陋,但是因為它處于公路上交通樞紐的位置,它的南側就是自那曲(黑河)至獅泉河(阿里)的“黑阿公路”,所以比起色哇來要熱鬧多了。對于我們這些遠離了人群達數月之久的人來說,終于回到人間了。
  我們早就饑腸轆轆。這時,一位漢族干部給我們送來一捆帶毛毛刺的青菜,說是他自己在這里試種的,并且堅決不要我們的錢。這一小捆不知名的青菜簡直使我們驚喜萬分!因為從4月份我們離開成都就沒有見過青菜了啊!大家哪里等得到燒,有幾位同志竟然連洗都來不及就大口大口吃了起來。
  不僅是這點青菜,幾乎所有同志都收到了轉來的書信和電報。我也收到了五封,都是兩個月甚至三個月前就從所里和家里寄出的。讀著這些信,我們感到那樣的親切、溫馨,對“家書抵萬金”有了特別的感受。
  那一天在尼瑪,我們看到了泥房子、大院子、青菜和書信,就像在人間天堂一樣幸福!
  
  11.昂達爾錯東小湖竟然是鳥的天堂
  
  我沿路考察了很多湖。我印象很深的有幾個湖,非常具有科學意義。
  6月14日我們在昂達爾錯湖濱宿營。我對這個湖進行了考察。這個湖是鹵水鹽湖,湖底有很厚的鹽結晶,多條古湖岸砂堤說明,古代湖泊位置很高。通過這個湖的演化情況,可以從一個側面看出青藏高原氣候的變化。
  這個湖是由東、西兩個相通的湖泊組成的。東湖是一個小湖,西湖是大湖。那天從西湖考察結束回營地的途中,我們突然發現東湖里有一個不大的鳥島,有成群的飛鳥。第二天,我和幾位同志回到這里,我用橡皮船把他們逐一送上鳥島。我們的到來引起大鳥們的驚恐,它們飛上天空盤旋、尖叫。電影廠和人民畫報的記者紛紛搶拍鏡頭。我們看到,這個島大概有鳥巢一百多處,每個鳥巢里都有鳥蛋,其中一半幼雛都已破殼而出。它們一點也不怕我們,都把脖子伸得長長的,向我們“吱吱”地叫。我們對鳥島的面積、土壤、水質、植被及水生生物都進行了仔細的量算、分析、采樣。動物專家馮祚建同志、水生生物專家陳宜瑜同志認為島上的鳥主要有赤麻鴨、斑頭雁和棕頭鷗,都是名貴的稀有種群。
  
  為什么在這樣一個寒冷、干燥的氣候環境里,并且湖水含鹽量這樣高的地方,竟然有這樣生機盎然的鳥島呢?經過我們仔細觀察分析,原來昂達爾錯東西兩個湖間隔一條很大的古湖砂堤。通過對砂堤的分析,東西兩個湖原來是一個大湖。自第四紀以來,隨著氣候逐漸干燥,蒸發大于補給,湖水水面逐漸退縮,就變成兩個湖了。西湖是一個高礦化的鹽湖,但是水面比東湖低約三米,所以東湖的水可以通過一條水道源源不斷流向西湖。這樣,東小湖就變成了“外泄湖”,也叫“吞吐湖”,這就大大限制了鹽的積累,湖水礦化度很低。而且東湖水不深,生長了許多水生植物及大量的條鰍等水生動物,給鳥類提供了大量的食物,加上沒有人類的干擾,所以這些鳥才能繁衍生息。
  這個鳥島令我們非常感慨,雖然羌塘無人區被稱作“死亡的土地”,“干旱的核心”,但是只要條件具備,也會有綠洲;只要有淡水,也會有生命。
  
  12.錯尼東湖水下有奧秘
  
  錯尼在藏語中就是雙湖的意思,因為它是由一段很窄的通道相連的東西兩個湖泊組成。這個湖泊面積有五十六平方公里,很美,蔚藍色,湖水碧波蕩漾。它是我在羌塘北方無人區考察過的湖泊中最深的一個湖。
  但是8月1日下午,當我們準備到湖上考察時卻遇到了困難。我和李炳元、陳百明抬著橡皮船與儀器下湖,風勢太大,白浪滔天。我們艱難地在離岸三百五十米的地方把我們自制的“錨”——一個裝滿石頭的網兜拋下去,一邊測水深,一邊測水溫。我們先是發現水很深,后來又發現水下溫度有異常!表層溫度攝氏十一點八度,到二十米水深就下降到四度,可是再往深處,溫度又升高了,二十二米水深時水溫上升了三度,再往下溫度繼續上升。到三十多米時,水溫竟然達到近攝氏十六度。這個情況使我們感到很奇怪,不知道是我們的儀器出了問題,還是水下情況特殊。
  可是風浪實在太大了,波長有七八米,我們這只橡皮船在水上像個玩具,根本無法工作,也會發生危險,所以就只好返回了。后來8月17日,我們從昆侖山考察回來,匆匆搭好帳篷,就立刻又下湖了。但是情況和上次一樣,風浪太大了!仍然無法工作。根據安排,隊伍第二天就要離開南下,我們只有下午和第二天早晨這樣一點時間進行考察了,眼看我們會一無所獲,真著急死了。
  我們坐在湖邊仔細地分析這里的天氣變化特點,發現受強烈的氣溫日交差變化影響,一般都是每天下午開始刮大風,而后半夜和第二天清晨風勢會小一些,湖面也會相對平靜一點,所以我們決定冒一次險。
  我們決定把帳篷等考察不用的裝備都給大部隊隨汽車帶走,只留下橡皮船和考察儀器,準備下湖橫穿整個大斷面,到南岸與大部隊留下接我們的人會合。當晚,我、張知非、陳百明沒有睡覺,連夜準備各種儀器裝備,詳細制訂考察計劃。第二天凌晨,東方剛剛發白我們的橡皮船就下到湖里了。湖水茫茫,只有我們一只小船在湖上,顯得那樣的脆弱。當時湖面還有涌浪,但是正如我們判斷的,比下午的風浪小多了。我們三人緊張地開始工作,分工協調,正確地操作羅盤、水化學分析箱、透明度盤、半導體深水測溫儀、回聲測深儀等。我們覺得錯尼東湖水下的秘密就要被我們揭開了!
  在離岸三百米時,結果與第一次相同,就是開始時水的溫度隨著水深下降,但是到一定深度就又回升了。在后來長達七八公里的整個斷面上實測的十幾個垂直剖面資料竟然完全一樣!我真是激動了,不禁大喊:“同志們請注意,我們現在正在從事一項前人從未作過的偉大事業!”后來我們分析采樣結果,結論是錯尼是一個斷裂構造湖,整個北南考察斷面內,超過四十米水深的湖底長達四公里以上,最深達到五十八點七米,是羌塘考察中已知最深的一個湖泊。考察結果證明這個湖水中有一個明顯的上部冷水層(比重大)和下部暖水層(比重輕)同時存在,而這種不穩定溫度層結的獨特水文現象在湖泊學中是極為罕見的。后來1978年4月,中科院青海鹽湖所的研究人員做出的結果幾乎與我們的完全一致。
  我們分析,只可能有兩種解釋:第一,西藏是一個地熱活動非常強烈的地區,地熱顯示多樣,在不少湖泊的濱岸地帶分布著規模很大的古泉華,形成不少“無源湖”。錯尼湖濱就發現有多處泉水。從該湖系構造成因看,湖底存在有大量穩定的地熱水源補給的可能性。另一種解釋可能是與錯尼系深水鹵水鹽湖有關。因為經過檢測,錯尼東湖湖水含鹽量高達每升五十六點七克,因為許多鹽湖在水溫達到負十六度時才結冰,湖水一年之內的溫度變幅也可達正負二十度。但是這一解釋不能令人信服,因為在北羌塘地區還有一些類似的湖泊卻沒有這種異常的現象。所以我們覺得這種奇特的水文現象的真正奧秘還沒有揭開。
  我們三人,一葉孤舟,茫茫湖水,歷時十小時,劃過九公里,成功地橫穿了錯尼東湖的整個北南大斷面。下午一時左右,終于抵達了南岸。在岸邊等候我們的駕駛員由于一直不見船影,都快急死了。當看見我們突然出現在湖面時高興極了。上岸后我們就像九死一生的戰友相見,熱淚盈眶,緊緊握住對方的手不放。
  
  13.瑪爾果茶卡給我們開了一個大玩笑
  
  瑪爾果茶卡的考察也是很有意義的。一個月前,我們北上的時候曾經在瑪爾果茶卡附近扎過營。那次有兩天沒有找到飲用水,大家喝含著泥沙的“可可茶”時的情景還歷歷在目呢。
  這一天是8月26日,在羌塘無人區的考察就要結束了。我和文世宣、李炳元、李明森、蔣忠惕、陳和毅加上司機七人,開一輛北京吉普到瑪爾果茶卡進行補充考察。
  瑪爾果茶卡藏文的意思是“紅廢墟鹽湖”。它在馬依崗日雪山東北,面積有八十平方公里,海拔四千八百三十米。此刻我們看這個鹽湖,明亮如鏡,倒映著晚霞,微風吹過,泛起層層漣漪,真是美不勝收。那一刻我們都恍恍惚惚,懷疑是否真的置身在干燥而寒冷的無人區。所以雖然我們考察艱苦,可是也能享受一般人不能享受到的美景。
  我們像往常一樣,給橡皮船打足氣,準備好各種儀器,計劃從湖南岸向正北行進八公里,考察一個大斷面。
  我們穿好深筒雨靴,然后抬著橡皮船向湖里前進,準備到船吃水一定深度時,再上船工作。可是我們抬著船走了五十多米之后,發現湖底仍然是硬梆梆,水深只有一兩厘米。我們抬著船再往前走二百多米,情況依然如此。在海拔差不多五千米的高原上,走路都喘不過氣來,何況我們抬著一條船!我們都累得汗流浹背、上氣不接下氣的,只得放下船坐在船舷上休息,連續做幾個深呼吸,就感覺好多了。這是我們在高原考察幾個月來總結的寶貴經驗!
  到底這個湖的深水區在哪里?我們左看右看只能看見白茫茫一片湖水,什么也看不清。但是我們也沒有力氣再抬著船走了,就每人拿一個槳,試探著往前走。開始大家還小心翼翼,生怕一腳踩到一個窟窿里掉下去,后來發現湖底十分平整,我們可以大搖大擺地走,走了兩個多小時,就已經接近對岸了。這時我們才發現,湖的最深處也不過五點五厘米。
  我的日記上這樣記載:
  
  原來,整個瑪爾果茶卡的湖底全部是平整而堅硬的白色結晶,就像一個巨大的溜冰場,不要說人在上面走,就是開汽車也不成問題。由于鹽晶和上面的水同屬一個顏色,才使我們受到了蒙蔽。仔細觀察,湖底晶面被一道道縱橫交叉的小裂縫分割成一個個的多邊形圓圈,成龜裂狀結構;結晶的厚度在湖邊就有一米左右,而在湖中心,我們好不容易打了一個一點五米的深洞,但遠未見底!從該湖具有八十多平方公里的面積看,鹽層似乎將遠大于這個厚度。如果就以一點五米厚這個數字乘上該湖面積計算,則其儲量也大得驚人。我們先前北上考察途中,雖曾兩次經過湖濱,但誰都沒有料到它所掩藏的這個巨大的秘密。可以預計,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今后瑪爾果茶卡地區必將成為西藏一個重要的化學工業基地。〔4〕
  
  
  14.羊卓雍錯考察對國民經濟作出了貢獻
  
  1979年我再次進藏時,考察了納木錯、色林錯、茲格塘錯、錯那和羊卓雍錯等著名湖泊。
  納木錯湖水很深,像海那么遼闊,顏色像天空那么藍。它的面積有一千九百二十平方公里,湖面海拔有四千七百一十八米,平均水深約五十米,水色三至四度,很透明,我們能看到十幾米深的湖底。它的水量約是太湖的二十多倍,而水的透明度是太湖的幾十倍〔5〕。當地人視納木錯為圣湖,傳說湖里有水怪。有人就不讓我劃船到湖里考察,說水怪多大多大的很可怕。可是我們沒有見到。我們對湖的理化性質進行了全面的考察。
  我們對羊卓雍錯也進行了全面考察。
  1982年,開始研究羊卓雍錯是否能發電。當時大致有兩派意見,一派認為可以利用部分湖水發電,因為它的勢能比較大,可以搞抽水蓄能發電,盡量減少湖面積的縮小;另外一派認為建設電站會破壞現有的狀況,會給生態環境帶來不好的影響,所以反對開發。那年水利部成都水利勘測設計院開了個研討會,但是與會領導和研究人員卻大部分沒有去過西藏,所以他們邀請我做了一個報告。雖然那時我還很年輕,但是因為我對西藏的湖泊進行過全面考察,所以我就從西藏內陸湖泊的補給系數講起,對羊卓雍錯的開發利用作了一個報告。我認為羊卓雍錯的補給系數小,說明湖水補給很快,開發利用的條件相對是好的。但是利用多少水量要研究。我的報告比較全面、比較系統地分析了羊卓雍錯及其周邊的情況,對他們有很多啟示。主持會議的專家評語說:“我們往往把羊卓雍錯進行孤立的研究,本質不容易看清;而科學院的同志是把羊卓雍錯擺到西藏湖泊中去研究的,通過比較和鑒別問題就理得很清了。”
  現在羊卓雍錯已經開始發電了。我想,我們也是做了一點小小的貢獻吧。這主要就是我們經過考察,掌握了第一手資料,有了發言權,通過比較、鑒別,能提出一點意見和建議。
  后來中科院青藏科考隊于1981年進行橫斷山考察,我擔任湖泊小分隊隊長,考察了程海、瀘沽湖等湖泊。由于我妻子身體不好,所以沒有能堅持全面參加,之后又做了所的領導工作,雖然沒有放棄科研,但是像1976年、1979年和1981年那樣全面、深入、系統地考察青藏高原一個地區,就再沒有機會了。
  15.對青藏高原湖泊進行科學考察的意義
  為什么要對青藏高原湖泊進行科學考察呢?我總結有四點:首先,中國是一個湖泊很多的國家,全國湖泊面積有八萬多平方公里,其中三萬九千零三十九平方公里是在青藏高原,占全國的百分之四十八以上。但是過去我國對青藏高原湖泊的研究非常薄弱,幾乎沒有這方面的材料。
  上世紀初,瑞典人斯文·赫定曾經對號稱“神湖”的瑪旁雍錯湖等進行過研究。解放后,我國也只是從地理學界、生物學界的角度進行了一些研究,在對湖泊的專門研究方面一直很薄弱。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是1988年才成立的,從那時開始才有專門研究湖泊的研究所。
  其次,青藏高原湖泊有多種類型:有外流湖、內陸湖和內陸吞吐湖;從化學方面分有淡水湖、咸水湖和鹽湖〔6〕;從成因分有構造湖、堰塞湖、冰川湖等八種。過去外國人認為青藏高原沒有構造湖。但是我們證實了構造湖的存在。因此青藏高原湖泊在科學研究方面有很高的地位。
  再次,青藏高原湖泊的成因與演變與青藏高原隆起有很大關系。湖泊隨著隆起而形成,而通過對高原湖泊的化學特點、成因、演變的研究,又可以作為研究青藏高原隆起的佐證。也就是說,對青藏高原隆起的研究不僅要通過地質學、植物學、動物學、自然地理學等方面,湖泊學也是不可替代的一個方面。只有通過所有學科的綜合研究,得出的結論,才能是最科學、最本質的結論。
  最后,青藏高原湖泊蘊藏著巨大的自然資源,需要通過科學考察來逐步摸清。
  圍繞著青藏高原科學考察隊的課題任務和湖泊學科自身特點來開展湖泊考察和研究,我們撰寫了五十多篇論文,出版了《西藏河流與湖泊》、《青藏高原湖泊志》等專著。1980年召開青藏高原國際學術討論會時,我們也宣讀了好幾篇論文。外國同行稱贊說,我的論文一篇頂他們十篇,內容十分豐富。他們以為我們十年就是搞文化大革命,什么成果也沒有,沒想到我們有這么豐富的研究成果,這些成果奠定了我們在國際學術界的地位,令國際科學界刮目相看。
  
  注釋:
  〔1〕孫鴻烈(1932~ ),土壤地理與土地資源學家。中國自然資源綜合考察與區域開發研究領域的學術帶頭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1)。曾任中國科學院綜合考察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常務副院長。
  〔2〕王震寰(1932~ ),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干部。時任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副隊長,兼任藏北無人區分隊隊長。后曾任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副秘書長、中國探險協會副秘書長。已離休。
  〔3〕陳宜瑜(1944~ ),魚類學家。中國淡水和海洋水域生態系統聯網研究的主要學術帶頭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5)。曾任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常務副院長。現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
  〔4〕形成鹽湖一般要有封閉的湖盆,入湖徑流中攜帶大量的礦物質聚集,以及干燥的氣候條件。兩億多年前,羌塘地區還是茫茫大海,由于地殼運動,氣候發生了重大變化,羌塘地區慢慢變成了寒冷、干燥的高原。很多湖泊也慢慢由外流湖變成了內流湖,各種可溶性鹽類不斷聚集,就形成了高礦化的咸水湖或鹽湖。瑪爾果茶卡實際已經成為干鹽湖,從湖底結晶面上呈多邊形的龜裂狀結構特征就說明了這一點。因為我們是夏季考察,所以表面有些積水。
  〔5〕在湖泊學里,水的顏色被分成十五度,數目越大,水越混濁,一般海水是四至五度;湖水透明度是指用肉眼能見到水下白色圓盤的深度,透明度大,表示水很純凈。
  〔6〕每升湖水中含鹽量不到一克的是淡水湖,一至三十五克的是咸水湖,超過三十五克的是鹽湖。鹽湖又有鹵水鹽湖、干鹽湖、干土湖之分。

主站蜘蛛池模板: jizz国产视频| 亚洲欧美一区在线| 91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欧美综合另类图片小说区| 欧美日韩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午夜久久| 国产亚洲精品yxsp|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久|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一| 欧美中文一区| 国产高清不卡|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无码| 青青久视频| 国产乱子伦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中文字幕无线码视频| 国产福利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午夜福利亚洲精品| 国产美女91视频| 无码内射在线| 五月天久久婷婷| 麻豆AV网站免费进入| 亚洲天堂免费|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swag| 国产女人18水真多毛片18精品| 日韩精品成人在线| 不卡午夜视频| 欧美国产精品拍自| 999国产精品| 中文成人在线| 97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网拍在线| 欧美日韩综合网|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九九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伊人福利视频| 四虎亚洲精品| 91精品国产丝袜| 国产麻豆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亚洲无线视频| 国产青榴视频| 亚洲色图欧美在线| 国产一级特黄aa级特黄裸毛片|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国产普男人 |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 亚洲αv毛片| 国产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永久成人无码激情视频免费| 综合色88|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官|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尤物| 欧美一区国产|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99ri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人妻21p大胆| 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手机版| 激情乱人伦| 国产91高清视频| 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第| 五月天综合婷婷| 国产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软件| 国产精品3p视频| 在线日本国产成人免费的|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播放| 色偷偷一区| 国产在线98福利播放视频免费|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老年人| 国产色网站| 久草中文网| 无码aaa视频| 五月婷婷综合色|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欧美gif| 日韩A∨精品日韩精品无码| 国产乱人视频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