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健脾活血法治療NSAIDs相關性潰瘍42例臨床療效。方法:將78例NSAIDs相關性潰瘍患者隨機分為2組,其中治療組予中藥健脾活血湯劑,對照組予奧莢拉唑治療。觀察2組臨床療效、治療后復發(fā)率及治療前后的實驗室指標的變化。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2.85%,對照組總有效率91.66%,無顯著性差異;6個月內復發(fā)率治療組為7.14%,對照組為36.11%,有顯著差異;治療組用藥前后實驗室指標無明顯差異(P>0.05),對照組在白細胞、谷丙轉氨酶兩項指標上有非常顯著差異(P<0.01),對谷草轉氨酶影響亦有顯著差異(P<0.05),2組治療后比較,對白細胞、谷丙轉氨酶影響,差異均有顯著性(P<0.05,P<0.01)。結論:中藥健脾活血法治療NSAIDs相關性潰瘍用藥安全、療效好、復發(fā)率低。
關鍵詞:健脾活血法;NSAIDs相關性潰瘍
中圖分類號:R57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7)11-0012-02
2004年10月~2006年9月,筆者運用健脾活血法治療NSAIDs(非甾體抗炎藥)相關性潰瘍42例,療效較好,現(xiàn)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共觀察78例,均為本院門診及住院治療的病人.隨機分為治療組42例和對照組36例。治療組42例中男22例,女20例;年齡19~75歲,平均年齡55.4歲;病程1周~3個月,平均病程3周。對照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齡21~73歲,平均年齡54.9歲;病程1周~3.5月,平均病程3周半。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經統(tǒng)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入選病例具備以下條件:(1)患者有長期服用NSAIDs史。臨床表現(xiàn)主要是上腹痛、飽脹、噯氣、惡心、嘔吐、燒心、其次可表現(xiàn)為嘔血、大便隱血陽性、黑便、進行性貧血;部分患者無任何癥狀,以出血、穿孔等嚴重并發(fā)癥為首發(fā)癥狀。胃鏡下NSAIDs潰瘍直徑大于3mm的黏膜損害,具有一定深度;(2)因其他疾病的治療必須堅持服用NSAIDs者。
1.3 排除標準 (1)不合作者(指依從性差,不按規(guī)定用藥者);(2)有消化道大出血、穿孔等嚴重并發(fā)癥;(3)有嚴重心、肝、腎等并發(fā)癥,或合并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精神病患者;(4)服用激素類藥物或其他抗凝藥物的患者;(5)排除消化道的腫瘤性潰瘍。
2 治療方法
2.1 治療組 采用健脾活血法治療,處方:黨參15g,白術10g,茯苓10g,陳皮6g,制半夏10g,川黃連5g,砂仁3g(后下),川芎10g,炒白芍10g,白及粉沖10g,參三七10g,甘草5g。每日1劑,加水300ml,水煎30min,取汁150ml,再加水300ml,水煎30min,取汁150m1.兩煎混合,早晚分服。
2.2 對照組 奧西康(奧美拉唑,揚子江藥業(yè)集團)20mg每天1次口服。
2.3 療程 2組均以2周為1療程,療程結束后隨訪半年。
2.4 觀察指標 (1)主要癥狀的變化(包括舌苔、脈象);(2)用藥前后胃鏡檢查情況;(3)用藥后的不良反應;(4)用藥前后肝、腎功能、血常規(guī)和大便隱血檢查。
2.5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1.5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x±s,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有顯著差異,P<0.01為有非常顯著差異。
3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 療效標準 參照劉欽天等自定標準。顯效:治療后臨床癥狀消失,消化內鏡檢查胃粘膜基本恢復光滑者;有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或明顯好轉,消化內鏡檢查胃粘膜基本恢復光滑或粘膜損害直徑較前縮小大于2mm者;無效;臨床癥狀及胃鏡檢查均無明顯改善者。
3.2 治療結果
3.2.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與對照組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3.2.2 2組6個月內復發(fā)率比較 治療組復發(fā)率明顯少于對照組,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2。
3.2.3 2組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變化比較 治療組用藥前后實驗室指標無明顯差異(P>0.05),對照組在白細胞、谷丙轉氨酶兩項指標上有非常顯著差異(P<0.01),對谷草轉氨酶影響亦有顯著差異(P<0.05),2組治療后比較,對白細胞、谷丙轉氨酶影響,差異均有顯著性(P<0.05,P<0.01),治療組用藥安全性高,見表3。
3.2.4 不良反應 2組均無明顯不良反應發(fā)生。
4 討論
全球約有一億五千萬人需要長期服用NSAIDs,盡管NSAIDs使用會引起胃腸道的糜爛、潰瘍和出血等一系列的不良反應,但其在關節(jié)疾病、心腦血管疾病、大腸癌的預防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價值,所以必須合理的使用。國內外對NSAIDs相關性潰瘍的治療與預防越來越重視。通常的方法是保護性治療用藥如質子泵抑制劑、前列腺素制劑、H2受體拮抗劑和胃粘膜保護劑等,另外選用高選擇性的COX-2抑制劑比非選擇性的NSAIDs引起的胃十二指腸潰瘍的發(fā)病率要低得多,但費用昂貴,副作用亦較大,故不適宜長期運用。中醫(yī)藥治療NSAIDs相關性潰瘍有一定的優(yōu)勢。正如《證治匯補·心痛選方》有“服寒藥過多,致脾胃虛弱,胃脘作痛”的說法。脾胃居于中焦,主運化和四肢肌肉。主要包括消化和運動系統(tǒng),消化功能的紊亂主要是脾胃的功能失常。脾主升清,脾氣能夠上升,則營養(yǎng)物質才能輸布全身;胃主降濁,胃氣得降,則消化的糟粕方能排出體外。一旦脾胃虛弱,氣機升降發(fā)生錯亂,則必然會出現(xiàn)消化功能的減退和運動功能的紊亂。《臨證指南醫(yī)案·胃脘痛》指出:“胃痛久而屢發(fā),必有凝痰聚瘀。”可見氣虛氣滯皆能致瘀。脾胃虛弱主要為脾胃氣虛,可致氣機不暢,血行瘀滯,臨床上除出現(xiàn)消化不良和運動障礙的癥狀外,多伴有不思飲食,疲勞乏力,少氣懶言等功能低下的表現(xiàn),并有饑而不欲食,甚或見嘔血、黑便,舌質淡紅等證候.這與臨床所見到的癥狀相符合。病理性質屬虛實夾雜,病位以脾、胃為主。至于治療。正虛以扶正為先,邪盛以祛邪為急,邪正兼顧,正是針對本病的病機特點,采用健脾活血法治療。方中黨參、白術、茯苓取四君子湯之意。為治脾胃虛弱的基本方,以補氣為主,共為君藥;木香、砂仁理氣和胃,陳皮、半夏燥濕醒脾,共為臣藥;白芍緩急止痛,三七、川芎活血化瘀,白及收斂止血,共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全方配伍,諸藥合用,補其虛,除其濕。行其滯,調其氣,則諸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