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2型糖尿??;甲皺微循環;血液流變學;麝香保心丸
中圖分類號:R58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7)11-0013-02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患病后的很多異??梢圆煌臋C制影響血液流變學和微循環,進而導致糖尿病各種慢性并發癥的發生、發展。筆者以甲皺微循環為主要指標,觀察了麝香保心丸對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前后甲皺微循環及血粘度的影響,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型糖尿病患者43例,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均為本科門診及住院患者,其中男22例,女21例;年齡29~71歲,平均51.3歲;病程2月~15年;其中伴周圍神經病變10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4例,糖尿病腎病5例,并發心、腦血管疾病12例,無并發癥者12例,部分患者有1~3種慢性并發癥交叉重疊。對照組30例,為同期健康體檢者。無糖尿病及心腦血管疾病,男17例,女13例;年齡27~69歲平均50.2歲。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控制血糖基礎上口服由上海和黃藥業公司生產的麝香保心丸2粒,3次/日,療程1月。治療前后做甲皺微循環及血液流變學檢查各1次。血液流變學檢測采用北京利生公司生產的LBYN-6A型錐板式血液流變學檢測儀進行檢測;甲皺微循環檢測應用國產WX-9A型甲皺微循環測定儀、日本CCDNK-300G彩色攝像儀進行檢測并攝像,由專人操作,依次檢測管袢形態,血液流態和袢周狀態等19項指標,依據“甲皺微循環綜合定量評估方法”評定。
1.3 統計學方法 用t檢驗。
2 結果
2.1 糖尿病組治療前后甲皺微循環變化 糖尿病(DM)組甲皺微循環主要指標的改變為管袢密度減少,交叉畸形增多,長度縮短,血流速度減慢,不同程度的紅細胞聚集,白微栓增多及出血、滲出,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0.01)。糖尿病組經麝香保心丸治療后,各項指標明顯改善(P<0.05),見表1。
2.2 糖尿病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變化 糖尿病組與對照組相比存在明顯的血液流變學異常(P<0.05),糖尿病患者經麝香保心丸治療后,各項血液流變學指標明顯改善(P<0.05),見表2。
3 討論
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及微循環障礙是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發生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現已明確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變學與微循環關系密切,其可通過不同的機制使血液流變性發生異常,進而影響微循環的有效灌注,同時紅細胞聚集體的解聚切變應力增大,糖代謝終末產物形成過程中有大量自由基的生成及高脂狀態下白細胞粘附性的增加均能造成血管內皮細胞和血管壁的損傷,微血栓形成,亦加重了微血管病變和微循環障礙,進而導致各種慢性并發癥的發生、發展。麝香保心丸是一種治療冠心病的有效藥物,其主要成份為麝香、蘇合香丸、蟾蜍、牛黃、人參提取物、肉桂和合成冰片7味中藥,可選擇性地作用于β受體,具有明顯的強心作用,能有效地增加心肌的營養性血流量,減少心肌耗氧,同時還具有擴血管、降壓,顯著的抑制血小板的集聚、降低血粘度和外周阻力,改善微循環及調脂作用。其還可通過拮抗血栓素A、促進前列環素L的形成,降低過氧化物歧化酶和載脂蛋白B,從而清除高凝、高粘因子,有利于清除氧自由基對血管內皮的損傷。
本文糖尿病患者與對照組相比存在明顯的甲皺微循環和血液流變學異常,糖尿病患者在應用麝香保心丸1月后,甲皺微循環各項指標明顯改善,主要表現為管袢密度增加,交叉畸形減少,長度增加,血流速度較治療前加快,紅細胞聚集、白微栓及出血、滲出均減少;血粘度明顯降低,提示麝香保心丸具有明顯的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血小板形成,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環和調脂等作用,糖尿病患者長期應用麝香保心丸治療,可預防糖尿病引起的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及微血管病變的發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