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溫養通絡柔筋手法;膝痹湯
中圖分類號:R684.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7)11-0019-02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膝OA),是中老年常見病、多發病。目前因其病因病機尚不完全清楚,且關節病損多樣,病程較長,因而治療難度較大。筆者自2005年3月~2006年3月,運用中藥內服配合溫養通絡柔筋手法治療80例,取得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80例,均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1995年膝骨關節炎診斷標準。其中男36例,女44例;單側64例,雙側16例;年齡41~68歲,平均55.92歲;病程0.3~12年,平均病程6.96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關節腫脹,關節無力、關節活動有彈響,關節屈伸活動受限,病程長者股四頭肌有明顯萎縮,關節有不同程度畸形,關節周圍壓痛,腫脹明顯者浮臏試驗陽性,膝關節X線片顯示關節間隙均有不同程度狹窄,脛骨髁間嵴及關節邊緣銳者,關節兩側骨贅形成,髕骨上下緣骨質硬化增生,脛骨平臺軟骨下有骨質硬化,全部符合納入標準。
1.2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近1周內未用其他方式治療或服用其他藥物者;自愿接受治療方案,且完成療程者。
1.3 排除標準 不符合納入標準者;合并有RA、AS等風濕性疾病及膝關節腫瘤的患者;晚期畸形、殘廢、喪失勞動能力者;合并關節內游離體,關節間隙顯著狹窄或形成骨性連接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對藥物過敏者;合并心腦血管、造血系統等嚴重疾患及精神病患者;膝關節周圍皮膚有破損及感染者。
2 治療方法
2.1 中藥內服 膝痹湯,方藥:薏苡仁30g。獨活20g,桑寄生20g,川牛膝20g,法夏10g,茯苓20g,蒼術lOg,雞血藤30g,木瓜20g,威靈仙20g,淫羊藿10g,每日1劑,日3次,每20劑為1個療程。
2.2 推拿手法 治療膝OA常用溫養通絡柔筋手法。①攘、揉、點按腎俞穴,以溫腎壯陽;②攘患側陰市、足三里穴處,以第5掌指關節著力,作力度深透的掖法,持續操作2~3min。依法俯臥位下,在殷門、委中、承山穴處施術;③揉膝:雙手分別置于患側伏兔、梁丘穴處,左手以小魚際掌根按揉伏兔穴,右以掌根在梁丘處按揉股四頭肌腱,持續2~3min后,再以左手食中環指末節指腹在沖門穴處作順時針方向的揉動,右手掌心置于患側髕骨上,作順或反時針方向的揉動,持續2—3min,依次在沖門、膝眼、環跳、委中等穴處作揉法,手法力度中至重,分別持續操作2~3min;④拿膝:患者仰臥,術者位于患側,雙手分別置于患側股四頭肌腱、髕韌帶處,持續作2~3min輕柔和緩的拿法;然后術者左手置于患側伏兔穴處,以指腹著力。作力度深透的拿法;最后拿捏髕骨周圍,內外側副韌帶,力度柔和,持續操作2~3min;⑤分筋:雙手拇指分別置于患膝內外膝眼處,以指尖著力,沿脛骨平臺邊緣向兩側作分筋,至側副韌帶處止,手法力度深透,持續分筋1~2min后,術者雙手中指分別置于患側內外側副韌帶,以末節指腹沿側副韌帶作滑動或撥動的分筋1~2min;然后囑患者俯臥,雙手拇指分別置于患側腓腸肌內外側頭處,作力度深透的分筋,持續分筋2~3min;⑥搖扳搓膝:患者俯臥,術者左手扶住患側膕窩上部,右手握患側小腿前側,作順或反時針方向的搖動,幅度由小到大,力度由輕至重,速度緩慢搖膝2~3min后扳膝,屈曲扳膝時,術者一手扶住患者臀部,另手握患側小腿前側,緩慢屈曲,扳動患膝,至不能再屈曲時,停留片刻以鎮定。伸直扳膝時,術者左手固定患側胭窩上部,另手握患側小腿后側,緩慢伸直,扳動膝關節,扳膝2~3遍;最后,術者以雙手小魚際側著力,分別置于患側髕底、髕尖及髕骨兩側,依次作搓法,以局部出現明顯溫熱感為度;⑦點按曲泉、委中、合陽、梁丘、足三里、膝陽關、陽陵泉等穴。每天1次。5周為1個療程。
3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 療效標準 參照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療效評定標準。臨床控制:疼痛癥狀消失,關節活動度正常;顯效;疼痛等癥狀基本消失,關節活動基本正常,能參加正常工作;有效:疼痛癥狀基本消失。關節活動輕度受限;無效:疼痛癥狀與關節活動均無明顯改善。
3.2 治療結果 臨床控制35例,顯效28例,有效10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91.3%。
4 討論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一種退行性骨關節病。臨床上以關節疼痛、變形和活動受限為特點,病理改變主要是軟骨退變和滑膜炎癥,關節軟骨退變產物刺激滑膜炎變產生疼痛,滑膜性炎癥進一步引起關節軟骨退變。并能引起膝關節周圍組織如脂肪組織、腱軟組織等病理改變而產生疼痛,滑膜滲出增加導致膝關節內壓升高。使骨與關節的血流受到影響而產生疼痛。本病屬祖國醫學“骨痹”范疇,多因肝腎虧虛,筋脈失養,復感風寒濕邪,或慢性勞損導致經絡痹阻,氣血運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養而發病。膝OA常見于中老年人,為肝腎不足;患者體型偏胖,肥人多痰,多為痰阻絡脈;其證候痛處固定不移,部位在人體下部,多為濕邪為病。肝腎不足,痰濕阻絡為病機。遇寒受涼或勞累,致舊疾未去,又添新邪,絡脈痹阻日漸加重,痹久入骨則成骨痹。膝OA始為筋痹,終為骨痹,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