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腫瘤;食療;護理
中圖分類號:R24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7)11-0055-01
惡性腫瘤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它不僅在局部浸潤性生長、破壞正常組織器官,而且在生長過程中消耗了機體大量營養物質。中醫推崇“醫食同源”的觀點,在治療腫瘤的同時,應重視飲食在疾病的治療和康復過程中的作用,飲食不僅可以提供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的精微物質營養機體,而且可以燮理陰陽,協調臟腑,通暢氣血,進而扶正祛邪。現代醫學以中醫理論為指導,利用食物中所含營養成分和四性、五味合理配伍防治疾病稱之為“食療”,飲食必須通過脾胃的受納、運化功能才能發揮作用,食療能否達到治療、滋補、給養的目的,關鍵在于脾胃功能的強弱。所以在腫瘤患者飲食護理時,其原則為辨因(證)施食、因人施食、因時施食、因地施食。現總結如下。
1 辨因(證)施食
1.1 脾虛痰濕 癥見脘腹脹痛,口淡無味,頻繁嘔吐,痰質稀,色白,大便稀溏,脈弦細或濡滑,舌苔薄白膩,質淡紅。食療護理:應忌油膩、厚味、生冷、甲魚、海蟹之品,宜選用易消化、吸收、清淡的健脾養胃,利濕解毒之品,如海帶鯽魚湯、大棗米仁粥、白扁豆雞肉湯等。
1.2 肝胃不和 癥見胃脘脹滿不適和脘脅疼痛,噯氣陳腐,心煩胸悶,納谷不香,脈弦細,舌苔薄白,質淡。食療護理:忌食葡萄、甘蔗、草莓、韭菜、辣椒、洋蔥等溫熱之品以防辛溫助熱。宜選用慈菇、蘆筍、芹菜、荷葉陳皮粥等清肝合胃,解郁除滿之品。
1.3 脾胃虛寒 癥見胃脘隱痛,喜按喜溫、面色咣白、神疲乏力,肢冷,便溏,下肢浮腫,脈沉細無力,舌苔薄白滑潤,質淡、胖。食療護理:忌食寒涼、生冷之品,如梨、柿子、西瓜、甲魚等,宜食大棗、蓮子、香菇、山藥等食品或熬粥健脾合胃,散寒止瀉。
1.4 瘀毒內助 癥見刺痛,痛有定處,脘脹不思飲食,嘔血便血,脈澀,舌質紫黯。食療護理:忌食辛溫助熱動血之品如韭菜、洋蔥、桂圓香菜等,宜食鴿子肉、山藥等。
1.5 胃熱傷陰 癥見胃脘灼痛,口干咽燥,大便秘結,形體消瘦,脈細數舌質紅,苔少津.食疔護理:忌食辣椒、大蒜、芥末、烏梅、柿子、栗子等辛溫助熱、收澀之品。宜食無花果、楊梅、荸薺、雞蛋、黑木耳、盧根湯等潤腸通便、養陰生津之品。
1.6 氣血兩虧 癥見神疲乏力,面色少華,頭昏目眩,心悸,自汗盜汗,納呆,全身浮腫,脈細弱,舌淡苔少。食療護理:忌食大寒大熱再傷脾胃、氣血之品,如洋蔥、羊肉、狗肉、蒜苗、柿子、鴨肉等,宜食參棗湯、黃芪當歸雞湯等補氣養神益精。
1.7 脾腎陰虛 癥見面色蒼白,納呆、不思飲食,腹痛喜按,畏寒肢冷,腰膝酸軟,全身乏力。食療護理:忌食香蕉、柿子、甲魚等寒涼食物,宜食無花果、香菇、蘑菇、兔肉等。
1.8 肝腎陰虛 癥見低熱盜汗,五心煩熱,口苦咽干,大便秘結,少苔、質紅、脈細數。食療護理:忌食羊肉、栗子、韭菜、荔枝溫熱、耗陰血之品,宜食豬肝、木耳、海參等補肝養腎,滋陰補虛之品。
1.9 陰虛內熱 癥見干咳少痰,胸悶氣短,低熱盜汗,口干便秘,舌紅苔花剝,脈細數。食療護理:忌食辣椒、韭菜、煙酒、咖啡等溫燥之品,宜食銀耳、百合、杏仁、梨等滋陰潤肺,生津解毒之品。
1.10 氣滯血瘀 癥見咳嗽不暢。胸悶氣急,胸肋脹滿,舌苔薄黃,質紫黯,脈弦或細澀。食療護理:忌食奶類、肉類、魚類等滯氣礙胃之品,宜食綠茶、菠菜、山楂等清熱、化痰、止咳、行氣活血之品。
2 因人施食
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體質、生活習慣等不同特點,采取“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寒則熱之”、“熱則寒之”等適合個人的飲食療法原則。
3 因時施食
根據春夏秋冬四季氣候的變化來調節飲食結構。
3.1 春季飲食要求 柔肝護肝,疏肝養血,以防夏季肝陽上亢,肝風內動。宜食蔥、姜、棗、花生、竹筍及含維生素E較多的蔬菜水果以補肝明目,滋陰清熱養血。
3.2 夏季飲食要求 清熱化濕,清心補脾。宜食鱔魚、甲魚、兔肉、冬瓜、絲瓜、西瓜、蕃茄、綠豆湯、菊花、竹葉、金銀花水等。
3.3 秋季飲食要求 清熱潤燥,養陰潤肺。宜食海蝦、蟹、鴨、豬肺、百合、慈菇、石榴、蘋果、梨、銀耳、蓮藕、蘿卜等。
3.4 冬季飲食要求 以補腎陰。清心火為主。宜食牛肉、羊肉、桂圓、栗子、白果等。
4 因地施食
根據不同地區的地理特點、氣候條件,飲食習慣來考慮飲食原則。
飲食治療在我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特別是中醫食療可以“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人們對食療越來越重視,把食療用于防治疾病和治療腫瘤等多種疾病,提供合理充足的營養,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促進體質康復,收到很好效果,充實我國傳統醫學的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