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復方丹參注射液治療小兒毛細支氣管炎的臨床療效。方法:將66例毛細支氣管炎惠兒隨機分為治療組33例和對照組33例,除予相同的綜合治療外,治療組加用復方丹參注射液治療,分別于治療前后進行療效評價。結果:治療組咳嗽消失時間為(5.15±1.51)d,對照組為(6.31±1.30)d,治療組喘憋消失時間為(3.2±2.42)d,對照組為(6.8±61.57)d;治療組羅音消失時間為(4.28±2.18)d,對照組為(7.07±2.78)d;治療組退熱時間為(2.52± 2.28)d,對照組為(4.19±1.41)d;2組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P
中圖分類號:562.2±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7)06—0008—02
筆者應用復方丹參注射液治療小兒毛細支氣管炎33例,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2005年9月~2006年5月符合毛細支氣管炎診斷標準叫9ed54df17ee6d8dc84960dd0fa0a13dd34c05ed1c76f2879aaaaad830891379c的住院患兒66例,均有發熱、咳嗽、喘憋,肺部均可聞及喘鳴音,部分可聞及中、小水泡音。煩躁16例,口唇發紺,鼻扇,三凹征14例,心力衰竭8例。其中男7例,女29例;年齡3~12個月,平均7.5個月。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3例。治療組男18例,女15例;平均年齡(7.91±2.43)月,人院前病程(1.455±0.617)d。對照組男19例,女14例;平均年齡(7.86±2.51)月,人院前病程(1.506±0.581)d。2組性別、平均年齡、病程及病情輕重程度比較均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臨床表現 2組患兒表現均為急性起病,發熱、陣發性咳嗽伴喘憋,均有呼吸頻率加快、口唇發紺、鼻扇、輕度三凹征、煩躁不安,兩肺聽診有廣泛性喘鳴音及少至中等量濕羅音。
2治療方法
2組均予相同的綜合治療;抗感染、鎮靜、超聲霧化、拍背吸痰等。治療組在綜合治療基礎上加用復方丹參注射液治療,6個月以內患兒每天用復方丹參注射液2ml,大于6個月每日4ml,均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ml稀釋后靜脈滴注1次,連用7d。
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I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或u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
4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4.1療效標準治愈:體溫正常,咳嗽、喘憋及羅音消失,小片狀陰影消失;好轉:體溫下降,喘憋消失,咳嗽減輕及羅音減少,但未完全吸收,小片狀陰影未消失;無效:仍有陣發性咳嗽及喘憋,肺部羅音及胸片無變化。
4.2治療結果
4.2.1 2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治療組患兒在咳嗽、喘憋和羅音消失及退熱時間4項指標上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顯著性(P<0.01,見表1。
4.2.2 2組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治愈率、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見表2。
4.2.3不良反應治療組無不良反應發生。
5 討論
毛細支氣管炎一般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及腺病毒等感染,引起氣管、支氣管,尤其是毛細支氣管的炎癥,導致氣道狹窄甚至堵塞,出現通氣和換氣功能障礙。臨床表現為咳嗽、喘憋及呼吸困難,嚴重時可引起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等表現。以往治療毛細支氣管炎喘憋,采用地塞米松、氨茶堿。近年來有報告短期內應用地塞米松亦可引起免疫功能暫時下降,不利于機體清除感染的病毒。氨茶堿治療濃度與中毒濃度比較接近,特別是小嬰兒,用藥不易掌握,如無血藥濃度監測條件,易發生氨茶堿中毒危及生命。霧化吸入排痰(如沐舒坦),因為霧粒相對較大,較難進入毛細支氣管部位,痰液稀釋作用較差。
復方丹參注射液是丹參和降香水溶性提取物的滅菌物質,具有擴血管、抑制血小板黏附和凝集、加快血流、恢復毛細血管的舒張功能,解除血管的梗阻和瘀血狀態,解除肺小動脈痙攣,改善肺部微循環,減輕心肺負荷。還具有抗炎以及提高機體對缺氧的耐受力。對機體的免疫系統也有一定的調節作用,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改善心肌收縮力,調整心率對缺血和損傷的心肌的恢復作用,有利于心衰的糾正和減少心衰的發生。實驗證明,丹參能阻止鈣離子向細胞內流,能有效清除體內氧自由基,減輕脂質過氧化物對心肌及肺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和肺上皮細胞膜的損傷作用,具有止咳,解除支氣管痙攣的作用,改善患兒喘憋癥狀,恢復通氣功能,提高肺部氧和能力。由于丹參作用時間短,生物半衰期(16.58±5.7)min,因此理論上要求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