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雅解沙把;傣藥;不寐;療效
中圖分類號:R256.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7)06—0052—01
筆者自2006年運用傣藥雅解沙把治療不寐30例,取得一定療效,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30例均為門診患者,其中男9例,女21例;年齡最小20歲,最大63歲。診斷標準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4年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2治療方法
“雅解沙把”滇藥制字(Z)05K02252,批號060620,口服每次5粒,每日3次,20d為1個療程。
3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療效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痊愈:睡眠時間恢復正常或夜間睡眠時間在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顯效:睡眠明顯好轉,睡眠時間增加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癥狀減輕,睡眠時間較前增加不足3h;無效:治療后睡眠無明顯改善。
3.2治療結果本組30例,治愈4例,顯效10例,有效12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86.6%。
4體會
近年來,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及生活節奏的加快,不寐的發病率呈上升的趨勢,現代醫學多采用苯二氮卓等安眠鎮靜類藥物治療,該類藥物副作用較大。相對而言,采用傣藥“雅解沙把”治療副作用小,同時解除有害物質對人體的損害。雅解沙把主要由苦繩、竹葉蘭等組成。苦繩性寒、味苦,有清火解毒,消腫止痛之功。竹葉蘭性涼、味苦微麻,調補氣血、清火解毒,有利濕退黃之功。解藥是傣醫治療的特點之一,具有調節人體生理功能,解除人體的各種毒邪,保護體內四塔(風、火、水、土)、五蘊(色、識、受、想、行)功能的平衡協調。傣醫理論認為,不寐是由于人體情志不舒,氣機郁結,郁久化風生火,在體內形成毒邪,破壞機體的四塔、五蘊的動態平衡而致,故治療當以解毒排毒,恢復人體生理機能為基本法則,即瀉中有補,攻補兼施,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當然,除藥物治療外,還應重視情志的調暢,加強與患者溝通,減輕心理壓力,才能持久鞏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