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備小件器材,培養學生動手習慣
鼓勵學生自備短跳繩,保證上課時每人一根。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積極準備,有的花一、二元錢購買,有的用廢舊物品自制。僅一周時間,五顏六色的短跳繩就握在了學生們的手中。不僅短跳繩如此,小沙包、體操棒等小件器材的準備也是如此。自己親手準備的器材,同學們格外珍惜,既培養了學生們的動手能力,又養成了愛護器材的習慣,培養了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品質。
二、合理自制器材,豐富學生活動種類
運用現實生活中的廢舊物品,經過改裝和加工,自制簡易的體育器材,既減輕了學校的開支,又豐富了學生活動器材,與標準的器材收到異曲同工的效果。比如,利用水泥、磚塊,砌一面水泥墻,加上相應的手抓、腳觸點,加固穩定后裝飾上相應的顏色和圖案,就建造了一面美觀實用的“攀爬墻”;把廢舊輪胎涂上顏色,用鐵鏈連接,固定在相應的支架上,便做成了練習平衡的“鐵索橋”;淘汰的足、籃、排球,里面填充沙子、廢布等物品,簡單縫合,便成了課堂上的實心球;把3-4個廢舊的課桌腿焊在一起做“山羊”的支架,桌面上加上海綿或者棉花包好,連接穩固后便做成了“山羊”……自制體育器材,既豐富了學校的器材種類和數量,又為學生的活動提供了充足的空間。課上、課下、課外活動時,攀爬墻、摸高器成了學生重要的活動場地;鐵索橋、梅花樁、滑翔器成了學生們游戲比賽的重要內容;實心球、舊輪胎、“山羊”成了運動員訓練的常規器材。多樣的器材,新穎的活動,激發了學生們活動的興趣,提高了學生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
三、合理使用器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根據體育課堂教學結構特點,在不同環節合理地運用好小件體育器材,可以收到一舉多得的教學效果。
課的開始和結束部分,以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激發學生興趣。如刺猬球的雜耍活動。在教學中,通過教師的示范、引導和啟發,學生們進行兩人、三人、多人對拋活動;進行一人拋兩個、三個和多個活動;進行跨越身體不同部位的拋接練習和集體拋接練習……學生練習的積極性高漲,興趣盎然。提高了學生身體的協調性和靈活性,使學生手、眼、腦等多種器官一起活動,全方位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
準備部分,將短跳繩引進課堂,使學生們都能夠活動起來。開始時,運用繩操進行熱身活動,然后進行不同時間的快速跳和不同數量的耐力跳練習。九、十月份,把短跳繩作為“課課練”的內容,每節課抽出五分鐘時間進行練習。學生們練習積極,能力提高顯著。正跳、反跳、花樣跳、雙搖跳、單繩雙人跳、雙人雙繩跳等方法層出不窮。課上、課間學生們都喜歡跳繩活動,掀起了我校短跳繩活動的高潮。
基本部分,作為選用內容,將毽子引進課堂,學生們易練愛學。鼓勵學生們向自己的父母、朋友、同伴學習,在一周的時間內,將“里踢外擺”的基本技術學會。課堂上,定時踢、比數量、個人踢、小組對抗賽、集體賽、男女爭霸賽,五顏六色的毽子空中飛舞,掀起了課堂教學的高潮。腳尖踢法、轉身踢法、雙人對踢、多人傳遞踢法,學生們爭相表演,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學生們積極參加,情緒高漲,興趣盎然。
四、堅持一物多用,調動學習的主動性
在教學中,堅持一物多用的原則,可以提高器材使用率和新鮮感。刺猬球是投擲器材,既可以作為小沙包或壘球使用,又可以懸在高處,作為投擲或跳躍練習的標志物;有風的時候,還可以作為毽子使用,練習效果也是非常好的;游戲時,還可以作為手球或籃球,進行簡單的比賽,也能夠收到和球類練習相同的效果。巧妙運用手帕,教學效果也是不錯的。跑步練習時,可以將手帕貼在胸前,讓學生體會快跑與慢跑的感覺;將手帕連接起來可以作為終點線,體會沖刺的感覺;還可以作為接力棒或標志物進行傳遞;投擲練習時,讓學生攥住手帕一角,用力抽打,體會投擲的鞭打動作和出手角度;在技巧前、后滾翻的練習時,把手帕夾在兩膝之間或小腹與兩大腿之間,可以糾正雙腿分開和團身不緊的錯誤。再如,欄架既可以作為跨越的障礙,又可以當作鉆、爬類的器材。
總之,通過巧妙的使用小件體育器材和自制器材,不僅彌補了學校體育器材的不足,保證了教學任務的實施,而且,通過各種小型活動的開展,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們良好的意志品質,促進了學生們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