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根據小學三年級學生喜玩兒、好動、求新、好奇、求趣等特點及體育教學規律和教材的特點,并針對部分學校減少器械體操教學的現象,進行本次課安排。進一步學習單杠懸垂動作,發展上肢及腰腹力量,增強身體協調、柔韌、靈敏性。根據學生具體情況進行認真分析、個別調查,針對身高、體重、臂力的不同進行區別對待,并在課堂中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的機會,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提高參與意識,促進相互學習與幫助,使學生在合作學習的氛圍中掌握動作方法,體驗運動的樂趣,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合作意識及認真負責的態度。
二、教材分析
單杠教學不僅能夠較好的增強學生力量,發展平衡、協調等能力,而且又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能力、認真負責的態度及吃苦耐勞的精神。為了改善單杠教學狀況,提高學生力量、平衡、協調等身體素質,采用自制單杠,降低高度和難度,消除恐懼感,使其更貼近學生。在練習時采用四人為一個合作練習小組,兩人肩扛成單杠,一人做動作,一人進行幫助與保護,并在練習者腳下鋪設小墊子保護,以提高安全系數。
三、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喜歡體育運動,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較強的集體榮譽感。但相當一部分學生上肢力量薄弱,腰、腹力量差且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在合作意識、意志品質、責任心等方面有待加強,本課試圖利用四人一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的單杠練習,有效發展學生力量、平衡、協調等,并通過教學活動樹立自信心與責任心,從而使學生的意志品質得到一定的磨練。
四、單元安排
本單元共二課時,四課次。第一次課:仰臥懸垂;第二次課:蹲懸垂;第三次課:不同姿勢的懸掛;第四課次:綜合懸垂。本課為第2次課。


[點評]:
攀爬、懸垂動作是人體的基本活動能力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和野外活動中有很強的鍛煉價值和使用價值。特別針對目前學生的上肢力量、肩帶及腰腹肌肉力量不足的現狀,在體育課上加強鍛煉是十分必要的。本次課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注重體育器材的研制開發,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教師自制簡易單杠,既安全又可增加練習密度,課堂教學實效性得以體現。
2.注重技能教學,在知識、技能目標方面達成度較高。教師講解細膩,示范準確,教法步驟清晰有效,使學生很快地掌握了低單杠——蹲懸垂技能。
3.注重區別對待,使體重較大的學生同樣能夠完成動作,并體驗到成功的樂趣。由于學生在身高、體重以及臂力、腰腹力量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教師在尊重學生自由分組的前提下將小組進行微調,讓體重較大的學生分在同一組內,并借助小墊子的支撐完成蹲懸垂練習。
4.注重教材的延伸,增加懸垂練習的趣味性。將兩組單杠合并,即刻變為雙杠,教師引導學生再度拓展懸垂動作,豐富了練習內容。學生扛杠前進時將單、雙杠變為可移動器材,學生的學、練興趣更加昂然。
5.以合作學習方式為主呈現教學內容,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責任感。學生4人一組,在扛杠、懸垂、保護動作中,深刻體會到合作及責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