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教學是用自己的思想與知識來開展教學的,教材只是用來幫助教師教學的。教材是含有教育價值的材料,是為了完成某一階段的教學內容從眾多素材中選擇出的最佳材料,起到載體的作用。教材的確定是根據本地區、本學校以及教師實際情況來確定的。教材選擇的范圍很大。在教學中,教材的選擇是教師確定課程中“用什么教”的問題,體現了一個教師的教學理念與對體育教學本質的理解。
在我國當前體育理論上,教師通常把教科書認為是教材。這樣認識在實踐上往往會忽略體育教學的本質,即“教什么”的問題。在傳統的“三基”和課程標準的“五個領域”為指導的各個版本的教材中,在編寫上基,本還是以運動技能的形成為體系。這樣的安排盡管體現體育課程的特點,但是從基礎學科理論的角度上分析,就存在著不顧學科價值對學生終身健康教育所必須擁有的知識、技能和方法嚴重不足的現象。也造成教師把教材內容誤解為教學內容直接傳授,使教師機械完成教學,出現了現在教學中為了“教而教”的現象。
一、對教材的分類
1.根據教學理念對教材的分類
教材分文本教材和非文本教材。文本教材就是我們的教科書;非文本教材是教師結合自己的經驗、學生的基礎和教學環境,對教學材料進行符合實際教學的再改造和組合,形成了非文本教材。例如:教投擲,教師可以選擇教科書上給出的經典教材“投壘球”作為教材進行教學;同時針對不同地域和不同季節,有經驗的教師可以選擇“打雪仗”作為教材進行教學。它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
2.根據教學內容對教材的分類
在教學研究中,所有問題的研究都要圍繞著內容進行。教材的分類也是一樣的問題。相同的內容可以選擇不同的教材,相同的教材可以承載著不同的內容;對于相同的內容,不同的教師選擇的教材也不同。所有這一切受教師主觀意識和經驗的影響。
根據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理解,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內容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體現學科性質的運動技能方面的教學內容,根據這類教學內容所選擇的教材稱為“運動技術類教材”,主要體現在運動技能領域。例如:水平三,運動技能領域:初步掌握一兩套簡單的武術套路。另一類是把體育與健康課程中所掌握的運動技能作為載體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內容,根據這類教學內容所選擇的教材稱為“功能類教材”,主要包括運動參與、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領域。例如:水平五,運動參與:知道科學鍛煉的基本原理;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個人鍛煉計劃。
把教材分為“運動技術類”和“功能類”,首先是突出了體育教學的性質,即體育教學是以運動項目為載體的教學;其次,在理論上體現了教材的雙面性,即“教什么”和“用什么教”的問題。例如:投擲類中的運動項目壘球和標槍,我們可以單獨把壘球和標槍作為運動技術傳授給學生;也可以利用壘球和標槍教給學生把物體投遠的一種“方法”,這樣就可以選擇壘球或者標槍,或者其他能體現承載內容的項目為教材。這種把物體投遠的“方法”是作為傳授給學生學習的內容,而選擇的壘球或者標槍是這種方法的載體,并成為我們教學中的教材。這是同一項目不同性質的兩節課程。在這兩節課中,“學生的練習”形式都是壘球或標槍,這充分體現了體育教學的特點: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而內容是教師通過學生在練習中體會并講解,想讓學生明白的。教師之所以講解,就是希望學生掌握所講授的內容(功能類)或者技術要領(技能類)。簡單的說,教材是具體的,而內容是抽象的,感知的材料是教材,而之所以需要感知它們,是因為它們蘊涵著教師所要教授給學生的“內容”。
二、功能類和技術類教材選擇方法
教材不是學生直接掌握的對象,而是師生教學活動的中介,教材因此也成為教師幫助學生實現課程學習目標的工具和跳板。

1.運動技術類教材選擇方法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的課程,離開了身體參與,體育就失去了自身的特點。所以運動技能領域是其他四個領域的根本,體現了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性質,在教學中體現了各個運動項目的層次性。下面以籃球運動項目為例說明技能類教材的選擇方法:
運動技能領域作為體育與健康課程五個學習領域之一,它是第一層次教學內容;籃球就是該領域的第二層次內容,在這個層次中同時還包括田徑、體操、健美操、游泳、武術等。籃球項目在運動技能領域中作為整體教學是第一層次教學內容,其目標是讓學生對籃球項目從理論到技戰術有一個全面的理解。這樣在籃球教學中傳球、運球、投籃和戰術等就成為了籃球運動項目第一層次教學內容的教材,同樣反彈傳球、雙手胸前傳球和單手傳球等構成了第二層次教學內容傳球的教材(如表1)。
2.功能類教材選擇方法
運動技術是體育教學的主要教學內容,但不是全部教學內容。它只是突出了表象教學,而在對學生終身體育健康的需求上和情感上,沒有給出具體操作知識、方法和原理,就出現了離開學校不會鍛煉身體的現象。所以,課程標準中提出的:體驗成功的快樂、分享團隊合作的愉快、科學的鍛煉和合理的方法等等,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如何選擇合適的教材進行教學呢?下面以運動參與領域教學選擇教材的方法舉例說明。
例如:表2為一節體育展示課教案設計思路和部分教案。
本節課選用的教材“立定跳遠”具有很強的體育鍛煉價值,又是中考體育項目之一。學生為了取得比較滿意的體育測試成績,他們通常會主動增加鍛煉。為了保證學生在體育鍛煉中的科學性,教師有必要將水平五的“依據科學原理制訂并實施個人鍛煉計劃”這一內容目標細化,確定出“制定提高立定跳遠成績的鍛煉計劃”這一教學內容,列入初三年級的年度教學中。
本節課選用學生熟悉的立定跳遠技術為教材,以制訂階段鍛煉計劃,提高立定跳遠成績為載體,在教師或同伴的幫助下,學生能夠理解制訂個人鍛煉計劃的原理和方法,能制定出合理的、適合自己的鍛煉計劃;在教師的提示下,拓寬思路,把制訂個人鍛煉計劃的理念和習慣應用到生活中。
3.功能類教材的選擇注意的幾個問題:
1) 教材是否具有興趣性;
2) 教材能否讓學生體驗到他們的主體性;
3) 教材是否具有可探究性;
4)教材是否針對體育鍛煉具有可操作性;
5) 教材所包含的知識內容是否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通過以上論述,教材的選擇必須體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性質——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的思想。同時,教材的選擇既體現專家學者對本學科的指導,也包含著上課教師的再創造。以參與為前提,技能為手段,健康為目標,結合地區、學校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地教材,促進學生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芳.課程與教學基本理論[M].廣州:廣州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解讀[P].湖北教育出?社,200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