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探究性學案
設計和運用好探究性學案,就要全面、準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探究性學案的基本內涵。其基本內涵的把握可從如下方面:
第一,要弄清什么是探究性學習。所謂探究性學習,是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于研究的情景,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搜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與創新能力的發展的學習方式。
第二,探究性學案的基本內涵。作為貫徹探究性學習重要方面之一的探究性學案,它的設計和運用直接關系到探究性學習的順利貫徹和實施。所謂探究性學案,是指教師在探究性教案的基礎上,為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而設計的一系列問題探索、要點強化等情境,形成綱要式的學習方案,在教學過程中供學生使用,并由學生完成的一種主動求知的特殊案例。通過這種探究性學案的使用,可使學生明確教材內容的知識結構,嘗試探究性的科學研究,同時也展現出教師授課的知識結構,使學生的思路清晰,便于掌握知識,將精力集中到對問題的理解和深化上,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探究性學案的編寫與設計
1.探究性學案的編寫
在探究性學案的編寫中,一般可由教師完成一部分(導),學生完成一部分(探);可以一節課一個探究性學案(預習),也可以一個單元、一類問題、一本教材編寫一個學案;一個學案可以在新授課前編寫(嘗試),也可以在學習完后編寫(總結),形式非常靈活。
2.探究性學案的設計
探究性學案的設計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它可以根據教學的內容、教學的需要而變換設計模式。其設計模式有如下幾種:
第一,圖解式學案。對于一些知識點較為分散、學生難以掌握的內容,可將學案設計為圖解式,讓學生預習好在課堂上使用。如能增加其探究性、趣味性,當能有更大收益。例如,在學習了球類競賽方法之后,為了更進一步了解各競賽方法之間的關系,可設計如表1。
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和總結,形成清晰的知識結構。
第二,圖表式學案。對于知識、技術動作內在聯系較強,對比較明顯的內容,可將學案設計為圖表式,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學生在對比中深化理解概念,完善知識、技術動作結構;在對比中排劣選優、嘗誤糾錯;在對比中聯想發現、學習探究。例如,背越式和俯臥式跳高技術的比較可設計如表2。
通過這張表格,可對背越式和俯臥式跳高兩種姿勢從技術上有比較清晰的認識。
第三,問題式學案。問題式學案能幫助學生形成問題意識,使學生學會質疑問難,學會在無疑處生疑,以達到小疑小進,大疑大進的境界。在學案中設計一些開?性、探究性的問題,鼓勵學生對問題的現象和本質進行探索性的研究,學生通過一定的思考、調查和研究可得出答案,或作出假設,或做出評價。這對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探索創新能力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如短跑教學中,在探究“如何才能跑得更快”這一課題時,教師可以設計提出一些問題:“決定跑速的因素是什么?”、“步頻和步幅是怎樣的?它們有什么問題嗎?”、“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績,自己主要的問題是步頻還是步幅?”、“發展步頻應該用什么方法?發展步幅應該用什么方法?”、“在今后的學習中如何合理地進行練習?”這一系列問題層層遞進,既把學生的探究學習不斷引向深入,又激起了學生的認識沖突,更使學生的求知欲由潛伏狀態轉入到活躍狀態,從而促使學生繞有興趣地主動探求,同時還能引發學生和教師的進一步討論、釋疑,其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得到充分體現。
第四,實驗式學案。新教材中,有不少活動是探究性的實驗。如果將這些實驗以探究性學案的形式提供給學生,讓學生邊實驗、邊探究,對于他們順利地提出假設,探索現象、驗證結果都大有裨益。
如教前滾翻一課時,讓學生①將事先準備好的球做滾動的小實驗,觀察有什么現象,為什么?②將另外事先準備好的磚同樣也做滾動的小實驗,觀察有什么現象,為什么?③從剛才的小實驗中了解到滾動具有什么樣的特點?滾翻具有什么樣的特點?④由此可以總結出前滾翻有什么技術特點?通過學生親自動手實驗,知識、技術會更容易接受,掌握得更牢固。
第五,多媒體、網絡式學案。如在前滾翻教學時,有不少學生翻不過去,或者翻過去不能蹲立,或者翻斜出墊,學生對此感到為難。針對其情況教師就可制作一些課件通過文字、圖像、動畫、影像、聲音等多媒體來直觀逼真地反映技術動作的動態變化過程,讓學生反復觀察和仔細分析課件,并對造成動作失敗的原因有進一步的理解,從而解決不知從何改正錯誤動作的難處。另外還可以通過網絡搜索關于這方面的內容及對自己困惑的問題向專家請教和討論。
三、探究性學案的組織和實施
探究性學案能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有指導地、探究性地求知。但在具體的組織和實施中,需根據探究的目的、探究的內容等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地加以運用。
第一,利用學案,指導預習。在課前學生預習時將學案發給學生,讓學生根據學案進行預習,做到有的?矢。探究性學案的提供,能使預習的目標清晰,重難點突出;能提高學生預習的效果;能給學生提供概括化的背景知識,讓學生對將要探究的問題有一定的了解,為進一步活動與探究作好準備。
第二,根據學案,課堂學習。課堂上,有一份學案,學生就可以據此有目的地學習,避免學習的盲目性;根據學案可以落實運動知識、技術與方法的原理或練習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況,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學習;有一份學案,可使學生學會觀察的要領和方法;能使學生學會如何去想,了解學習的規則和方法,防止授課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可以根據探究性學案一道共同分析,讓學生自己來對比、篩選、取舍,找到關鍵,抓住本質,得出正確的結論;還可以根據學案找到對應條件下的最佳方案,進行探究性學習,發展性學習,讓學生的學法得到最好的培養,讓學生的認知結構得到最大的豐富。
第三,收集學案,課后復習。系統的學案就是一份最好的復習資料。學案的簡明扼要、脈絡分明、重點突出,既能在課后幫助學生再現課堂上的學習情景,又有溫故知新的功效。一份好的探究性學案,實際上就是對教學內容的總結整理,深化延伸,它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并可超越教材構成自己的知識脈絡,它體現的是師生共同探索知識技術與方法的原理、規律或練習方法被優化的過程。
第四,對照學案,實驗探究。實驗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最有效途徑之一,是進行創新教育的最好方法。對照學案,學生可以避免實驗的盲目性,大量節省實驗時間;而學案又留給學生較多的探究空間,使學生在實驗時能把設想轉化為實際,把理論應用于實際,以便學生對自己設計的實驗進行驗證,讓學生充分體驗到探究的愉快,嘗試到成功的喜悅。
參考文獻:
1.毛振明,賴天德.如何正確理解與運用探究學習[J].中國學校體育,2006(8):24-27.
2.杜軍.如何指導學生進行體育探究性學習[J].試教通訊(體育與健康專輯十四),2005(26-27合刊):80.
3.季瀏.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4.黃小平.淺議體育課“學案”的設計[J]. 體育教學,2001(1):17-18.
5.《球類運動》教材編寫組.球類運動[M].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8:513-52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