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幾代體育教研員的努力工作下,體育學科的教研工作同其它學科的教研工作一樣,形成了民主、開放、多元的教研工作局面和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教研工作機制。我們不僅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工作局面,更要對自身提出新的要求:學會運用教育理論、學會應用信息技術、學會評析教學案例、學會研究教學專題、學會總結教學經驗、學會創造教學風格。不斷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不斷提高文字編寫能力、不斷提高教學指導能力、不斷提高學科活動組織能力。使自身的素質和能力體現在教學研究的工作形式和方法上,本文就體育學科教學研究工作的形式和方法表敘如下:
一、體育教研工作的形式
1.課堂研究、課例研究、案例研究
課堂研究的目的是指教研員從理論上闡釋教學活動的現象和規律,從學科的角度去說明課堂教學中所出現的問題,站在教育和課程的高度揭示教學活動的本質特征。為提高對教學解釋和指導的權威,教研員必須堅持“實踐第一”和“理論結合實踐”,以課堂作為教學研究的“田野”,建立一批以中小學校為研究基地的“實驗田”。到學校課堂的實踐中從事教學研究工作,從中歸納、提升、構建教學理論,再使理論作用于教學的實踐。
案例研究是課例研究的特殊形式。課例是展示完整的一堂課,是一種真實、完整、具體的教學全景,是圍繞一堂課的系列教學活動。案例的搜集和開發須源于課例的真實教學過程,但是,又必須是對課例的教育學加工成果,具有來源于教學的真實又超越于教學的研究價值。相對而言,課例研究重在對課本身的改進和提高,而案例研究則重在搜集和開發的研究性。課堂研究——課例研究——案例研究這三個環節是教學研究的基本形式。
2.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反思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以文字的形式規劃和設計一個年度、一個學期、一個單元、一個課時的教學過程,是實施教學的依據。教學設計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和創新”,如果按照老傳統、老經驗、老辦法或照搬他人的“文本”而教學,那就不需要教學設計的程序了。
教學實錄是指課堂教學的記錄,是文字、數據、錄像、照片等方面的回顧,是研究教學的素材和資料。教,學實錄不同于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態的,教學活動是動態的,前者,不是后者的翻版。如果說教學設計是“方案”,那么,教學實錄則是“做法”,教學反思則是“評價”。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反思是從理論到實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形式。
3.教學說課、教學聽課、教學評課
教學說課是在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同行、專家和領導以口述表達課堂教學方案的形式,與聽眾共同研討、改進和優化教學方案的教學研究過程。體育學科的教學說課又分為“教案式說課”和“單元式說課”,如果說“備課”是教師個體獨立進行?態的研究行為,那么,“說課”則是一種集體形式動態的研究行為。尤其是“單元式說課”其集體性、動態性的研究特點更為突出,從這個角度上說:“說課”是集體備課的一種特殊形式,是教學改進和教學優化的研究活動。對于上課而言:“說課”是一種更為縝密、科學的教學準備行為。教學聽課是教師與同行、領導、和專家一起對教學活動的調研和觀摩,既是任課教師展現教學觀念、教學個性、教學經驗、教學智慧、教學思路的平臺,也是聽課教師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相互交流的平臺,教學聽課應是“聽——看——記”的完整形式。
教學評課是繼前兩個環節之后,參與者表達研究和思考結果的一種評價形式,也是課堂教學效果反饋、交流、研討的形式。這種形式要有效地保證教學質量的提高,有三個因素值得注意:一是提出問題、二是分析問題、三是解決問題。在教學評課的活動中常常是提出問題比較多,分析問題卻不透徹,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思路較少。因此,在活動中應邀請一些專家和有教學經驗的教師參加,以提高教學研究的效果。使教學評課真正成為教師專業化發展和教學水平提升的研究過程。
二、體育教研工作的方法
1.教學多輪課、教學循環課、教學異構課
教學多輪課是同一教師多輪次同上一個內容的課,教學行為卻不斷改進。這種教學研究的方法是:首輪課由教師獨立備課和上課,由同行組成教學研究集體,在聽取了獨立課之后,針對課堂教學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修改建議之后,再形成新的教學方案;第二輪課由執教者和同伴對第一輪課和第二輪課進行對比性研究,進一步修改方案后再進行第三輪課。如此循環,使執教者反思整個教學研究過程再形成教學課例。教學多輪課的研究方法對青年教師的教學技能、教學水平的提高,解決他們在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是行之有效的。
教學循環課是指教研組或備課組內的教師同上一節課,這種教學研究的方法關鍵在于教師之間的互動和問題跟進,每次上課的教案都是集體研究的,在共同研究的基礎上第一位教師上完課后,第二位教師針對第一位教師在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上第二次課,第三位教師針對第二位教師出現的問題上第三次課。如此多人循環的教學研究活動,能讓教師切實感受到同伴互助式教學課例的意義和價值,能激發教師對課堂教學境界的不斷追求。
教學異構課是指同一個教材由不同的教師以不同的構思、不同的教法在比較中進行教學,以互相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為目的。具體方法是:在教研組或備課組內商定教學主題的前提下,由兩位以上的教師分別備課、上課,教學研究過程是集體聽課和評課。這種教學研究的方法有兩個關鍵之處:一是教師的文化背景、教學經驗、教學個性和教學風格的不同,對教學設計就會有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觀點。二是教學主題的公開性易于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和對教學工作的創造性。
2.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家引領
自我反思是指教師對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文本”和教學實錄的形式進行觀察,其工作流程是:將教學課例和教學案例不加任何修飾的情況下進行錄制,然后再由教師本人反復觀看,實事求是地剖析自己的成功和不足,促使教師直面自我、反思自我、審視自我,正確評價自己的研究成果,“文本”的設計應以實用為主,內容可簡明、直觀。
同伴互助是指教師之間橫向互助式的指導活動,既不是考核和考查,也不是指導和培訓,只是同伴之間的教學研究活動,無須展示自己的長處和隱藏自己的短處,由于教學研究的真實和自然,參與者能真實的發現和研究問題,針對性的解決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
專家引領是指教學研究活動的組織者邀請專家參與教學研究活動,如果說同伴互助側重于“診斷”,那么,專家引領則側重于成果鑒定和問題咨詢,是指研究者在某個領域取得了研究成果之后,為了能在多層面對自己的研究成果進行權威性評價,能在理論上予以升華和認可而采取的行動。其方法是:教學研究活動的組織者將研究成果的“文本”分發給同行專家審閱,邀請他們觀摩成果展示之后,對教學研究的主題進行相對權威和規范的評價。因此,這種“文本”要比普通教案的信息量、文字量多,設計也更加規范和講究。
3.研究性聽課、指導性聽課、觀摩性聽課、檢查性聽課、總結性聽課
研究性聽課既可是參與者帶著問題進入課堂,本著要提出什么問題、解決什么問題、研究什么問題,進行研究性聽課;也可是執教者在設計的課堂教學中遇到什么問題、要解決什么問題而請專業人士參與研究性聽課。
指導性聽課是指教研員、專家以及有教學經驗的教師參與青年教師的考核課、評優課、展示課、公開課等教學研究活動的指導,這種指導既可是專題式的指導,也可是綜合性指導;既可是一對一的指導、也可是多對一的指導。
觀摩性聽課是教研員自身發展和學習的需要,參與者要根據主辦單位對教學研究活動的導向和主題而聽課,這種聽課既可是對區域性活動的集中聽課、集體聽課,也可是對學校中某位教師一節課的專題性聽課、一次性聽課。
檢查性聽課是指聽課者代表學校教導系統或教育行政部門按照相關的評價標準、要求、規定、條例聽課,這種聽課既可是對一個集體的檢查、也可是對個體的檢查;檢查之后的評價既可是向被檢查的學校和有關單位的反饋、也可是向被檢查的集體和個體反饋評價意見。
總結性聽課是指對一項活動、一個教材、一個群體、一個階段進行歸納和總結性的聽課行為,從中找出教學的規律、發展的趨勢、存在的問題、努力的方向、主要的成績,然后再形成書面材料和總結報告,以達到幫助任課教師、聽課教師在教學研究的活動中學習到知識、經驗、方法、理論等。
4.視頻教研、網絡教研、文本教研
視頻教研是研究人員將教學課例、教學案例等素材制作的各種視頻教材,然后再進行針對性的學習,這種學習既可是集體的教研形式,也可是個體的研究性學習;既可是系統的視頻教材,也可是特色性的視頻教材。
網絡教研指的是運用新課程理念,依托網絡資源進行信息共享、信息交流,并在此基礎上開展深入的教研活動,最終達到經驗共享、教研共鑒、共同創新的一種新型教研形式。這個巨大的研究平臺,也為實現校本研究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專家引領”提供了條件。
文本教研是指研究者將教案、教材、論文、案例、專題文集、科研專集等素材,以文字的形式出現的教研主題,以個人進行研究性學習或集體進行研討性學習的教學研究。這種教研形式,改變了過去以課堂為中心的單一教學研究的方法,形成了國際學術界一種公認的科研、教研秩序和文化。
參考文獻:
1.余文森.校本研究的實踐形式[J].教育研究,2005.12.
2.馬云鵬.中國教育科研方法基礎[M].長春:東北大學出版社.
3.鐘以俊,龍文祥.教育科學研究方法[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1997.
4.楊九俊.說課、聽課與評課[M].北京:教育科學出?社,2004.
5.毛放.淺論中小學教師素養——自我提高的第三條道路[J].全球教育展望,2003.1.
6.郭光雄.讀和寫——我的兩個翅膀[N].中國教育報,2004.12.9.
7.夏正江.從“案例教學”到“案例研究”轉換機制探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5.2.
8.邵先華,董濤.教師教育校本培訓與同事互助觀課淺論[J].課程、教材、教法,2005.
(湖北省教學研究室4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