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我曾經遇到過這樣的一件事情:四(1)班的小偉,人長的機靈,頭腦靈活,就是身材“偉岸”了一些,體重有些超標。開學一段時間了,他幾乎每節課都會遲到,每次當我要批評他的時候,他都會說:“老師,對不起,我上廁所去了。” 通過課間與學生談話,我大概了解到了小偉經常遲到的原因。
我校每年元旦左右,要進行一項學生耐力達標測試,于是在每節體育課的開始部分我都會安排長一點距離的跑步。由于小偉同學體重較大,耐力素質差,所以跑起來有些力不從心,別的同學在前面排著隊跑,只有他一人在隊伍后面苦苦追趕,同學們有時還會嘲弄、取笑他,在他的心理上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因此產生了逃避的念頭,才會在體育課的開始部分躲進廁所,經常地遲到。明白小偉遲到的原因后,我深感內疚,為沒有仔細考慮每個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教學而不安。我想,如果直接點出小偉去廁所、遲到是為了躲避耐力練習,可能會造成小偉同學心理上的更大的刺激。怎樣才能使小偉不在回避問題和困難而參加耐力訓練,不再遲到呢?我決定不在沿用傳統的大家一個標準,共同練習的教法,而采用“長跑無痛苦練習法”。我與小偉同學進行了溝通,獲得了他的認可。經過幾個月的練習,小偉同學的耐力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順利地完成了學校規定的耐力達標測試標準。而且,再也沒有遲到過。
通過小偉遲到這件事,使我明白了很多的事情。每一個教育現象的背后,都隱藏著一個教育故事,也昭示著教育思想、觀念、教學手段和方法的革新,這值得我們廣大一線教師認真思考,深入研究。
(石家莊市新華區西三莊學校 050071)
[點評:現象背后有著我們需要尋求的本質和解決的方法,這樣我們的教育教學才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才可以切實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其實了解學生就是了解自己,解決問題就是提高自己,善于發現一些現象背后的問題并合理解決,是我們體育工作者需要重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