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玉龍,號“龍眼”,時事演繹怪俠,獨門武功——“大話國際”。從孵蛋(復旦)出殼,曾被央視發往歐洲常駐,是著名戰地記者……現為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國際新聞制片人。
所謂的“天然氣歐佩克”是一個十分枯燥的問題,估計誰作報告臺下都會有一窩子人打瞌睡。幸虧天下還有一個“龍眼”——
GAS OPEC,國際上把它叫做天然氣歐佩克,而龍眼則把它諧音稱為“該死”歐佩克。
說天然氣歐佩克“該死”,并不是龍眼不厚道,恰恰是國際上大有要和這個尚未降生的“嬰兒”過不去的人,并不停地詛咒它“該死”。
難道GAS OPEC真的存在基因缺陷,或者干脆就是一個怪胎嗎?
GAS這個東西,咱地球人把它稱為天然氣。
天然氣是世界重要能源,全球天然氣總儲量約為170萬億~200萬億立方米。這些天然氣幾乎都埋藏在富油國的腳下。俄羅斯、伊朗、阿爾及利亞、卡塔爾等十幾個天然氣出口國論壇成員,控制著全球72%的天然氣儲備以及42%的天然氣開采量。
“GAS OPEC”的策動者
旨在保障天然氣市場供應穩定的世界天然氣出口國論壇,成立于2001年,這原本是一個比較松散的俱樂部性質的組織,并沒有受到人們的重視。然而隨著國際油價的節節攀升,世界的目光開始聚焦到了天然氣市場。
今年4月9日在卡塔爾首都多哈召開的世界天然氣出口國論壇會議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此前,有國際輿論認為,伊朗、委內瑞拉、阿爾及利亞等幾個主要天然氣出口國,很有可能在此次會議上宣布成立“天然氣歐佩克”,以協調各國在天然氣生產和供應等方面的行動。此風一吹,世界為之震動,尤其是美國和歐洲頓時臉色大變。
最早就GAS 提出建議的,恰恰就是美國的死對頭伊朗。今年1月,伊朗領導人向俄羅斯建議,成立一個類似歐佩克的天然氣輸出國組織(GAS OPEC)。伊朗精神領袖哈梅內伊對前去德黑蘭造訪的俄聯邦安全會議秘書伊戈爾·伊萬諾夫說:“世界天然氣儲量的一半在俄羅斯和伊朗境內,我們兩國能夠在政治、經濟、宗教和國際問題領域成為相輔相成的伙伴。”
建立天然氣歐佩克的設想,對俄羅斯當然具有經濟上的吸引力。目前世界上沒有一個代表天然氣出口國利益的組織,而能源消費國組織卻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在歐洲天然氣市場逐漸放開的情況下,建立天然氣出口國組織將是對歐盟在天然氣生產國之間推動人為競爭這一企圖的有力回應。
伊朗精神領袖哈梅內伊和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都是天然氣歐佩克的主要推動者,俄羅斯總統普京、卡塔爾埃米爾哈馬德、阿爾及利亞總統布特弗利卡,也對此表示感興趣或支持。
據估計,俄羅斯、伊朗、委內瑞拉、卡塔爾、阿爾及利亞這5國的天然氣產量達到世界總產量的60%。其中,俄羅斯一個國家就擁有世界天然氣儲量的30%和產量的20%,伊朗的天然氣儲量僅次于俄羅斯,列世界第二。對于這些國家而言,成立天然氣歐佩克無疑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不但可以保障天然氣出口收入,鞏固自己在國際天然氣市場上的地位,還能加重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的分量。
當然,伊朗的建議同樣也讓克里姆林宮感到尷尬。如果同意與伊朗建立天然氣歐佩克,那就意味著俄羅斯將從西方的伙伴變成西方的對手,而且不光是在能源層面。
“GAS”的噩夢
果然,有關成立GAS OPEC的建議一提出,美國和歐盟等主要天然氣消費國就有人大罵“GAS”。美國能源部部長塞繆爾·博德曼說,GAS OPEC會操縱天然氣市場,這種做法從長遠來看不利于天然氣出口國。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則明確表示,成立“天然氣歐佩克”會對天然氣消費者發出不信任的信號。
在能源問題上,西方國家一直對俄羅斯戒心重重。俄羅斯與格魯吉亞、白俄羅斯都因天然氣供應和石油問題發生過紛爭或貿易戰,這讓西方國家驚出一身冷汗。他們擔心俄羅斯斷絕向西方的能源供應,指責俄企圖利用手中能源向歐洲國家施加政治壓力。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消費群體,歐洲人消費的全部天然氣中,約40%來自俄羅斯和阿爾及利亞的供應。而對于美國來說,“天然氣歐佩克”成立帶來的問題將遠遠超越經濟層面。連日本經濟產業大臣甘利明也幫腔說,日本反對建立這樣的壟斷組織。
在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組建前的1948年至20世紀60年代末,原油價格一直維持在每桶2.5美元到3美元區間內。其原因在于這一時期,國際原油市場的定價權掌握在西方跨國石油公司手中。到了20世紀70年代,歐佩克開始干預市場,第一次干預就導致一場讓西方國家“刻骨銘心”的石油危機。1972年原油價格約為每桶3美元,而到了1974年末,價格上漲了三倍,超過了12美元。因此有種觀點認為,重要的歷史里程碑不是1960年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建立,而是10年以后歐佩克對市場的有效干預。
對于西方能源消費國來說,歐佩克的作用是一場“夢魘”,他們絕對不想讓世界上出現另一個歐佩克。基于這種戰略考慮,西方國家不斷對試圖組建GAS OPEC的國家進行打壓和分化。曾經參與組建GAS OPEC的卡塔爾,在會議期間竟然改變了口風。卡塔爾石油部部長阿提亞在會議上說,該國并不贊成天然氣生產國成立類似石油輸出國組織那樣的聯合體。阿提亞甚至在多哈會議開始前對記者稱:“我痛恨‘聯合體’這個詞。石油交易是天天進行的,而天然氣買賣合同是長期的,一般長達25年,這導致天然氣交易很難形成像歐佩克那樣的定價機制。因此,組建一個類似歐佩克的天然氣輸出國組織是不可能的。”
卡塔爾雖然是中東的一個小國,但其天然氣儲量居全球第三,所以卡塔爾石油部部長關于“GAS OPEC該死”的表態,值得與會各國思量。
“GAS OPEC”是一場美夢
詛咒GAS OPEC “該死”的人在俄羅斯境內也同樣存在,俄國內的反對聲浪竟然高于支持聲。俄工業和企業聯盟副總裁尤里蓋斯認為,伊朗關于成立GAS OPEC的建議的政治意義明顯大于經濟意義,只是為了讓俄羅斯支持伊朗政府。“俄羅斯不僅不能接受,而且要堅決反對。”俄羅斯《獨立報》則透露,有關建立天然氣歐佩克的想法,實際上是俄羅斯政府首先向伊朗提出來的,但當時伊朗政府沒有對此作出反應。
在各國輿論紛紛轉向的情況下,伊朗駐石油輸出國組織代表阿德比利在多哈天然氣出口國論壇即將舉行之際,突然表示:伊朗等天然氣生產國并沒有創建天然氣歐佩克的計劃,伊朗等國并不是要尋求創建GAS OPEC,而是強調天然氣生產國之間應加強合作。
躁動中的GAS OPEC似乎就這樣在一片“該死”聲中胎死腹中了。龍眼注意到,4月9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論壇上,沒有就成立天然氣歐佩克發表任何文件。
懷胎尚需十月,GAS OPEC從正式提出到如今只有短短三個來月的時間。在龍眼看來,野火燒過之后,一旦獲得陽光、土壤和水,GAS OPEC還是會復活的。
相信俄羅斯、伊朗等GAS 大國的“OPEC 美夢”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