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兩點半,高燃剛剛從外面回公司,“一個中午吃了三頓飯,太累了。”這樣的事情對高燃來說已經很家常,“我不太會拒絕,這是一個缺點。”
這個80年代出生的年輕人,臉上寫著與年齡不相符的沉穩。曾經有媒體這樣寫道,“高燃像祥林嫂一樣,重復述說著一個動人的創業故事。”對此,高燃不以為然,“1938年,胡適之出使美國。4年之內,對著美國民眾做了四百多次演講,先后為國家爭取到七億多美元現金和武器援助,相當于國民政府一年的GDP。1986年,美國脫口秀女王奧普拉·溫弗瑞主持的《奧普拉·溫弗瑞》節目開播。20年以來,伴隨著成千上萬美國人的成長,同樣的話題也講了20年。美國人的心靈女王難道不是祥林嫂?”
這個項目有風險,但你這個人沒有風險
2003年夏天即將從清華大學畢業時,高燃在央視《對話》節目里第一次看到了蔣錫培,江蘇遠東集團董事長。過了幾天,他在校園里遇到了來做講座的蔣錫培。蔣也早就聽說過高燃的故事。“因為家里窮而沒有上高中,是第一個從中專直接考進清華本科的人。媒體做過報道。”
在蔣錫培看來,高燃是個有心人。“在鬧嚷嚷的現場,有一件衣服掉到地上,高燃靜悄悄地撿起來掛在了旁邊。”
2004年,在報社做了8個月財經記者的高燃有了在電子商務領域發展的想法,于是做了一個商業計劃。第一份給了當時在北京的楊致遠,沒有回音;第二份就給了蔣錫培。當時蔣在長春出席團中央組織的會議,高燃得知后,當天就買票在火車上站了一夜,第二天凌晨趕到長春,把自己的計劃給了蔣。在蔣錫培看來,高燃的這種要干一番事業的信心和決心太珍貴了。
現在回想起那個粗糙的計劃書,高燃自己都覺得慚愧。“一沒有團隊二沒有技術三沒有資源,這簡直就像在空手套白狼。”
但蔣錫培卻認為:第一,這個行業有機會;第二,他看好這個年輕人。他做了一個口頭承諾:出資1000萬占65%的股份,高燃以智力出資占35%。高燃第二天回北京,找來清華自動化系的幾個博士,湊起一個團隊準備大干一場。兩個月后,蔣讓高燃去江蘇開董事會。二十來個人當中,只有3個人支持這個項目。1000萬不是小數目,蔣錫培不敢一個人拍板。晚上,他把高燃找去,“你這個人一定能成就一番事業。但這么大的投資也不是我一個能說了算的。”高燃聽出了話外之音。
“你害了我。”他大聲說。“我家里還有幾個弟兄,回去怎么交代?當時就有很多人要投我這個項目,就因為跟你關系好,我才過來。你現在讓我怎么辦?”這些說辭,高燃已經想了一個下午。最終,蔣錫培答應給他100萬。臨走時,他拍著高燃的肩膀說:“這個項目有非常大的風險,但你這個人沒有風險。”
高燃的電子商務計劃果真失敗了,但他并沒放棄。2005年2月,他遇到了清華同學鄧迪,兩個人合并了公司,創立MySee.com(視頻網站)。12個月后,融進了1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使其公司身價上億。蔣錫培在這個過程中追加了100萬,總共200萬的投資今天增值了至少十倍。蔣后來袒露了他當年的想法:“項目即使失敗對高燃也是很大的幫助,而100萬的損失對我而言并不大。他能夠積極主動地去把握機會,而有些人,即使面前有機會也不知道去把握。如果沒有這100萬,他一樣會成功,只是遲早而已。”
高燃身邊的朋友認為,善于與人打交道是高燃的成功秘訣之一。他自己也承認,“我上大學4年,參加了非常多的學生會組織,請了非常多的企業家和非常多的學者還有政府機構的領導者去演講。我跟他們那時候就建立了非常好的關系,每到節假日的時候,別人都出去玩了,我就一個勁兒地打電話。我就說你節日好,節日好,第一次可能他忘了,第二次可能也忘了,但是第10次他就記住你了。”
我希望影響所有的中國人
高燃出生在湖南一個貧困的農村家庭。毛澤東是他崇拜的偶像,他的辦公桌上放著多個版本的《毛澤東傳》、《毛澤東思想》等書。“他家離我們家很近,又都是農民子弟出身,我們也可以把建設新中國理解為創業。我就把這種過程移植到我的創業當中去。”
曾有一個媒體給李想、戴志康、茅侃侃、高燃這4個“80后”的網絡新貴設計了一套問卷,其中有一個問題是“你到世上的使命是什么”。其他3人的答案分別是:活出真實的自己;快樂,充實,做自以為擅長且有意義的事;活著。高燃的回答口氣最大:影響所有的中國人。AB血型天蝎座,如一座沒爆發的火山,看來是平靜的、冷漠的,蘊藏在內心的卻是無法窺測的巨大智慧與力量。有人稱這種人為“瘋子”,敢想敢干,有超強的執行力。湖南人管這種人叫“霸蠻”,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著和勇氣。
創業并不是高燃最初的理想,當然,也不是他最終的理想。他說他的理想只有一個,而且是從小學時就有的。他曾經在博客上寫道:現在的絕大部分年輕人,將成長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定位于經濟利益上,反觀近幾年火爆于媒體的青年創業才俊,有政治抱負的可以說是鳳毛麟角。看來,MySee只是高燃的一個臺階,他還有“更大的理想等著去實現”。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