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系廣州人,死系廣州鬼,要講煲冬瓜,做鬼都唔濟!作為80年代的廣州人,要齊心合力,講好廣州話,抵制煲冬瓜,堅決捍衛我地粵語尊嚴,做一個以廣州話為傲的廣州人!廣州人講話要講廣州話;食飯飲茶要去廣州酒家;買衫買野要幫襯廣百;坐車就要坐廣州人的廣駿車。
各方看法
語言的人,往往是接受能力有問題,或者是心理有問題,這樣的人內心就比較抗拒北方的(他們把除嶺南以外的人統稱北佬)一切東西。
其實最主要的是觀念問題,癥結就是這一少部分人能力問題,心中誤認為所有的外地人到廣州來是搶了他們飯碗,使他們生存感到壓力。
端正了心理狀態就沒事了。外地人成功人士雖然很多,可是那些藍領階級也不少啊。外地人不僅僅是有成功人士,也有混得不好的。不要與那些社會的精英去比,自己努力就是了。
天涯路人:廣州本地人確實心地狹隘,自私,只靠他們怕真的發展不起來,他們應該學習外地人的品格。但他有一個優點就是務實肯干。廣州本地人(小青年)很崇媚香港日本,沒有自已的原創,這點很惡心。
廣本:當年政府商議用哪一種方言作為(國語)時,粵語只是一票之差輸在現在的普通話之下,可想而知粵語的地位!粵是中國最早的對外通商口岸,粵語是一種優美的方言,聲調變化多,有九個聲調,用數字來讀就是 394,052,786,不像普通話那樣只有四聲,所以用粵語來朗誦詩詞是最動聽,最押韻,最抑揚頓挫的。
另外,粵語寫起來又是另外一回事的,很多人現在只會說不會寫,因為我們都基本把(寫)放棄了,不要說將來若干年后失存,就算現在也不會有很多人能夠把粵語用正確的字寫出來,這不可以不說是一種文化的悲哀!
井底之蛙:難道英語可以接受,北方的語言就不可以?有色眼睛看人不太可取,你口口聲聲說維護粵語可為什么不排斥英語(一個外國的語言)而單單排斥一個被各省都接受的 “東北”話呢? 地域優勢和排外心理在做怪吧!沒記錯的話,農稅改革就讓廣東好多地方出現無工可招的現象,難道廣州是廣東人的廣州不是中國的廣州么你要記住你的前綴是中國,你是中國人,保護文化不是拒絕其他文化,客家人客家菜,潮汕人潮汕話,湛江人湛江話,你們都要消滅么,妄為也要有個限度,大佬!!!!
三更雨:文化的相互滲透是個很正常的現象。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包容的民族,在中國5000年的歷史里,經常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文化的交匯,以至于創造了更加燦爛的文明。
廣東的嶺南文化歷史悠久,魅力非凡,是絕對不可能被其它外省的文化蠶食的。希望廣東的朋友可以拿出廣東人一慣的包容,大度,務實的精神來,不要太上綱上線了。
玻璃瓶:廣電總局能強制要求節目不能有港臺腔,不能有南方方言,廣州老百姓怎么就不能拒絕北方方言出現在紙媒體?
鞋帶松了:你要是能讓廣東話推廣到全世界你才牛B!你要是做到了,看誰不學。東北話被全國接受是有原因的,你要是能弄出來好的能上春晚,能讓全國人民都接受,那你就整吧,我們也學,《瘋狂的石頭》里的“頂你個肺”就是個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