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我在讀書的時候,老師講了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現在沒有多大印象,什么主題,什么結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一概還給老師了。但文章中的老先生的形象卻十分清晰,特別是他在誦讀時的神態,曾經被我們當成課本劇,當成放牛時的爆笑劇多次排演,還看誰能把老師的沉醉狀態“抝過去”和生氣的樣子演得最真。
今天再讀這篇文章,不由得不對私塾老先生崇敬備至。我毫不掩飾地說: “我愛私塾老先生。”
愛是有理由的。理由并非他有花白胡子相貌長得如何帥。歸而納之,原因有三:
一曰他能自我陶醉。一個事業上有所作為的人,首先要愛自己的工作,沉醉于自己的事業。私塾老先生就是標準。他教學生讀書,他自己先就陶醉了。他用自己的陶醉,自己進入作品來帶動學生。老師的自我沉醉就是一汪清泉,學生就是口渴欲飲的清泉邊的過客。泉不香,酒不洌,客不醉。讓過客飲而醉,必須泉水清冽可人。私塾老先生做到了。古語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李之所以受人青睞,正是因為她默默不言,用自己的樸實感召游人。真正的教育就是用自己去感動別人。因此,教育不能有太多的說教。如果《圣經》上沒有生動的故事,大概不可能成圣經了。我們當老師的,要善于用自己的感動去感動別人,尤其是孩子。如果我們自己都不能被感動。你還怎么可能感動孩子呢?
二曰他能仁愛于心。這是世界上最好的武器。說武器,似乎與戰爭有關,與仁愛無緣。有這樣一幅攝影作品:二戰期間,一位剛從戰場上獲勝的士兵,在大街上狂吻他素不相識的年輕女護士。沒有人認為這個士兵是流氓,行為不軌,相反卻被他的愛所感動。這幅作品也感動了世界上所有人。因為愛!私塾老先生也是如此,他愛這些孩子。戒尺、戒規很少用,最多不過生氣喊道“讀書”而已。如果私塾老先生當年對魯迅上課畫畫橫加處罰,我想大概不可能造就偉大的魯迅來吧。老先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三曰“圓滑世故”。世故圓滑歷來都認為是貶義詞,是不可取的人生態度。現在想來,世故,也沒什么可過分指責的。至少有文化淵源,有文化、歷史內涵,至少不是蒼白無力。圓滑,也很不錯。幾何學上講,圓是周長最短面積最大的幾何圖形。現代社會,我們不時在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嗎?滑,與順的意義相關。水與土石相比,水是滑的。就因為水是滑的。它可以繞高山,跨河坎,越堤壩,歸于大海。呼喚和順不是當今社會的主流嗎?私塾老先生一方面深愛學生,懂得孩子的天性,不干涉課堂上畫畫且后來還很有成就感的魯迅,這才讓魯迅對自己的童年生活那樣深情。另一方面,私塾也是他維持生計的活路,他得完成教學任務,他得認真完成,所以,他只管念他的書。我想,老先生肯定是對教材內容有意見的,但他沒有站起來振振有詞反對。他順從著。他順從并不是他就沒有血性,正如水柔弱,并不是水就沒有力量。他的不干涉孩子課堂畫畫作小動作,就是水一般的力量,就是無形無聲地反抗。
我現在仍然不能記住小時候老師所講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但我記得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