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6日,被稱為“西湖第一高樓”的浙江大學原湖濱校區3號樓轟然倒下,引起媒體高度關注和熱烈爭論。時隔9個多月之后,在杭州市規劃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買主香港嘉里集團拿出了明確的規劃方案:將矗立起一座以85米高的五星級酒店塔樓為標志的建筑群,成為“杭州嘉里中心”。
這些天,幾乎所有的杭城媒體,都重點報道了這一則消息,絲毫不亞于當初爆破“西湖第一高樓”時的熱鬧。在那輪引起全國關注的爆破高樓爭議中,關注的焦點主要集中在“一破一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設計壽命100年的建筑使用了不到13年就炸掉,城市建筑為何如此短命?這種典型的建筑浪費與“節約型社會”是否沖突?另一方面則是,由“西湖第一高樓”的倒掉引發的對城市建筑設計科學性的反思,以及爆破高樓可能喚醒的政府官員、建筑專家和社會公眾的“高樓意識”。
如今,第一方面的追問猶在,第二方面的“高樓意識”卻淪落為一個笑話。一座72米高的“西湖第一高樓”被炸掉了,就在原來的廢墟上,另一座85米高的新“西湖第一高樓”將拔地而起。當初,對西湖天際線的破壞,是重要的炸樓理由;現在,“西湖第一高樓”卻越炸越高——這不僅是一種自扇耳光的行為,更會使當初那場爆破的合法性與合理性受到嚴重的質疑。
企圖在距離西湖200米左右的地方聳立起一座高達85米的大樓,這不僅是對西湖風景的冒犯,也是對既有規則的顛覆。原先的“西湖第一高樓”尚且只是觸及禁區,未來的“西湖第一高樓”卻將徹底突破這一禁區。而且我相信,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有了第一座高樓,就必然會有更多座高樓。
如果炸高樓不是為了建矮樓,而是繼續建高樓,那么原先設計壽命100年“西湖第一高樓”的承重、框架結構等各方面條件都很好,完全可以改造再利用,而不必在市中心繁華地區來一次驚天動地的爆破。
當然,買主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更何況這一炸一建還會貢獻雙倍的GDP。但城市是全體市民的,西湖更是全人類的,任何人沒有權利破壞。“杭州嘉里中心”規劃方案必須經過聽證會程序,向全體市民公開征詢意見,乃至提交人大會議決定,而不是僅僅公示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