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里·安德羅波夫(1914~1982)被認為是蘇聯歷史上最神秘的總書記和國家元首。他在衛國戰爭中組織游擊隊打擊敵寇,他指導鎮壓了“匈牙利反革命事件”,他在令人毛骨悚然的克格勃當了15年第一把手,隨后當了15個月蘇共中央總書記便與世長辭。他到底是堅持蘇式社會主義的強硬派,還是銳意改革的自由派,是斯大林模式的繼承人,還是戈爾巴喬夫的先導者,誰也說不清。
團干部——外交官——中央書記——克格勃
1940年,26歲的安德羅波夫當選為蘇聯第16個加盟共和國卡累利阿·芬蘭的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次年,德國法西斯入侵,他組織了青年游擊隊,而他早在1936年就因糖尿病和體弱被免除兵役,因此并沒有深入敵后建奇功。
戰后,安德羅波夫成為外交界新星,于1954年~1957年任駐匈牙利大使。1956年,當地爆發反政府武裝行動。他把這一事件定性為“反革命事件”,立即建議莫斯科出兵鎮壓。
當時,安處于這次政治地震的震中,不僅目擊了許多匈牙利共產黨人和國家安全機關干部被“起義者”打死后倒掛在樹上或電燈桿上的慘景,而且看到數千憤怒的匈牙利青年將斯大林銅像推倒后切割的場面。這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促使他認識到,蘇聯非改革不可,否則也可能出現自下而上的動亂。
安在處理匈牙利事件期間有一個小插曲。據時任匈牙利反政府武裝糾察隊隊長的科帕奇事后回憶,“起義”失敗后,他被押到蘇聯大使館,安德羅波夫笑容可掬地餉以茶點,還建議他到新政府任職,科受寵若驚。安叫秘書派車送科去見新政府首腦卡達爾同志。沒想到,科一出使館樓門,就被塞進裝甲車押送監獄,一關就是7年。蘇聯大使的黑色幽默令“反革命分子”終生難忘。
回國后安當了5年中聯部長,1962年升為中央書記。當時他的遠大理想是,有朝一日接替蘇斯洛夫,執掌黨的意識形態大權。然而,命運跟他開了個玩笑。雖然他既不是赫魯曉夫線上的人,也未參與倒赫陰謀,但赫下臺后,蘇共政治局“灰衣主教”蘇斯洛夫堅持要把安趕出中央,讓這個未來的競爭者去克格勃。這是因為,蘇聯史上尚無從克格勃回黨中央的先例。
1967年5月安被任命為克格勃主席,一連干了15年。在他的領導下,克格勃茁壯成長,由懲罰機關變成世界上最龐大的情報機關,成了蘇聯的形象代言人。他因患眼疾而戴上的“蛤蟆鏡”,被看作克格勃總頭目的標志。
他很崇拜克格勃老祖宗捷爾任斯基,書房里掛的畫像,既不是馬列,也不是老勃,而是捷爾任斯基。他與捷爾任斯基一樣,全身心投入克格勃的事業,親自過問所有重大決策和行動。
他通過的第一個決議是建立對付西方特工機關和反蘇組織滲透的新機構。
當時蘇聯約有3萬名外勤專職間諜,他們分布在世界各地,無孔不入,刺探國外機密,連西方各大城市商品價格的漲跌,也一日不漏地報回國內。
為加強對內控制,他建立了有800名干部的第五局,負責追查地下出版物,肅清意識形態異端邪說,用安德羅波夫的話來說,“我們竭力幫助那些思想混亂的人,使他們轉變思想,消除混亂”。他簽署命令,責成“密切監視被拒發去以色列簽證的猶太人動向”。
在安德羅波夫時期,克格勃建立和接管了大批精神病院,無須出示證據和法庭審判,想把人關多久就可以關多久,理由很簡單:此人患了“改革社會妄想癥”,或“道德說教癖”,或“對自己估計過高”。受害者在精神病房里受盡折磨,被損壞大腦和神經系統的藥物治成癡呆。
如何對付“持不同政見者”,安的信條是“擒賊先擒王”:與其大規模搜捕、判刑、驅逐出境,倒不如將兩三個“首惡”或暗殺、或收買、或驅逐、或治成精神病,余者便不擊自潰。
在安任克格勃主席期間,蘇聯出了一則政治笑話:
問:蘇聯哪座建筑物最高?
答:位于捷爾任斯基廣場上的克格勃大廈地下室。從那里可以觀察蘇聯每個家庭、每個角落的動靜。
但是后人還是認為,如果當時不是由安,而是由其他人來領導克格勃,蘇聯對內鎮壓可能會達到斯大林時代的規模。
安任克格勃主席期間,發生了三起重大的國際事端。捷克斯洛伐克想建立“人道的社會主義”,于1968年鬧起“布拉格之春”。安認為這是匈牙利事件的翻版,主張立即出兵鎮壓。1969年發生了珍寶島武裝沖突,蘇聯最高領導中有人慷慨激昂地要求對中國予以有力打擊,安反對,勃列日涅夫贊同他的意見,沒有同中國打仗,沖突漸漸平息。而在1979年入侵阿富汗問題上,當時已進入蘇共中央政治局的安與國防部長烏斯季諾夫、外交部長葛羅米柯,都是力主出兵的強硬派。
15個月的總書記
安德羅波夫在離開蘇共中央書記處時留下一句話:“我還要回來的。”果然,蘇斯洛夫死后,安不僅回來了,而且坐進了蘇的辦公室,最后當上了總書記。迄今為止,與安一樣出身特工的大國元首僅三人,另兩位是老布什和普京。
安德羅波夫一上臺就勵精圖治,把整頓紀律、改進黨風作為突破口。他在擔任總書記的就職演說中號召,“向任何違反黨紀國法的行為作更有力的斗爭”。
他的反腐肅貪運動,矛頭直指官僚政權。從1982年11月至1983年底,僅黨中央、政府部長和州黨委第一書記以上的高級干部,因貪污受賄或瀆職而被撤換的就有90多人,包括內務部長謝洛科夫,內務部第一副部長、勃列日涅夫的女婿丘爾巴諾夫。150個州級領導人中,47名被撤職。在勃列日涅夫出生地烏克蘭,25名黨委第一書記有9名被罷免。在一度為勃列日涅夫領地的哈薩克,20名黨政要員中有7人被整肅。他甚至槍斃了勃列日涅夫的好友、工業技術出口局局長斯米利亞科夫和專門為勃列日涅夫一家和其他權貴提供短缺食品的莫斯科第一食品商場美食部經理索科洛夫。以往關押“階級敵人”的政治監獄,首次塞滿了腐敗官僚,極大地緩和了人民對“統治階級”的仇恨。安德羅波夫被人民看作彼得大帝、斯大林那樣的“明君英主”。
然而,他把長期盤踞在安樂窩里的近1/3的高官趕走后,用自己熟悉并信任的克格勃干部取而代之。在安德羅波夫時代,13名政治局委員中有3名克格勃將軍,比例超過斯大林時代。
他有良好的口碑
安德羅波夫身材頎長,舉止文雅,富有教養,頗有學者風度。他英語流利,喜歡看原版英文小說,還擅長寫愛情詩,但千方百計掩飾這些“資產階級趣味”。他記憶力過人,幾乎能逐字逐句地復述剛看完的百頁文字。
就個人品質論,他極富魅力,能深入群眾,平等待人,對秘書和周圍工作人員給予高度信任。他反對奢侈豪華,工作態度孜孜不倦。這些都使他比冷酷的斯大林和昏庸的勃列日涅夫更能受到下屬和群眾的擁護。
安德羅波夫不論對家人,還是對自己,都始終嚴格要求,不搞特權,不謀私利。同勃列日涅夫和時任蘇共中央書記的契爾年科等高級干部一樣,他住在庫圖佐夫大街臨街的一棟公寓里,也就一套面積兩三百平方米的四居室。蘇聯放棄社會主義后,樓墻上勃列日涅夫和契爾年科的紀念牌被人敲掉,而安德羅波夫的紀念牌迄今仍安然無恙。
他的一個親屬是某劇團的二三流演員,一般都演配角。但在安德羅波夫出任總書記后,他的這位親屬也跟著得到提升,突然演起了主角。安德羅波夫得知后,立即打電話給劇團團長:“為什么您讓我這親屬演主角?他還不配!他只能跑龍套!”
身為總書記,安德羅波夫的月薪同其他中央政治局委員一樣,為1200盧布,相當于當時蘇聯職工平均月薪的5~6倍。但他省吃儉用,常常把工資的一部分交給秘書,讓他給一所孤兒院的孩子們買短上衣。有一天,這所孤兒院的女院長找到秘書,再三央求:“您給孩子們買的短上衣已經堆成山,都沒地方放了。您還是給孩子們買點兒別的東西吧!”秘書說:“不行,既然總書記叫我買短上衣,就只能買短上衣!”
安德羅波夫的時間觀念極強,有時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他有事邀人面談,此人到他的接待室,待約定時間一到,秘書就會立刻請此人走進他的辦公室。這時,不論他在跟誰談話,也不論是否已經談完,他都會馬上對其下“逐客令”,轉而接待預約者。蘇聯解體后,幾乎所有蘇聯最高領導都遭人詬病,安德羅波夫是唯一的例外。不僅如此,他于30年代~40年代任共青團領導的卡累利阿,2004年6月為他新立了一座3.5米高的不銹鋼紀念碑。這是蘇聯解體后首次為原蘇聯領導人立碑。
(摘自《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