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亞當·斯密在對重商主義批判的基礎上,吸收了早期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成果,形成了完整的古典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實現了西方經濟學演進中的第一次偉大變革。其經濟思想的革命性主要表現在自由競爭、自由放任的經濟體系、自我調節的市場機制、經濟增長等方面。
關鍵詞:重商主義 重農學派 古典政治經濟學 斯密革命
一、亞當·斯密以前的經濟思想
西方經濟學說的前史包括西方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經濟思想。這個時期的經濟思想主要代表了奴隸主和封建主階級的經濟思想,大都從屬于哲學、神學、政治學,還沒有真正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到了封建社會晚期。才產生了代表商業資產階級利益的重商主義學說,而西方經濟學正是從重商主義開始的。
重商主義者反對古代社會和中世紀思想家維護自然經濟、鄙視貨幣財富的思想,認為貨幣(金銀)是最好的財富,一切經濟活動的目的都是為了獲得金銀,并把貨幣的多寡視為衡量富裕程度的標準。在財富來源的觀點上,重商主義者認為西歐一些國家缺少金銀礦藏,所以只有通過對外貿易,少買多賣,少支出多收入,實現外貿順差、出超,大量金銀才能不斷流入本國。重商主義者強調國家的作用,認為中央集權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是國家致富的重要保證,主張國家應積極干預經濟生活。如壟斷對外貿易,頒布保護商業、工業的法令,獎勵和監督工業生產,實行貨幣輸入和產品出口、限制或禁止貨幣輸出和商品進口的政策,保護關稅。并和國家政權相結合進行殖民擴張等。
重商主義在歷史上起到過一定的重要作用。如西歐各國所實行的重商主義政策大大增加了貨幣財富的積累,促進了商品貨幣關系和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的發展,從而也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建立創造了必要的前提。但是由于重商主義是以流通領域和商業資本為研究對象。不可能提出社會財富的真正來源和獲取方法,也沒有反映出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的內在聯系和本質。尤其是重商主義學說和政策中有關國家干預經濟生活、壟斷對外貿易的主張和做法,已經阻礙了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因而受到了英、法兩國早期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批判。
英、法兩國早期古典政治經濟學都認為,財富是各種物質商品而非貨幣。并且財富并不是來自流通而是來自生產。重農學派(法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強調社會財富是從土地上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因而社會財富的真正來源是農業,其它部門,包括工業在內。都不生產“純產品”。在經濟政策上,他們都反對重商主義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主張經濟自由,即實行自由競爭、自由經營和自由貿易。重農學派認為人類社會和自然界一樣都存在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即“自然秩序”。各種干預經濟的政策都是人為的,不符合自然秩序的要求。
二、斯密革命
亞當·斯密《國富論》的出版,標志著古典經濟學體系的創立。他在對重商主義批判的基礎上,吸收了早期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成果,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經濟學理論體系,實現了西方經濟學演進中的一次偉大變革。斯密革命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自由競爭、自由放任的經濟體系
斯密的自由競爭、自由放任的經濟體系理論是以其人性論為基礎的。斯密從“經濟人”的“利己心”出發,把“經濟人”的“利己心”看作是一切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本源。在斯密看來,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是一致的。資本家在從事投資時,所考慮的只是個人利益,然而結果卻是最能增進整個社會的福利。人們出于利己心的這種利人的考慮。就會使人類產生一種交換傾向:人們都以利人之物來換取利己之物的。由于人們這種利己主義的交換傾向,斯密認為滿足人利己心的最好途徑就是實行經濟自由。
在經濟政策上,斯密主張自由放任。這表現在他提出的“看不見的手”的理論上。他認為,在一切自由社會里,人們受一只“看不見的手”的指引。他說:“每個人都不斷地努力為他自己所能支配的資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固然,他所考慮的不是社會的利益。而是他自身的利益,但他對自身利益的研究自然會或者毋寧說必然會引導他自身選定最有利于社會的用途”。“他通常既不打算促進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自己在什么程度上促進那種利益……由于他管理產業的方式、目的在于使其生產物的價值能達到最大程度,他所盤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這場合,像在其它許多場合一樣。他受著一只看不見的手的指導去盡力達到一個并非他本意想要達到的目的。也并不因為事非出于本意就對社會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夠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況下。更有效地促進社會利益”。既然如此,國家就不應該去干預個人追求自己利益的自由。斯密認為自由主義原則,不僅適用于國內,也適用于國際,即主張在國際之間實行國際分工和對外貿易自由。在他看來。國際的分工和自由貿易正如國內分工和自由貿易一樣,能促進勞動生產力的發展,使交換雙方都能得到好處。
斯密雖然反對國家對經濟的干預,但并沒有絕對化。他認為在一些情況下。國家干預是必不可少的。政府職能主要有三項:“第一,保護社會,使不受其它獨立社會的侵犯。第二,盡可能保護社會上各個人,使不受社會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和壓迫。第三,建設并維持某些公共事業及某些公共設施”。在斯密看來,國家的職能只在于為私人經營創造一個安全的外部環境,充當“守夜人”角色。
(二)自我調節的市場機制
斯密認為每一種商品都有一個“自然價格”和“市場價格”。所謂商品的“自然價格”就是由自然工資、自然利潤、自然地租所構成的商品價格,也就是恰好可以依照自然報酬支付工資、利潤和地租的價格。這個價格就是價值。而所謂的“市場價格”就是市場上商品出售的價格。“自然價格”和“市場價格”會經常不同,斯密認為,“這主要是由于商品受供求關系變化的影響。各種意外事件固然有時會把商品價格抬高到這中心價格之上,有時會把商品價格強抑到這個中心價格以下,可是,盡管有各種障礙使得商品價格不能固定在這恒固的中心。但商品價格時時都向著這個中心”。斯密認為市場價格與自然價格的背離對于生產有自發的調節作用,即市場機制的自發調節作用。他認為當某種商品的市場價格低于自然價格時。生產者就會相應地撤回一部分生產:當市場價格高于自然價格時,生產者又會相應地使用更多的資本去增加生產。這樣通過平衡,供求就最終使市場價格與自然價格趨于一致。
斯密強調指出,一旦經濟活動的完全自由被剝奪,這些理想的結果將不復存在。形成對經濟活動的完全自由被剝奪的情形包括“生產者的勾結”“商人的勾結”“對土地和其他資源的獨占”“所有限制競爭的法律”等。所以斯密特別反對各種形式的壟斷,他稱壟斷是一種罪惡。壟斷者使市場供給不足。使消費者的有效需求從未得到滿足,他們以遠遠高于自然價格的價格銷售商品。他們或以工資或以利潤的形式提高自己的報酬,使之高于它們的自然率水平。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壟斷價格都是最高的,形成了對買者的剝奪。對經濟自由的限制導致了壟斷,無論它是來自政府、商人還是勞動者。斯密對此都是極力反對的。
(三)經濟增長理論
斯密認為,要實現富國裕民的目標,就必須具備國民財富,即供給國民每年消費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而要增加國民財富,就必須依靠兩個方法,一是分工,二是資本積累。
斯密認為分工之所以能夠提高勞動生產率,是因為分工能促使勞動專門化,提高工人的熟練程度,分工可以節省因工種轉換而損失的時間,分工使專門從事某項工作的勞動者有利于改良工具和發明機械。分工唯一的不利結果是使工人終身不斷重復一項簡單的操作,沒有機會發揮他們的智力和才能,這樣分工是導致社會不平等的根源。斯密研究分工對提高勞動生產力和增進國民財富的重要作用,是把分工和協作結合起來論述的。在斯密看來,任何一種商品都是許多工人共同勞動的產物。許多工人的私人勞動(分工)通過聯合(協作)。轉化為單一的共同勞動,就化為一般的勞動。斯密還分析了分工與市場的關系。他認為,分工要受市場的限制,也就是說,分工的程度取決于交換的能力或市場范圍。
斯密認為沒有大量的資本。就難以形成經濟增長。資本來自儲蓄。可用來進一步提高生產力,還可以提高分工水平,擴大市場規模,因而資本積累是經濟擴張的關鍵因素。斯密認為有四種用途。即用于獲取社會每年所需的原生產物、加工原生產物為制成品、運輸原生產物或制成品到需要的地方、分散一定的原生產物或制成品到消費者手中,實際上就是把資本用于農業、采掘業、加工制造業和運輸業或商業。他認為這四種用途都是把資本用于維護生產性勞動,而且,這四種用途中等量資本所能推動的生產性勞動量極不相同。對增加社會財富的貢獻也極不相同,它們重要性的次序同分類順序是一致的。斯密的上述思想,是以后的經濟學家劃分三次產業的最初思想來源。
斯密認為分工和資本積累可以促進經濟增長,而經濟增長則能夠帶來社會的變化和多樣化。隨著資本積累。就會出現從農業繁榮到商業繁榮的自然進程。農業的進步能夠推動城鎮的發展,城鎮又能夠為農產品提供大規模的市場,農業和城市社會的發展又為貿易和航運提供更多的機會。貿易規模的擴大將進一步刺激工業生產的發展和為出口而生產的農產品的專業化。生產力的提高,人口也隨之增長,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刺激專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資本積累進一步擴大。
三、斯密革命的影響
斯密革命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盡管自17世紀中葉起就出現了像配第、諾思、休謨、布阿吉爾貝爾、魁奈和杜爾閣等一批批判重商主義的經濟學家,然而,直到1776年亞當·斯密《國富論》的出版,才最終戰勝了重商主義
斯密革命標志著產業資本的觀念最終克服了商業資本的局限,實現了西方經濟學演進中的一次偉大變革。
(二)亞當·斯密把威廉·佩第開創的古典政治經濟學發展成為一個規模宏大的完整體系
他在吸收前人經濟思想的基礎上,深入研究了經濟的內部聯系,使古典政治經濟學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體系。
(三)斯密開創的經濟學派,迄今仍然是經濟思想中的主要組成部分
在經濟學家和其他人們的心中,他比任何其它著作家更能代表這樣的觀念,即經濟活動可以不需要政府的干涉而成功地進行。《國富論》出版后的半個世紀,政治家經常引用來反對政府的管制,工商業家經常引用來支持把物價和工資交給市場勢力去自由擺動的主張,而經濟學家則用來作為進一步精心雕琢各種學說的基礎,這就使斯密的思想成了一片百花斗艷的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