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聯合國下屬的世界氣象衛生組織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今年以來,全世界許多國家都經歷著創紀錄的反常天氣。
世界氣候大亂套
世界氣象組織全球氣候項目負責人奧馬爾·巴多爾稱,從今年一開始,極端的氣象事件就特別活躍。
前不久,南亞次大陸的洪水導致3000萬印度人、孟加拉人和尼泊爾人流離失所,農田被淹沒,牲畜被沖走,財物被卷沒,受災地區對公共衛生危機的恐懼日趨加深。6月,中國南部地區也遭受了罕見的洪澇災害,致使1400萬人受災,120人死亡。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就連一向平靜的阿拉伯海,居然也在6月間掀起了有史以來第一次熱帶颶風,伊朗和阿曼因此受災嚴重。
在歐洲,5月和6月,英格蘭和威爾士地區遇到了自1766年以來最大的降水,共造成60億英鎊的損失,并至少有9人喪生。德國碰到了從1901年開展全國范圍內氣象觀測以來最干燥的4月和最濕潤的5月。而保加利亞北部地區在經歷了幾周的旱災之后,又遭到了暴雨帶來的沉重災難,官方統計數據表明,至少已有7人死亡。不僅如此,今年的氣溫也超出了人們的預期,在俄羅斯和東南歐,高溫簡直讓人無法忍受。
在非洲,2月,莫桑比克被熱帶颶風席卷之后,又飽受了6年來最兇猛的洪水襲擊。6月,南非甚至遭遇了1981年以來的第一場大雪。
在南美洲,烏拉圭經受了1959年以來最大的洪災。盡管尚未進入冬季,阿根廷和智利的氣溫卻異常寒冷。8月7日,阿根廷飄起了漫天大雪。
反常天氣糧食減產
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干事雅克·迪烏夫認為,即使是氣溫上的微小升高,也會造成世界南方國家糧食的嚴重減產——這種損失恰恰是北方國家上升的糧食產量所無法完全彌補的。而作為氣候變化的一個重要標志,旱災和洪災的頻繁發生,也會給農業生產力帶來巨大的不良影響。
據統計,印度已經損失了1.25億噸的谷類作物,約占其總產量的18%。除此之外,很多國家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失。
未來氣候難預測
大多數科學家都認為,由于吸熱的二氧化碳氣體被大量釋放,全球氣溫在不斷上升,極端氣象事件將更加接連發生。世界氣象組織表示,自1880年開始有相關記錄以來,今年1月和4月的全球地表溫度是最高的,差不多比以往當月的平均溫度上升了1攝氏度。在東南歐,6月和7月的氣溫都創了歷史新高。在俄羅斯中部,5月的氣溫也高得離譜。很多歐洲國家還經歷了最炎熱的4月。
關于氣候改變的政府間委員會是一個由數百名專家組成的聯合國機構,該委員會的專家們認為,在過去50年中,極端氣象事件越來越多,而且那種反常的模式會進一步增強。目前,世界氣象組織與其188個成員國正在密切合作,擬建立一個極端氣象事件的早期預警系統。但奧馬爾·巴多爾表示:“我們很難就今年剩下時間的氣候情況作出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