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5日,又是一個金秋送
爽的日子,我們迎來了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代表大會。這次盛會又將和五年前黨的第十六次代表大會一樣給全黨和全國人民帶來更加宏偉的藍圖。
回顧這五年,越來越真切感受到,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反腐倡廉建設已成為全黨工作的重要方面。因為一個和諧的社會首先是一個公平的社會、是一個正義能夠得以實現的社會,而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首先應該是一個清廉的社會。在這五年里,新一屆黨中央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不斷理清和完善反腐倡廉戰略思路,反腐舉措頻頻推出,依法治腐步伐加快,民主監督力度加大,旨在預防腐敗的各項改革深入推進,一大批的腐敗分子被嚴厲懲處,一個有利于反腐倡廉的大環境正在逐步形成。鄭筱萸、邱曉華、劉志華、杜世成、李寶金、荊福生、王有杰、王昭耀、吳振漢、韓桂芝、王懷忠、高嚴、劉方仁……這些十六大以來被懲處的省部級官員,體現了新一屆黨中央從嚴治黨的方針,懲治腐敗、端正黨風政風的堅定決心。
一、反腐倡廉的思想理論體系不斷確立
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和中央紀委高度重視反腐倡廉實踐經驗總結和理論、對策研究,高度重視新鮮經驗的推廣和理論研究新成果的運用。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根據新形勢下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需要,明確提出了“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反腐倡廉十六字戰略方針。2007年6月25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黨校發表的重要講話中強調,“在堅決懲治腐敗的同時,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預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設”。這一要求,豐富和發展了“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方針,明確了懲治腐敗和預防腐敗兩項工作相輔相成、同等重要的辯證關系,揭示了反腐倡廉工作必須最大限度地遏制和防止腐敗,盡最大可能減少和消除因腐敗造成損失和危害的根本目的,強調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必須堅持治標與治本兩手抓、兩手硬的基本方針和原則,指明了反腐倡廉建設必須立足于從體制機制制度以及思想意識等源頭上消除腐敗隱患和漏洞,從根本上治理和防止腐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揭示了反腐倡廉工作的基本規律,拓展了反腐倡廉工作的視野,確立了反腐倡廉工作的基本目標和基本著力點,為進一步深化有關預防腐敗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體制機制制度改革創新敲定了調子,打開了空間,掃清了思想認識障礙。
二、反腐倡廉的建設從黨的建設轉向了制度建設
十六大以前,黨的建設通常是指“三大建設”,即思想建設、作風建設和組織建設。十六大以后, “制度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成為黨的建設的重要方面。反對和防止腐敗已經上升到了制度的層面,已經從側重遏制,走上標本兼治、注重治本的軌道。五年來,各項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設不斷深化, 制度建設已經成為了作為反對和防止腐敗的根本性建設。
我們看到: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在黨風廉政和反腐敗法規制度建設方面邁出堅實步伐,探索出一條符合現階段我國基本國情的有效開展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的新路子。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強調“要加強黨風廉政制度建設,建設反腐倡廉的制度體系。依靠制度懲治和預防腐敗,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根本途徑”。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對制度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強廉政法制建設,真正形成用制度規范從政行為、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機制,保證領導干部廉潔從政?!?以黨章為核心、以監督條例為主干、以配套規定和其他監督規范為重要補充的黨內監督法規制度體系初步形成,一些重要的法規制度不斷出臺。
據不完全統計,從2003年11月召開的全國紀檢監察法規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建立健全黨風廉政和反腐敗法規制度體系的規劃,至2006年制定和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重新起草印發《關于黨員領導干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的規定》,十六大以來,中央紀委、監察部共制定或修訂法規和規范性文件160多件,會同有關部門起草制定40多件,地方和部門起草1000多件。
這些黨內條規和法律法規的頒布實施,為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填補了重要的空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開拓了廣闊的空間??梢哉f,經過五年來的努力,反腐倡廉法規制度體系的基本框架初步確立。
尤其是2007年頒布實施了《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2007年6月,《中共中央紀委關于嚴格禁止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若干規定》頒布下發后,在規定的期限內,有1790人說清了自己的問題,涉及違紀金額7789萬多元。《規定》從八個方面細化了黨員干部在經濟和社會交往方面的政策界限,為有效查處新形勢下權錢交易案件,進一步教育黨員干部嚴格自律,嚴厲懲治以權謀私行為,提供了及時有力的法規依據。
黨中央制定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明確提出,到2010年建成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基本框架。再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建立起思想道德教育的長效機制、反腐倡廉的制度體系、權力運行的監控機制,建成完善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
三、用權力決策的民主化來防止權力的濫用
黨的十六大強調指出,要“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建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權力運行機制?!卑寻l展黨內民主作為預防和懲治腐敗的重要途徑。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卑腰h內民主提高到黨的生命的高度來認識,這在黨的重要文獻中還是第一次。2004年9月22日,中央頒布了中央紀委修訂的《中國共產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這是發展黨內民主,維護黨員權利的重大舉措,也是監督和制約權力的重要手段。隨后各地廣泛推行了黨內選舉“票決制”,是明顯擴大黨內民主的有效方法和舉措?!捌睕Q制”的實質意義是,把地方黨委常委會一部分決策權劃給全委會,從而使全委會逐漸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黨內權力機關,防止一把手獨斷專行。地縣黨政領導班子正職的擬任人選,分別由省、市“黨委常委會提名,黨的委員會全體會議審議,進行無記名投票表決”,這是制度反腐的重大舉措之一。
四、建立黨內巡視制度和獨立的紀檢制度
“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改革和完善黨的紀律檢查體制,建立和完善巡視制度。黨的十六大以后,巡視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經常化建設步伐不斷加快。2003年,中央批準中紀委、中組部有關請示,成立了中紀委、中組部巡視工作辦公室和巡視組。在幾年的巡視工作中,中央巡視組掌握了大量情況,及時向黨中央反映了許多重要問題和一些重大案件的線索,為中央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同時對過去的紀檢機關的“雙重領導”體制改為由上級紀委統一管理、直接領導,中紀委經過積極探索,正在中央有關部委分別試點、逐步推行。改革的方向是:中紀委對各部委的派駐機構實行統一管理、直接領導。中紀委對派駐機構,將實行“兩個不再”的政策,即:各部委的紀檢組長、監察局局長不再從所在部門產生,而由中紀委直接委派;各試點單位不再受同級黨組領導,而受中紀委直接領導。
五、反腐敗領導體制和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2005年,中央紀委制定出臺了《關于紀委協助黨委組織協調反腐敗工作的規定(試行)》?!兑幎ā返念C布實施,提高了紀委組織協調反腐敗工作的制度化水平,進一步完善了反腐敗工作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2003年12月10日,中國由監察部、外交部委派代表簽署了《聯合國反腐敗公約》。2005年10月27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審議并批準了《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第二章的兩個條目專門提到“預防腐敗政策”。其中,第六條明確規定,各締約國均應當根據本國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則,“確保設有一個或酌情設有多個機構”以預防腐敗,并賦予這些機構“必要的獨立性”,以及“必要的物資和專職工作人員”。公約強調了“更加高效而有力地預防和打擊腐敗”的反腐敗宗旨,創設了腐敗犯罪所得資產的追回措施,規范了反腐敗的國際合作內容和方式,包括司法協助、引渡、被判刑人的移管、刑事訴訟的移交、執法合作、聯合偵查和特殊偵查手段等條款。
2003年至2006年共抓捕潛逃職務犯罪嫌疑人3583人;期間,最高人民檢察院加強與有關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合作,強化了對外逃犯罪嫌疑人的追捕、引渡工作力度,盧萬里、余振東、袁同順等一批外逃貪官被緝拿歸案。通過國際警務合作,2006年遞解回37名攜款外逃嫌疑人。2006年在北京召開了“國際反貪局聯合會”,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賈春旺當選為首任“國際反貪局聯合會”主席,表明我國已在國際反腐敗的合作舞臺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2007年9月,中國國家級預防腐敗的專門機構——國家預防腐敗局成立,標志著反腐敗有了更專業化的預防操作。
六、十七大以后未來五年的展望
正如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到的:“全黨同志一定要充分認識反腐敗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不可能在較短時間內根治腐敗這一頑癥??梢灶A見未來五年反腐倡廉工作將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繼續“積極推進黨內民主建設”,以擴大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以增進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繼續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預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設,拓展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工作領域。中紀委、監察部、國家預防腐敗局和司法機關將進一步聯手;繼續開展國際合作,拓展打擊腐敗犯罪的國際通道;繼續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官員的財產申報制度將適時推行,其他反腐敗的相關法律還將出臺,黨內的反腐敗相關條例將進一步細化,可以說腐敗將在黨紀和國法的雙重打擊下逐漸在我們的社會中失去空間。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仡櫴笠詠砦覀凕h領導人民為建設一個清廉的國家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我們就不能不備感鼓舞,展望十七大以后的偉大征程,我們將更加充滿信心。■
編輯:曹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