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擔任寶雞市委書記的陜西省政協原副主席龐家鈺,曾經一手遮天,呼風喚雨。忽然,他被十一名情婦聯手扳倒了(《知音·海外版》2007年9月)。“情婦反腐”雖然并不是空穴來風,但多多少少是某些媒體的“眼球經濟”之作。然而,這個一向趾高氣揚的龐家鈺,其實是被當地一個名叫曹長征的人告倒的。

本來,普通干部曹長征,與身為市委書記的龐是根本無法“交際”的,只是由于十多年前,當龐還在當地一家企業擔任副手時,身為紀委干部的曹曾受命調查過龐的問題。就是因為這個“過節”,當龐“榮升”為市長、市委書記后,曹就成了他可以隨意“拿捏”的“柿子”。當地人都知道,“龐家鈺是個會記仇的人”。為了報復當時的廠長對他的“不在意”,在當上市領導后,龐居然用勾引廠長的老婆這一“狠招”進行報復,其陰毒和下流可見一斑。所以,曹的被“刻意”打壓也就毫不奇怪了。于是,先是曹被“莫名其妙”地免職,后來,甚至當曹想離開龐的“地盤”到外地發展,還是無法擺脫龐的壓制——“寶雞那里說你不能用”。
于是,被逼到死地的曹孤注一擲,與龐家鈺進行了公開的斗爭。他曾闖進龐的辦公室,要求解釋被免職的原因,甚至攔住上班途中的龐,當面質問腐敗問題。
然而讓人發笑的是,當龐家鈺即將高升為省政協副主席時,他卻“一反常態”,主動與對手進行了面談——“態度軟了下來”:“對你工作的處理有些粗糙,我代表市委給你道歉……我已經給某某說好了,馬上給你安排”(《南方周末》9月2日)。 總之,“安撫”也好、“緩兵之計”也罷,這個時候龐知道,自己的權力將無法阻止曹長征了。于是,他就故作姿態,要將這些“歷史遺留問題”輕輕丟下,因為他必須“輕裝上陣”。這自然是“老謀深算”。
但是,即便如此,他還是不肯“委屈”自己,把他個人的行為推給了“市委”,甚至將這一明目張膽的打擊報復,詭稱為工作處理“粗糙”。“粗糙”是啥意思?無非是不細膩。但明明是蓄意的打擊報復,卻輕描淡寫成工作處理得“粗糙”。如果龐家鈺還有點羞恥之心,還有一點起碼的人性,那么,他就不會僅僅因為廠長不在意他,他就奸人妻;紀委干部受命調查他,他就撤人職。這樣的“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已經淪為無恥而又兇殘的行徑了。
龐家鈺之流,自是為人不恥。然而,由龐巧妙地使用“粗糙”一詞,我想到,在處理工作或其他事情中的錯誤或失誤時,確實有相當一些人是非常“吝嗇”地表示坦率和誠意的。從這個意義上說,這種人就屬于“死硬派”,即面對著錯誤和過失,總是死不認錯,硬不道歉,尤其是不愿承擔任何的責任,喜歡聽的是贊語。比如,在工作決策上總是要聽“果斷”、“正確”;在作風上則喜歡被贊為“雷厲風行”;在待人上“期望”更高,不是“春風化雨”就是“和藹可親”。總之是潔白無瑕、完美無缺。
我們實在不必諱言,在官場上,領導干部中“兩面人”很是不少。有一些官員,總是說的一套,干的又是一套。在這一套一套中,顯現的是“光輝形象”,于是久而久之,自己也覺得自己是一向“果斷” 、“正確”的,群眾總歸是“感恩戴德”的。
于是,自己哪還有錯的可能,于是乎錯的總是別人,對的總是自己。對待對手自不用說,往往是對待人民群眾,也是這種態度。群眾有意見上訪,說是刁民,乃至于群眾有困難求助,也被說成是胡攪蠻纏。
然而,君不見,許多被歷史評判為錯誤決策、被時間證明為霸道作風的,在當時恰恰常是被稱頌為果斷正確,被贊譽為雷厲風行的。
這是我由龐家鈺“巧用”——不,應該說是“惡用”“粗糙”一詞所想到的。但愿這是無稽之談。當然,對龐家鈺之流,我還是要嚴正地表達自己的不屑,這種人,真是“糙”!■
圖:陸華 編輯:韓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