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李成言教授認為,過多的臨
時機構會使計劃經濟回潮,不利于建立健康有序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臨時機構主管部門過多,還會導致政府機構膨脹。從精簡的趨勢來看,應將清理臨時機構提上議事日程,并須防止臨時機構舊病復發,卷土重來。
嚴格控制——對臨時機構的成立要明確由專門機關審批,防止隨意性。一般不應設實體辦事機構,且不定級別,不配編制。
明確職責——對于確需設立的臨時機構,應按照法定程序,明確其工作任務、職責、撤銷條件及期限等。對主管機關的權力責任,也必須清晰界定。要指定專人分管財務,嚴格執行國家財經法規和財務管理的有關制度規定,不能因為是臨時機構,情況特殊而例外行事。
嚴明制度——對臨時機構的經費預算和劃撥以及各種大型活動籌備(組織)機構的固定資產、相關物資,建議由政府部門頒布相關的物資管理辦法,避免機構成立時大肆采購,解散時眾人瓜分的現象發生。
長效管理——有關部門要加強對臨時機構的經常性管理工作,健全和完善其財務管理核算工作,并盡可能制定出這些機構人員的補貼費標準,防止多頭領支。臨時機構的任務基本完成或工作告一段落后,要及時組織有關人員清查財務收支的情況,分清債權債務,清收各項拖欠,處理好遺留問題,并辦理好移交接管手續。
加強審計——國家審計應將對臨時機構的審計監督納入工作議程,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意見,并監督實施,以保證臨時機構的財務管理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
編輯:盛漢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