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4日,北京市海淀區衛生局衛生監督所一行慕名走訪了上海市徐匯區衛生監督所,就上海同行有效遏制“醫托”(今年上半年徐匯區無一起“醫托”受害者投訴),討教成功整治經驗。
據上海市衛生監督所統計,僅去年上半年,上海就有800多名“醫托”,在全市各大醫療機構活動。被網絡“醫托”密度排名為01號的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日均“醫托”數量達170人次。而在上海“醫托”不完全地圖上,“醫托”密度排名10家醫院中,徐匯區就占了2家:其中“醫院”密度排名03號的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日均“醫托”數量150人次;排名08號的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日均“醫托”數量110人次。僅徐匯區就有9家三級醫院,可謂重災區。

在上海,“醫托”多為受雇從事虛假宣傳和介紹就醫、牟取不正當利益的外來人員。在一些車站、地鐵出口和大醫院門口,“醫托”往往假冒病人或病人家屬,通過所謂的“現身說法”,把患者哄騙到醫療技術力量薄弱、收費較高的醫療機構甚至無證行醫點就診。“醫托”欺騙的對象大多是對上海醫療信息不甚了解的外地來滬就醫人員,介紹的醫療機構大多是以假醫假藥或庸醫劣藥來騙取患者金錢的規模較小的不良民營醫療機構或私人承包的診所。接受“醫托”的醫院,每做成一筆交易,醫院與“醫托”的組織者就有分成,“醫托”的組織者(一般不出面的)每月雇傭“醫托”并發給工資,即使“醫托”對象被公安部門行政拘留,在拘留期間工資照發,且另有補償,“醫托”每介紹一人就醫,另有提成。也就是說,醫院、“醫托”組織者、“醫托”人員都有很大的利益誘惑。
據筆者采訪了解,這些“醫托”有團伙,有組織,分工明確,且形成不同幫派,為爭得南片和北片市場,甚至發生過火拼,帶有黑社會性質。上海市公安局靜安分局靜安寺派出所對區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第06號代表書面意見的一份答復中反映,“自從華山醫院周邊有‘醫托’現象形成以來,靜安寺派出所從未放棄過對‘醫托’頑癥的整治,先后拘留‘醫托’對象200多人次……‘醫托’屬于擾亂公共秩序的違法行為,對此違法行為最高行政拘留處罰為10日。”靜安寺派出所卜元鼎副所長接受采訪時慨嘆,該所僅去年就打掉“醫托”對象90多個,但仍舊屢禁不絕,有的“醫托”對象甚至先后被警方拘留過五六次,其反整治能力不斷增強。現在,他們或是懷抱嬰孩做“醫托”以應付公安執法;或是采取流動拉客,只要看到警車,馬上四散逃竄;或是與警方打時間差,乘派出所還沒到上班時間,一清早五六點鐘就趕到醫院門口及其周邊的車站、地鐵出口處候客拉客。為此,牽制住了大量警力。
集中整治常抓不懈
上海徐匯區是全市范圍內三級醫院數量最多的區,且有不少聞名全國的大醫院,前來這些醫院求治的40%~50%都是外地病人,自然就成了“醫托”的匯集之地。去年11月23日,眼耳鼻喉科醫院門前發生的院長助理、浦東分院院長張在宇被“醫托”圍攻毆打事件,曾一度引起媒體的高度關注。
“醫托”竟然公然在醫院門口毆打阻止拉客的醫院院長助理!這起惡性事件引起了徐匯警方的關注。在徐匯公安分局治安支隊配合下,天平路派出所將兩名肇事的“醫托”刑事拘留。并在網上追逃一個月后,將該案中另一個已從徐匯區潛逃到上海第九人民醫院附近活動的“醫托”肇事者抓獲歸案。日前,兩名肇事者被判處勞教一年。
為打擊“醫托”囂張氣焰,徐匯公安分局在局長徐堂章的親自掛帥下,自去年以來,整合各職能部門,開展重點集中整治,建立了打擊“醫托”不法行為的長效監管機制。
眼耳鼻喉科醫院所在地的天平路派出所整合治安、巡邏民警力量,諸警協作,聯手打擊“醫托”非法活動,特別是“醫托”團伙組織。去年幾次重大行動,打擊處理了60余名從事“醫托”人員。在整治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他們在眼耳鼻喉科醫院建立治安崗亭,專人駐守,及時了解掌握醫院及周邊治安動態情況;同時,將醫院作為巡邏民警每日巡邏必到點,大大提高了醫院周邊地區的見警率和管事率,對“醫托”違法活動起到震懾作用;他們還建立了專群聯訪機制,整合醫院治安資源,協調組織醫院保安力量,與派出所社保隊員統一佩戴袖標,在醫院內定點定線開展巡邏守望,與周邊巡邏警力形成里外呼應之勢;他們還指導醫院方面加強防范宣傳,建立通報協作機制,并積極協調街道、衛生、工商、城管等職能部門,建立定期聯席會議制度,從重拳嚴打到長效鞏固,取得了成效。
蹲點守候直面打擊
2006年,徐匯區衛生局衛生監督所共接待患者來訪舉報45人次,查實44人次,其中被整治的門診部26人次。舉報均反映在本市三級醫院就診內被“醫托”騙至徐匯區該門診部就診,8位來訪者共計被騙取金額2.3萬余元。衛監所執法科對該門診部違規行為先后進行四次處罰,罰金1.8萬余元。執法中發現,不法“醫托”人員,每次突擊執法檢查時將白大褂一甩,作鳥獸散。衛生監督員無權干涉或采取相應的行政措施。于是衛監執法科決定對該門診部進行全天候蹲點監督執法檢查。
這天,衛監所執法科兩名同志便衣守候在該門診部門口,只見一女“醫托”帶著一老太和其兒子進了門診部。當老太出示了由“醫托”寫的介紹信,聲稱看×醫生的門診時,衛監所執法科的同志遂上前出示了監督證,然后找該老太欲看的醫生、門診部負責人及女“醫托”談話。老太是從郊區南匯來華山醫院看病的,那女“醫托”稱,華山醫院皮膚科專家門診限號,并說她姑姑也生過這種皮膚病,就是在該門診部由龍華醫院專家名醫坐堂看好的,執法科的同志當場取證,并在該門診部的公示欄里將證據公示。徐匯區衛監所執法科長洪豫告訴記者,2006年底出臺的《上海市醫療機構不良執業行為積分管理辦法》,雇傭一個“醫托”記6分,積分超過18分將被吊銷醫療機構營業執照。
有法不依 更待完善
徐匯區衛監所魏澄敏所長接受采訪時表示,由于“醫托”鉆法律空子規避法律,就目前的衛生法規來說,針對“醫托”現象顯得有些力不從心。比如“醫托”介紹病人看病,診所醫生沒有超出診療范圍,其行為法律上沒有明確定性。再如被“醫托”拉來診所看病的患者,倘若診所不給其病歷,也沒有處方,不開給發票,衛監所即便明知該患者被“醫托”騙了,執法部門拿不到證據,也無法對“醫托”處罰。只能讓診所將醫藥費退賠給病人,要知道這些醫藥費很多是外來患者賣豬賣牛傾家蕩產的救命錢,有的病人被騙得連回家的路費都沒有了。
魏所長呼吁政府和人大出臺地方性的法規文件,以扼制“醫托”現象。她說,現在職能部門的整治只是充當“救火隊”,對“醫托”現象只能是熱湯止沸。
靜安寺派出所卜元鼎副所長與“醫托”打了多年交道,他認為除了對醫院要加強整治管理,還應對“醫托”的組織者,即幕后策劃、組織進行打擊。由于組織者往往不在現場拉客,按照現有條款,難以對其處理。而組織者手下的“醫托”因怕斷了財路,往往不肯揭發“老板”,也為處置打擊設置了障礙。
醫院門口為何“醫托”屢禁不絕?可見這里有需求。魏澄敏所長認為,上海有限的醫療資源無法滿足全國各地患者無限的醫療需求。如何提高全國各省市的醫療水準,保證各地的醫療資源,國家應對醫療資源的合理分配和布局作通盤考慮。《康復》雜志曾撰文指出,“‘醫托’的出現,實際上折射出醫療公平與效率的問題,因為有限的醫療資源(包括醫生)無法絕對平均地分配給無限多的患者。”而令執法者們困惑的是,整治“醫托”有法不依,有時卻令他們無法可行。尤其是當那些“醫托”游走于醫院內外時,當他們尚未實施拉客,法律對其無任何制約。
徐匯區成立的由衛生局帶頭,公安部門、城管大隊、工商分局、市容局、食品藥品監督局、整規辦、法制辦、物價局及涉及醫院的五個街道組成的組織領導體系,今年上半年的零投訴率顯示了聯合執法的成功嘗試,然而能否長效管理,還有待諸路執法者繼續努力。■
編輯:靳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