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是重慶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的具體行動。沙坪壩區將全力以赴抓好統籌城鄉改革試驗,力爭五年內基本實現“全域城市化”。
充分認識新形勢下沙坪壩區在全市的比較優勢,豐富和完善“一區三高地”發展目標
隨著全市“一圈兩翼”發展戰略的確定,以及國務院批準重慶市城鄉總體規劃,沙坪壩區在全市的比較優勢發生了新變化。首先是在空間上的區位優勢更加突出。全區國土面積396平方公里,有333平方公里在二環高速公路以內,是“一小時經濟圈”最核心的區域。其次是在發展上初具統籌城鄉先行先試的承受能力。過去幾年是沙坪壩區發展歷史上速度最快、質量最高、變化最大的時期,各項經濟指標創歷史新高,許多指標名列全市前茅。第三是在資源上科教文衛特色突出。特別是重慶大學城初具規模,西永微電園已現雛形,沙坪壩區作為重慶市科教文衛大區的特色更加鮮明,這是沙坪壩區新時期軟實力提升的重要支撐條件。
黨的十七大閉幕后,區委對年初區第十次黨代會提出的建設“一區三高地”的奮斗目標的內涵作了豐富和擴展。區委將“一區”進一步充實完善為“建設重慶直轄市競爭力的重要集聚區和‘一小時經濟圈’的重要增長引擎”,“三高地”調整完善為“把沙坪壩區建設成教育高地、高新技術高地和現代物流高地”。加快發展文化科技、高新技術、現代物流、現代制造、現代商貿服務“五大產業”,形成沙坪壩區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支撐。進一步發揮沙坪壩區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集聚、輻射作用。
堅持實施“三層次推進”統籌城鄉發展,努力發揮“一小時經濟圈”重要增長引擎的作用
為實現“一區三高地”目標,努力成為“一小時經濟圈”的重要引擎,沙坪壩區將按照三個層次推進統籌城鄉發展。一是推進沙坪壩區“全域城市化”。按照“一小時經濟圈”必須領頭領跑的要求,處于最核心的沙坪壩區,將著力抓好區域空間發展的“東中西西”四個板塊建設:相對發達的東部主城減壓,實施工業等經濟活動西遷,同時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城市形象;生態良好的中部地區將進一步加強保護,發展綠色生態旅游;正在崛起的西部新城,盡快推進城市功能建設,增強城市活力;相對滯后的西部農村地區盡快布局道路基礎設施,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爭取在五年內,通過加快建設重慶大學城、西永微電園、鐵路物流園和沙坪壩工業園B區,快速推進沙坪壩區的城市化和新型工業化進程,促使傳統“三農”淡出沙坪壩區,使目前僅占全區總人口八分之一、真正從事傳統農業的農民逐步轉變為城市居民,或轉變為觀光農業、體驗農業、休閑農業等現代農業的產業工人。二是尋求與周邊區縣的“區域協作”。“一小時經濟圈”是重慶市率先實現全面小康奮斗目標的重要戰略支撐平臺,作為圈內的重要引擎之一,沙坪壩區將打破行政區劃空間的約束,加強與周邊區、縣的聯系交流,主動尋找合作機會,實現在更大的范圍內配置資源。三是實現“‘一小時經濟圈’圈內與圈外統籌互動”。按照市委的要求,加大對奉節縣的幫扶力度。堅持市場化的思維,運用公司化的運作方式,增強其自身“造血”功能,實現“圈內圈外”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