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率先實行城鄉統籌試點改革的成都,今年年底前將會有4000多農民進城變為市民,他們不但擁有嶄新的住房,而且還能享受到和城鎮居民同樣的社會保障。
鑫利攝影是成都市溫江區一家小有名氣的照相館,往年這個時候都是生意的淡季,而今年,附近的村民一下就讓照相館忙活起來。“找我去給他們和老房子合影。”照相館老板說。
幸福村有位張大爺今年64歲了,種了大半輩子地的他,以前一聽到附近哪兒有地被征用就擔心,生怕有一天自己的地也被征用。而現在張大爺不僅不再擔心,反而主動找到政府要放棄土地。“放棄土地是因為我們本身勞力不行了,我們就把土地交給國家、交給政府。”由于當地許多青壯年都在外打工賺錢,沒有時間耕種,不少土地還因此荒蕪。和張大爺一樣希望放棄土地的農民不在少數。
成都市溫江區社保局副局長吳海清說:“我們拿出這個政策,應該說還是農民啟發了我們。”吳海清所說的政策,是成都市溫江區在全國率先提出的“雙放棄換社保”設想,就是自愿放棄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的農民,可在城區集中安排居住,并享受與城鎮職工同等的社保待遇。
參加“雙放棄換社保”之后,張大爺和老伴不但擁有了城區近70平方米的新房子,而且老兩口養老、醫療的保障也從無到有,每人每月還可領取到280元的養老金。
據測算,“雙放棄換社保”政策實施下來,政府先期投在每位雙放棄農民身上的錢就多達12萬元,如果說農民關心的是自身保障問題,那政府看中的又是什么呢?對此,成都市溫江區農村發展局局長王旭貴說:“我們更看中的是通過推動農民離開土地成為市民推進城市化進程,同時也通過土地整理,實現土地的規模經營和規模效益。”
據了解,從2003年起就開始了城鄉統籌探索實踐的成都市,目前已經有近27萬農民主動離開土地,自愿住進城鎮或農村新型社區。近30萬失地農民享受到養老和醫療等保障。
(摘編自《四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