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28日,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洪安鎮黨政辦公樓前,在黨委、人大、政府的吊牌旁,又多了一塊嶄新的吊牌:中共重慶市秀山自治縣洪安鎮、雅江鎮、峨溶鎮、中平鄉,中共湖南省花垣縣邊城鎮、民樂鎮,中共貴州省松桃自治縣迓駕鎮、木樹鄉邊城聯合支部委員會。這塊單位眾多的吊牌,標致著渝湘黔8個鄉鎮“黨建工作統籌協調”機制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協作的“鑰匙”開混亂的“銹鎖”
在小說《邊城》里,沈從文把渝、湘、黔結合部這片素有“一腳踏三省”之稱的土地,描寫成一個田園牧歌般的“世外桃源”。
事實上,存在于沈老小說中那個世界,只不過都是邊城人民對于和諧穩定的期盼和向往。長期以來,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行政管理的差異以及歷史遺留問題等原因,洪安、邊城、迓駕三鎮邊界居民常年因地界、用水、婚姻等問題引發紛爭和群體械斗,跨省流竄作案現象也十分突出。洪安,在古苗語中意即“流血的地方”,這個地名本身就對地域特色作了形象的詮釋。三鎮交界的地帶,被人們戲稱為“三不管”。
如何解決錯綜復雜的民族矛盾和混亂無序的治安環境問題,促進邊城和諧發展?
洪安鎮黨政領導一直在苦苦尋找打開問題“大門”的“鑰匙”。
打破行政區域界限,加強與湖南邊城鎮、貴州迓駕鎮黨委的聯手協作,建立協作互動機制或許就是把好“鑰匙”。
不管能不能打開“銹鎖”,先試試!
洪安鎮黨委一班人說干就干,2003年初,他們首先倡議并實施了“攜手協作共同維護社會穩定”的聯運方案,使邊城的治安秩序和社會風氣得到了明顯好轉。初見的成效堅定了勇于創新的信心。2005年5月,洪安鎮黨委又響亮提出“共創文明,構建和諧社會”的協作方針,牽頭建立了黨建聯席會制度和黨建工作聯動制度,共同簽署了《黨建工作互促共進協議》,成立了黨建工作協調領導小組,由三鎮黨委書記輪流擔任組長,每年5月定期輪值召開聯席會,努力探索與邊城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相適應的黨建工作新路子:加強邊城地區橫向聯系,實現鎮、村兩級黨組織同步聯動,努力做到黨建資源共享、主題活動共創、基層組織共建、流動黨員共管、黨建難題共解。
2006年,三鎮聯合開展了“爭當時代先鋒,共創和諧”等黨內主題活動,共同評選表彰了3個“五好村黨支部”、15名“優秀共產黨員”、15名“優秀村干部”、15戶“新農村建設黨員示范戶”、30戶“遵紀守法模范戶”。今年,聯合開展評選邊城“和諧先鋒基層黨組織”、“和諧先鋒共產黨員”等活動。黨建工作機制的建立和完善,推動形成了邊城三鎮黨委齊心協力抓黨建的新局面。
邊城之變:從“三不管”到“三落實”
“協作互動好啊,你看嘛,現在這個地方環境多好,雖然屬于不同的省市,大家卻親如一家,來耍的人多了,我們的生意也越來越好做了?!睙o論是在洪安鎮,還是邊城鎮、迓駕鎮,隨便問一位居民或小商販,回答的都是一樣的話。
“親如一家”,這正是洪安鎮統籌整合黨建資源,探索加強邊城黨建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徑希望得到的效果。
洪安鎮依托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播放點,積極開展“黨員電教致富”活動,開辦以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為主要內容的實踐課堂,讓三鎮黨員共享現代信息和技術資源。今年來,邊城鎮、迓駕鎮共有241名黨員接受了實用技術培訓;為推行流動黨員管理一體化管理,從今年2月起,三鎮密切配合,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和考核,建立了“黨員信息共交流,日常管理共跟進,評比考核共落實”的合作機制,使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由“三不管、三邊松”變為“三地管、三落實”。目前,53名邊城流動黨員全部實現了區域一體化有效管理。為推動農業科技的發展,搭建了黨員跨區互助“連心橋”。
文忠是洪安鎮貴措村共產黨員、臍橙種植專業大戶,今年,他主動到貴州石頭村免費傳授村民臍橙種植技術,并幫助建立了210畝臍橙“黨員示范基地”?!霸谖闹业闹笇拢曳N植臍橙的技術提高了,產量也增加了,現在我每年的收入三四萬塊錢左右。”石頭村村民充滿感激地說。
“以前學點技術相當困難,我們到湖南去,人家不肯講。通過邊城協作后,大家相互來往,增加了信任,相互介紹經驗,增加了友誼,共同找到了致富的門路?!蔽闹艺f。
“我們緊扣邊城經濟發展這個中心,圍繞推進和諧這個大局,切實把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把黨建成果轉化為經濟成果?!闭f起具體做法,洪安鎮黨委書記吳應德如數家珍:在新農村建設方面,三鎮黨委共同請來專家統一制定民族村寨規劃,攜手建設土家苗寨民族新村,并在邊界村、組基礎設施建設中不分彼此,同建設、共享用。洪安鎮在改建農網、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時,主動將高壓電線、鄉村道路、灌溉堰渠延伸到湖南邊城鎮的隘門口組界內,使隘門口組邊界群眾與洪安鎮群眾實現同用“一網”電、同走一條路、同飲“一堰”水;在旅游方面,按照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開發的原則,共同投資2.5億元,啟動實施了洪安古鎮風貌、邊城文化開發、迓駕苗族風情三大工程,初步形成了渝湘黔三省市“大邊城”旅游品牌。今年1月至6月,三鎮共接待游客12萬多人次,實現旅游經濟收入3200多萬元,僅此一項人均增收18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