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安卡什省的一個小山村里,有一群男孩,由于貧窮,他們從小就幫著父親干些最低賤的活兒——到大街上賣口香糖、賣彩票、賣報紙、替路人擦皮鞋……但每當有人問他們長大想做什么時,天真的孩子們總喜歡這樣回答:“長大了要當總統!”
其中一個小男孩懇求父親讓他去上學,因為他聽說當總統的人都是讀過書的。當時很少有窮人家的孩子能夠上學,面對父親的反對,男孩承諾說:“我不會因為上學而浪費做工的時間,我會利用早晚的時間賺回與從前一樣多的錢。”父親勉強同意了。從此,男孩白天上學,早晚仍去做從前的雜活兒。
為了那個“總統”的夢想,孩子一直努力讓自己的成績是所有孩子中最好的。
從小學到中學的十多年時間里,男孩一邊打工賺錢,一邊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在人生的跑道上,同伴們離他越來越遠。1964年,18歲的男孩獲得了美國舊金山大學的獎學金。這樣,他不用花父親的錢就可以在美國攻讀學士學位。他還利用學習余暇打工,寄錢給家里,以遵守自己當年向父親許下的諾言。后來,男孩又在斯坦福大學獲得了經濟學碩士學位和教育學博士學位。這時的他,已成為全球各大商業公司爭搶的高級人才。但是,為了夢想,畢業后他先后在聯合國紐約總部、世界銀行、美洲發展銀行和國際勞工組織日內瓦總部擔任經濟學顧問,這為他從政積累了大量寶貴的經驗。
矢志不渝地奮斗,讓他距離夢想越來越近。終于,45歲時,他實現了“總統”的夢想——2001年6月,他在第二輪總統選舉中獲勝,并于當年7月28日就任總統。他,就是亞歷杭德羅·托萊多。
小時候說長大“要當總統”的孩子很多,最終能成為總統的只有那么幾個人。如果年幼的托萊多與其他同伴一樣只有夢想卻不為之辛勤播種耕耘,那他可能永遠只是一個平庸的孩子。
握在手里的松籽,永遠只是一枚松籽。只有撒播在泥土里,它才可能長成參天大樹。
(摘自《新青年》)